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提法是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主席吴清进一步从监管角度提到,提升市场韧性至少包括“一个基石”“五个支柱”。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和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加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更严格的监管执法。
在此背景下,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提到,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对资本市场的重视,也为资本市场接下来的改革发展任务指明了方向。通过“一个基石”“五个支柱”的进一步构建,将从源头上推动投融资两端“双向奔赴”,形成“正反馈”,让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充分发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构筑市场韧性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各方明显感受到资本市场受重视程度正不断提升。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未来改革建设的“新重点”“新要求”也进一步清晰。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提到,相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资本市场的表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表述更为精准和严格。“这不仅延续了202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相关部署精神,也是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里,监管部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政策导向。”田轩指出。
“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说,重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建设,提升市场韧性,是一项体系性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至少包括‘一个基石’和‘五个支柱’。”吴清提到,“一个基石”就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五个支柱”分别为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加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更严格的监管执法。
具体来看,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本面。上市公司质量高,企业估值基础才能扎实,资本市场表现才能稳定,才能具有“内生韧性”。吴清对上市公司提出整体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有良好的治理,有稳定的回报或可期的成长性,大股东和管理层都要强化上市公司姓‘公’的意识,着力提升投资价值。”
那么,如何构建这样的上市公司?多位代表委员对此议题建言献策。田轩提到,应构建一整套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组合拳”。首先,通过实施一系列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细则,扎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拓展上市公司发展活力,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其次,进一步完善强制退市制度,通过退市标准的完善、退市流程及配套措施的优化、退市监管力度的加强等,严把市场“出口”关。
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增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则提到,在证券业合规管理实践已提供了有益借鉴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将证券合规管理明确为上市公司的“规定动作”,即法定义务。同时,建立证券监管合规不处罚制度,并建议大力开展合规文化建设。
除了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这一“基石”外,“五个支柱”也受到市场热议。资金结构、基础制度、市场调节机制、专业服务、监管执法不仅构筑起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多极支撑,也是市场形成良性生态、培育“内生韧性”的核心抓手。
以资金结构问题为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提到:“A股‘牛短熊长’的背后就有着中长期资金相对缺乏的影响。”为此,在2024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改善资金结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言。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议,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开展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效果评估,分析政策落地的堵点、难点,优化改进实施举措,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配套政策。
在更为具体的方面,贾文勤和杨宗儒都看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考核机制问题。杨宗儒建议,优化保险机构相关考核机制,让“长钱能长投”。同时,从金融机构销售激励机制、投顾业态等入手改进金融服务,让“短钱变长钱”。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和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丹也建议,对机构投资者拉长考核期限、设置A股投资权重要求等手段进行激励和约束。同时,在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QFII、RQFII等方式投资A股,尤其是吸引中东国家的主权财富投资基金。此外,可以考虑采用税收优惠手段吸引居民投资A股。
正向循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市场化资源配置的主战场,资本市场一头连着千行百业的实体经济,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钱袋子”。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已达到5352家,总市值超87万亿元,投资者超2.2亿人,基金投资者超7.2亿人。如此规模的市场,强调内在稳定性,不仅是回应市场各方的期盼关切,更是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指出:“平稳发展是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稳定的资本市场,有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瑞银“两会”专题媒体分享会上提到,长期以来,就A股的定位问题市场多有辩论,即A股到底是偏向于融资还是偏向于投资?目前,监管已明确定调,投融资为一体两面。围绕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一头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另一头则是增加股市中长期资金供给。
“强监管加上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引导分红、规范减持、严查严处造假,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同时,长线资金持续进入,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股票估值表现,最终产生正向循环。长线资金获得资本增值,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预期改善,居民部门消费也将有所提振,最终对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助推。”孟磊表示,在这一改革思路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长线资金入市,再进一步支持优质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后迎来投融资的平衡。注册制将大步向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将迎来强劲支撑。
资本市场是高质量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和源泉,当供需两侧、投融资两端正向循环起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将获得不竭动力。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光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泽义提到:“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根基,上市公司质量突出体现在给投资者的回报上,良好的投资价值能让上市公司更受投资者青睐,也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做优做强。”
2024年两会,郭泽义也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优化产业布局的相关建议,除了优化市场准入机制、退市制度外,还提到了加大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强化资本结构优化调整,引导资本市场坚持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积极发挥专业投资者功能,推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等。
吴清指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真诚善待投资者,更好地服务投资者,从法律上、制度上、监管执法和司法上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资金参与市场。同时,也必须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企业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提升投资价值。证监会也将与行业主管部门,包括相关宏观部门和股东单位、地方政府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支持企业做优做强,营造更好环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