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建议制定全国层面的人才发展促进法

新闻资讯2024-03-09 17:50:48橙橘网

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建议制定全国层面的人才发展促进法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瞿依贤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带来了多份建议和议案,其中一份议案是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发展促进法》(以下简称“人才发展促进法”)。

此前,广东、山东、天津等地先后出台和实施了本区域的《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在采访中,陈保华说,这些地方性法规涉及适用范围、人才定义、表彰奖励等方面内容,勾画了人才发展促进法的初步框架,为国家立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对国家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层面的人才发展促进法将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国家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提供支持,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激发创新动力,为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此外,陈保华在今年两会期间还提交了针对国家集采中选的慢病药物使用受限的问题,陈保华建议将国家集采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等慢病药品不区分剂型与规格,统一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提出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法的建议?

陈保华:人才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作为医药行业的一员,我们更深刻体会到了人才对公司成长和行业进步的重要性。

我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高精尖人才不足、产业骨干人才短缺、人才管理体制不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因此,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法是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需要通过法治的手段破解制约因素,促进人才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基于此,我结合华海药业在行业前端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本次的人才发展促进法议案,主要是希望通过立法的手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立法,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发展体系,形成有效的人才供给、竞争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明确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等各方在人才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功能。

经济观察报:此前广东省、山东省等地先后出台和实施了本区域的《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其中有哪些亮点提法?

陈保华:根据我们对地方人才政策的观察,这些相关条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地积极探索以立法促进人才发展,出台符合地方条件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发展促进政策,如广东省的《广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和山东省的《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等,这些条例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方面都有突破性动作,为地方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地方政策注重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强调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政策引导,致力于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以提高人才使用率和科学配置人才。

三是地方政策在立法中体现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加强人才激励和保障,对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职称评定、知识产权保护、创业环境、税收等作出具体规定,以推进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

经济观察报:关于人才发展促进法,你提出应包括哪些内容?

陈保华:我建议人才促进法设七章五十四条,其中涉及人才培养与开发、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等。

在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鼓励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对接本地区主导产业的特色学科、专业,与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人才培养。

在人才引进与流动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深化与高等学校的合作,制定并落实求职、落户、购房、创新创业等支持政策,畅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为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在申请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办理工作许可、享受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支持人才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间交流。

在人才评价与激励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完善职称评价制度,突出用人单位在职称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畅通海外人才职称评审渠道,在华工作的海外人才,可以参照当地专业技术人才标准,按照实际工作经历直接申报相应职称。

经济观察报:你在议案中提到促进高等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华海药业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

陈保华:药品生产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精益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员工的技术水平、素质及素养水平的要求愈发严格。华海药业地处浙江台州,引才优势不是很明显。随着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外地技能人才引进越来越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地院校引进的技能人才,文化冲突和稳定性相对较弱,在专业性方面也与岗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2016年,我们独资创办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资格的华海技术学校,创新性地采取产教融合培养大量具有职业化教育背景的技术工人。

华海技术学校坚持“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的现代学徒制理念,实施“全员实习制”和“全员就业制”,通过文化、专业、管理、工学深度融合,形成了“理实一体、工学交替、育训并举”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华海技术学校创办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良好职业化素养的技术工人,毕业生除留在华海药业以外,其他人员也大部分分布在医药行业,比如华海技术学校每年会开设高考班、与浙江医药职业大学合办3+2模式(2020-2021年),这些学生后续均分布在行业中各大企业或医药流通企业等。切实解决了原来由行业技术工人缺口导致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面向华海自身、台州乃至整个浙江医化行业持续输送紧缺的技能型人才。

经济观察报:人才发展促进法从区域文件到全国层面文件,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陈保华:从区域文件上升到全国层面的人才政策文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各地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存在差异,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且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次是现有人才政策法规存在碎片化、重复、矛盾等问题,制定一部具有纲领性、指导性和统摄性的基本法律是迫切需求,但这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最后,人才流动机制的完善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方向,如何在保障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规范流动渠道和方式,防止人才流失和浪费,是全国层面人才政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观察到,现在集采慢病药品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何限制?

陈保华:目前在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中,将基药使用品种数与采购金额占比纳入定量考核指标。

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集采药品都能被纳入基药目录,而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又区分剂型与规格,医疗机构为了完成基药考核目标,被迫采购非国家集采中选的基药品规,导致部分国家集采中选的非基药剂型/规格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使用受到明显限制。

经济观察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纳入更多慢病药品的重要性在哪里?

陈保华: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规定了“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保证质量、降低负担”的功能定位与“坚持中西药并重、临床首选”的原则。《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则明确了减轻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完善“两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的制定用药基本药物目录,是实现基层临床用药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的重要举措。

经济观察报:你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还有什么期待?

陈保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明确了“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保证质量、降低负担”的功能定位与原则上不超过3年的调整周期。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建议优化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新版基本药品目录调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田进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