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购房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人员有购买小产权房的打算,有的也已经准备购买小产权房了。那么什么是小产权房,如何拟制小产权房子买卖合同,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小产权、小产权房买卖合同范本和购买小产权房所应考虑的风险。
一、什么是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的集体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的出让金等费用的,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的房管的部门颁发的,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的了。小产权房是人们在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的俗成的称谓的。
该类房没有国家的发放的土地的使用证和预售的许可证的,购房的合同在国土的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的。所谓产权证亦不是真正的合法有效的产权证的。
小产权房的出现与城市的房价蹿升密不可分的,其成为社会的关注的热点亦是从房价上涨的迈入快速之年的2007年开始的了。
按照国家的相关的要求啊。小产权不得确权的发证的,不受法律保护。2013年11月22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紧急通知,遏制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2014年1月,国土部赴五省督办查处“小产权房”。2014年3月,国土资源部:清理统计小产权房,研究后分类处理。
二、购买小产权房合同内容
1、身份信息
2、标的甲方自愿将其村证房位于 市 区 的房屋(建筑面积 平方米)以人民币元整(¥ 元)的价款出售给乙方。
3、定金事项 乙方支付甲方合同保证定金壹万元,如甲方反悔本合同,双倍赔偿;如乙方反悔本合同,定金不退。
4、过户条件义务及税费 本合同签定时,甲乙双方都不具备过户条件。等过户条件成熟时,甲方应协助乙方办理房屋产权手续。本合同发生的契税,土地出让金等由乙方负担。其他税费按有关法律规定负担。乙方一次性将房款交付甲方。
5、房屋权转让 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对的房屋使用、收益、出租、担保、抵押、买卖、占有等权利一并转让给乙方。
6、本合同签订后,甲方保证乙方享有同甲方相同的居住权利,乙方保证按期缴纳各项物业费用。本合同签订后,甲方不得就该房屋与他人订立《买卖合同》;
7、违约责任
8、争议解决
9、生效日期
10、签字盖章
三、购买风险
1、法律风险
乡产权房的流通转让存在很多的限制,因为乡产权房只具备了普通商品房的使用性质,但不具备普通商品房的法律性质,其实并不是商品房。所以,法律法规对商品房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对乡产权房是无效的,人民法院也不能适用商品房买卖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处理涉及乡产权房的案件,购房人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同时,由于购买小产权房的合同是无效的,因此根据法律规定购房人只能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等。但是根据已有的案例来看如果购房人明知所购房屋是乡产权房仍然购买的,由于己方有过错,可能人民法院就不会支持其要求赔偿损失的请求。而且即使开发商违约,由于合同无效,购买人的权利会无法得到保障。由于乡产权房不受法律认可,也不用在房管部门备案,不在政府机构监管范围内,因此在使用房屋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房屋质量问题、公共设施维护问题,其救济途径就非常有限。
2、政策风险
在购买的是在建乡产权房,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付房款后,如果相关部门整顿乡产权房的建设项目,可能就会导致部分项目停建甚至被强迫拆除。那么结果只能是购房人找开发商索要购房款,购房人就可能面临既无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另外,购房后如果遇到国家征地拆迁,由于乡产权房没有国家认可的合法产权,购房人并非合法的产权人,所以其很可能无法得到对产权进行的拆迁补偿,而作为实际使用人所得到的拆迁补偿与产权补偿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3、监管缺位
乡产权房屋的开发建设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以约束,开发建设的监管同样存在缺位。而乡产权房屋的开发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开发过程中其大量的开发资金没有政府和银行进行监管,主要依靠开发商自律进行开发建设,一旦开发单位的资金或其它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变成烂尾工程。如果是把购房资金预交给没有任何资质和监管的开发单位,对购房者而言,资金的安全,开发商资金是否按时到位,是否能够按质按时的交付房屋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开发单位的资质没有,房屋质量和房屋售后保修难以保证。而且,入住后的物业管理也极易出现问题。
4、转让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而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村民对宅基地也只有享有使用权,农民把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买卖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也就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由此可见,乡产权房是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的第三人转让或出售的。但这并不是说乡产权房就不能转让,而是说购买后也不能合法转让过户。其同时对房屋的保值和升值也有很大影响。
本文理清了小产权房的概念、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及购买小产权房所带来的风险。建议不要购买小产权房,如确实需要买小产权房的,除与个人签订小产权房子买卖合同外,尽可能的与村集体签订相关协议,以尽量减少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