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10月29日,迎战“双11”,沈阳许多商场提前打折促销。(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陈子帅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丁 玲
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为“双11”全力出击之际,围绕价格的竞争也在印度、韩国等多国的线上、线下平台打响。韩国《朝鲜日报》11月1日报道称,超低价商品在韩疯狂销售,许多电商平台和线下大型超市等被迫降价出售,“第三次超低价竞争”燃起。多位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体经济通过在价格战中减少流通环节、削减成本来降价,未来或许能与电商平台就价格达成一致,挽回过去一段时间线下零售的相对颓势,寻得并轨发展。
电商价格战建立起“低价心态”
印度《铸币报》2日报道称,美国电商亚马逊今年在“大印度节”期间为印度消费者提供了多项优惠和折扣,比如说,该平台为蓝牙耳机提供了低至3折的折扣,使其价格均低于2000卢比(约合176元人民币)。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称,10月初至11月12日的排灯节是印度的销售重要节点,在这期间印度消费者大量购买汽车、智能手机、电视等多种商品。亚马逊和沃尔玛公司旗下的Flipkart等在线平台纷纷为该国消费者提供折扣,今年节日第一周销售同比增长近1/5。
几乎是同一时段,中国各大电商也在“双11”购物节期间“陷入了残酷的价格战”。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和天猫集团正在捍卫其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在今年的“双11”购物季为消费者提供大量返利和折扣,与对手京东、拼多多、抖音等进行价格竞争。在京东宣布将于10月23日晚8时至11月13日以“真便宜”为主题开始“双11”促销活动后,天猫喊出了“更便宜”的口号,围绕低价展开竞争。
英国路透社10月3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阿里巴巴正向商家施压,要求他们在“双11”期间在其平台上提供最低价格,否则会失去流量推送机制的支持。3位电子商务顾问对路透社表示,这一行为似乎并不违反相关竞争法规,阿里巴巴的一些竞争对手也向商家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由于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电子商务平台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今年的价格战将在消费者中树立低价心态。”北京电子商务咨询公司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南华早报》分析称。
线下商店打折幅度也很大
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球掀起的价格战也蔓延至线下。《环球时报》记者走访国内几家线下超市发现,自“双11”线上购物节开启以来,实体超市的货架上贴满了黄色的打折标签,一些商品甚至设置史低“线下专享价”促销售,降价幅度低至3折。
韩国零售商也迎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三次低价战。《朝鲜日报》报道称,随着韩国通货膨胀持续,价格成为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因素,电商、大型超市、家居用品专卖店等纷纷加入价格战。韩国电商11th Street开设“9900韩元(约合54.12元人民币)店”加入超低价竞争,该平台上的厨具、运动器材、宠物用品等商品售价都在1万韩元以下。易买得等韩国大型线下超市也开始陆续推出“半价”系列产品,包括半价牛肉、半价五花肉、半价海鲜、半价牛仔裤等。
一位韩国消费者对《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现在韩国物价真的太高了,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降价,把价格打下来,减轻家庭消费负担。
路透社分析称,平台追逐低价并不是毫无理由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挑战的推动,比如说通货膨胀带给欧美消费者的压力。相比于几十、上百美元的商品,消费者更愿意抢购Temu、SHEIN(希音)平台上10美元的连衣裙和5美元的耳机。未来,随着TikTok Shop进入市场,底部的争夺战只会更加激烈,亚马逊也可能加入,通过低价折扣来扩大市场份额。
有序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线下商店面临着租金、人力等成本,与电商平台相比,几乎没有优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伟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实体商店为了与电商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尽可能地缩短流通环节,才能降低进货成本,这将给现在的商品流通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改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未来低价可能是商家的长期战略。在商品过剩的工业时代,销售渠道很重要,商家通过价格战吸引到消费者、获得更多流量后,可以再通过渠道进行流量变现。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充分有序竞争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无论是电商平台的“价格战”,还是线下实体的低价策略,都体现出中国的经济活力正在复苏。
余翔分析称,线下实体采取低价策略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说明它们有意愿、有信心挽回过去线下零售的相对颓势,这种策略很可能会见到成效。此外,过去几年中国居民的消费心理呈现年轻化趋势,不特别在意价格的“任性消费”成为消费新趋势,这正成为商业模式从“线上”回归“线下”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