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之前的风险控制
一般情况下,PE投资Pre-IPO和成熟期企业,而VC投资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从投资阶段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是风险最小的阶段。具体来说,在投资之前,私募股权投资会做以下这些风险控制。
(一) 尽职调查
这是一个企业向基金亮家底的过程,规范的基金至少会做三种尽职调查:
(1)行业/技术尽职调查:找一些与企业同业经营的其他企业问问大致情况;如果企业的上下游,甚至竞争伙伴都说好,那基金自然有投资信心;技术尽职调查多见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技术行业的投资。
(2)财务尽职调查:要求企业提供详细财务报表,有时会派驻会计师审计财务数据真实性。
(3)法律尽职调查:基金律师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清单,要求企业就设立登记、资质许可、治理结构、劳动员工、对外投资、风险内控、知识产权、资产、财务纳税、业务合同、担保、保险、环境保护、涉诉情况等各方面提供原始文件。
(二)估值谈判
企业的估值是私募交易的核心,这决定了投资者的占股比例。企业如何估值,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估值过高,不但增加了私募的投资成本,而且提高了投资风险。同时,高估值对于企业的下一轮私募是相当不利的,很多时候会使企业下一轮私募卡住了。从目前投资的项目来看,未来门资本在估值谈判时都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
二、投资之中的风险控制
包含两个方面: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条款确定。
基金内部工作人员基本上分为三级,基金顶层是合伙人;副总、投资董事等人是基金的中间层次;投资经理、分析员是基金的基础层次。
1、通常的投资决策流程为: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全体合伙人组成,国内基金还常邀请基金投资人出席委员会会议,投票决定。很多私募股权基金都是合伙人一票否决制,即一个项目要得到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认可,需要获得全部的赞成票。除了有投资领域的限制外,私募股权投资还有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单笔投资不能超过公司总资产的30%,单一投资股权不得超过被投公司总股本的40%等。这些硬性要求,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规定。一个科学、严谨的投资决策流程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2、在具体的投资形式上,不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半投资额是股权投资,另外一半是可转股贷款,投资后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选择。如果投了6个月以后企业经营确实不错,贷款马上转成股权,如果企业经营一般甚至远逊于预期,那么不转股,这部分贷款到期后是要归还投资人的。可转股贷款的年息一般比较高,介于12%到20%之间,贷款期一般是1-2年。为了担保企业能够还款,可转股贷款需要企业进行股权质押。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私募交易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资金安全,投资风格保守的基金需要考虑在投资不当的情况下部分撤回投资。因此,可转股贷款就成了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组合,非常适合保守投资者。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对私募基金风控措施问题的解答,几乎每一个基金公司都有专门的风控部门进行风险控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私募基金进行风险控制的方面很广,投资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尽职调查,对投资的对象都有严格的考察,这是每个基金公司都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