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碧桂园在香港被提出清盘呈请的消息再次成为楼市焦点,尽管碧桂园很快就做出回应表示“公司将极力反对”,但一时间仍引发了极大关注与讨论。
当然也有网友笑称,碧桂园过的不行,看来需要和“保中华”这些大牌学学了,至少“来个华子”冷静一下。
01
碧桂园是“个例”还“房企常态”?
其实碧桂园近几年状态不容乐观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有很多网友早已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去关注碧桂园的动态了,甚至有很多网友在“期待”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更有一些不堪言论,在大喊“我就看啥时候轮到万科”。
当然了,这对于万科而言可能是“无妄之灾”,但其实,同为难兄难弟的万科也刚刚经历过一次险境,如今来看,碧桂园能否如万科一样“幸运”,实属难料。
事实上,纵观整个2023,此前迅速扩张的房企很多都在积极寻求“保命”之道,这里不仅仅要对冲来自楼市疲软而带来的收入下滑,而且也要承担部分国际资本“趁你病要你命”的恶意中伤。日子,真的难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2024年,不是“雄心勃勃”的一年,而是“保命”的一年,这一年里,不是销售第一的“胜者为王”,而是能苟住的“剩”者为王。
02
胜者不再 “剩”者为王
过去一年,很多网友唏嘘,当年的千亿房企,如今也一蹶不振了。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过山车”,一些品牌从购房者的置业名单中彻底消失,也有些品牌进入了“考察期”,更有些房企,从此进入了行业“黑名单”。
他们做错了什么吗?
最近,我们一直在复盘这些房企进入沈阳的营销思路和布局,我们发现,没有企业“做错”了什么,或者说,浪潮之下,他们只是做了所有企业都会做的选择。但是,有些品牌却也实实在在的消失了。
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理解诺基亚,“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过去几年,是我国高速发展的几年。几乎每个行业都在赚钱。而在赚钱的大潮流中,可以忽略一些问题,让机器转的更快,是任何企业都会做出的选择。而在当下,不想做诺基亚,就要成为华为。
从当下市场来看,前事不论,如何成为“剩下的那个”,是最关键的话题。
03
迷失之人不妨“来个华子”
2024年,甚至很多人对“金三银四”的数据都失去了兴趣。但事实上,深度洗牌的继续,于行业而言,也许是一次“刮骨疗伤”的过程。
过去几年市场迅速发展,溢价率成了所有房企都在追逐的关键词。而在追求高溢价率的时候,部分企业也放弃了几十年来积累的口碑。因此在这一轮动荡其中,沈阳品牌房企美誉度发生了极大改变,头部房企名单甚至因此洗牌。
比如同样是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华润置地与大东携手打造的时代之城,显然是低谷期为数不多仍不“失速”的项目,包括九悦甚至仍然可以保持“两万加”的价格,这就是“口碑”带来的无形资产。
甚至现在来看,此前一直“名不见经传”的保利发展在这一轮动荡期内也保持住了自己的节奏,成为品质刚需和中高端改善市场的最大赢家。
除此之外,看似一直十分低调的中海,同样是大动荡之后,为数不多的仍有能力拿地的房企,不说背后资本的能量,单纯从当下业界口碑与品质来看,显然也是新刚需不可或缺的“新顶梁柱”。同时,另一个“中字头”的中铁,同样是较好的保存了实力的房企之一。无论如何,在当前环境下,新盘能够开出“两万加”的价格,实在是值得关注。
此前的“示范区大户”等凭借“概念”卖房的企业,虽然红利期内大赚特赚,但是进入低谷期,首先崩塌的,自然也是这些“绣花枕头”。此外,这一轮低谷也“洗”掉了盖房为名,套现为实的投机企业。于行业而言,刮骨虽痛但也是好事。
当然这一轮之后,一些正迷茫的企业,也许从此可以看分明,如果仍然“迷茫”不妨“来个华子”,看看“保中华”的行事作风清醒一下,也许,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