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2024年3月1日,香港新资本入境计划生效。据了解,香港新资本入境计划生效以来,香港投资推广署日均收到查询超过100宗。此外,金融机构亦积极行动,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日均查询超百宗
根据要求,新资本入境计划的合资格申请人须投资最少3000万港元于获许投资资产。获批申请人可携同其受养人(包括其配偶及其18岁以下未婚及受养的子女)来港,一般可获准在港逗留两年,期满后可申请延长逗留期限三年,其后可在每个三年期届满时再申请延长逗留期限三年。他们如在港连续居住不少于七年,可依法申请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根据香港新资本入境计划官网,新资本入境计划面向如下四类人:外国国民,中国籍但已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者,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华籍居民。 在新计划下,香港投资推广署负责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有关财务规定,而香港入境事务处则负责审批签证/进入许可和延长逗留期限等申请。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对中国基金报表示,自3月1日生效以来,新资本入境计划办公室已收到申请。综合不同渠道,平均每天收到咨询数超过100宗。大家咨询的问题包括申请流程、申请者须满足的标准、允许的投资资产种类等。刘凯旋表示,随时间推移,将根据申请情况分享更多的数据。
根据新资本入境计划要求,在申请人提出净资产审查申请日期前两年的整段期间内,他(她)须一直绝对实益拥有市值不少于3000万港元(或等值外币)净值的净资产或净资本。且申请人将把不少于3000万港元(或等值外币)净值投资于其绝对实益拥有的获许投资资产。
刘凯旋介绍,与前一次的资本入境计划相比,资产门槛和投资要求有所提升。不过,允许投资资产的组合更为分散,也即申请者的选择更多。
香港曾于2003年10月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让合资格的人士通过资本投资取得移居香港的机会,该计划已于2015年1月15日暂停。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曾表示,新资本入境计划并无硬性指标。不过,参考过往申请数量,其预计每年新计划可为香港带来1200亿港元新资金。他认为,新计划将会有助于巩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枢纽地位,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
机构开足马力迎战“新资本入境计划”
根据要求,新资本入境计划下,获许金融资产分为六类,分别为:股票、债券、存款证、合资格投资计划、后偿债项、非住宅性房地产。
根据香港证监会网站,在“新资本入境计划”下,获许的合资格集体投资计划包括四类。首先,由获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第9类受规管活动发牌的法团或注册的机构管理的证监会认可基金;其次,由获证监会就第9类受规管活动发牌的法团或注册的机构管理的证监会认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再次,特定类别保险人发行的证监会认可投资相连寿险计划;最后,满足相关监管要求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
旗下管理的产品成为新资本入境计划获许投资资产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重大利好。金融机构开足马力,以招徕投资移民客户。
2024年3月8日,惠理集团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2024年3月1日起,惠理集团旗下的17只产品均列入香港政府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合资格集体投资计划列表中。宏利投资管理亦在部分产品的宣传材料中注明“资本入境计划之选”。
银行亦行动起来。
例如,汇丰银行在网站设立专区,为客户提供关于新资本入境计划的服务。再如,中银香港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将为潜在申请者提供包括免费咨询、资产报告汇报服务等等。中银香港表示,将为新投资移民客户提供全面的银行和财富管理服务。此外,东亚银行也在网站的私人银行页面,可提供的投资服务栏目上将“新资本入境计划”列入。
可见,金融机构从上到下已全面迎战新资本入境计划。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保险巨头的保险代理人王某感同身受。她介绍道,公司已针对新资本入境计划做了专门培训。
恒安标准人寿亚洲行政总裁刘东煜对中国基金报表示, 自3月1日推出以来,恒安标准人寿亚洲收到踊跃查询。这些查询来自高净值客户、保险中介人、基金公司等。她了解到,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家族信托、移民顾问等亦反应热烈。这表明新资本入境计划可有效丰富香港人才库,吸引新资金落户,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的发展优势, 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亦为业界创造商机。
刘东煜对记者表示,由于投资和保障属性兼备,投连险产品对投资移民客户具有吸引力。她介绍,恒安标准人寿一直推广投连险业务。例如,公司成立摩尔学院(More Academy),通过与香港不同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推动业界人士及投资者教育工作, 培育人才及提升专业素养。再如,提供最新市场信息、保险法规及专业培训等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掌握保险及理财相关知识,以及举办投连险专业课程。公司的社交平台积极推广投资理财及投连险的信息,提高大众对长期理财的认识。 被问到关于“新资本入境计划”,客户关心哪些问题,她介绍道:大部分客户对新资本入境计划的反应积极,对香港的投资潜力感兴趣,他们关注资产传承及家庭成员教育安排。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