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市场的,永远是市场。
2021年的夏天,随着一纸文件的下达,有着产值8000亿、吸纳千万人就业的教培行业,从天上被打到地下。
新东方、学而思、好未来,股价随即腰斩再腰斩,千亿市值,一夜蒸发。
而后,大量教培机构或转行,或关门。
很多家长因为突然找不到辅导班,陷入困惑。
俞敏洪被迫捐赠大量课桌椅,转型直播带货……
2年了,教培真的不复存在了吗?
2024年2月8日,教育部官网发文,为提高校外培训质量,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教育需求,教育部研究形成了《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对于教培的政策,修改为:
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应当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收费管理办法。其他校外培训的收费价格,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这和之前的不准收费,有着天壤之别。
意思是在报备收费价格后,学科教培可以搞了。
为什么政策要做出这样的调整?
很有可能,是市场的需求太旺盛了,根本按捺不住。
首先,政策下来之后,市场的反应只是头部公司的股价下跌。
大量三四线城市的教培机构依然不为所动,后来随着监督的加强,网上出现不少教培机构、学校老师被处罚的新闻。
但看不见的是,更多的教培机构只是改换门庭,把“辅导班”变成“兴趣班”。
到了2023年,很多培训机构已经陆续开了起来,大部分的城市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教培机构的市场,反而更大了。
摘自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其中2021-2023年为预计数据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就从未消失过,随着劳动力素质的增强,教培市场的需求也一直都在。
通过打击教培来反内卷的,历史从未有过成功案例。
拿韩国来说,1980年,韩国颁布法律,禁止所有的教育补课行为。
最开始底层民众欢呼雀跃,但缓过神来才发现,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出头之日。
那些富人的孩子反而毫无影响。
一对一上门陪伴孩子,家政钟点工(ps:本科以上学历),高级家政护理……
这样的名称我们都看过,韩国当年也一样。
有钱人可以买高昂的1对1家教上门服务,成绩和普通家庭孩子的距离越拉越大,名校的寒门子弟越来越稀少。
而且当时数据也印证,在禁止补课后的几年,考进韩国名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富人家庭。
没想到,一个旨在推动教育公平的举措,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
基于此,韩国民众的反对声越来越强,韩国禁补令也一再放宽,直到2000年,为期20年的教培禁令被彻底废止。
韩国首尔阳川区木洞学院一条街可见专门针对高考中的“超纲压轴题”进行辅导的补习班牌子
图片来源:NEWS1
人人都有追求教育的权利。
和韩国国情相似的新加坡,在同期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非但不禁止,还大力鼓励扶持。
具体方法是学校每天就上半天课,剩余的半天让孩子自行回家补课。
想出国的补雅思、托福的课,想开挖掘机的去挖掘机。
之后,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图,就进入了教培行业,其结果不是教培行业的暴利,而是因为老师多了,竞争激烈了,行业收费越来越低了。
最后,费用低到一个普通工人都有经济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去补课。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这是中国人的治理经验。
今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的重要会议上,中央提出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新政策原则。
短短八个字,是方法论的完全改善。
过去,我们是“先破”,“后立”,说简单点,就是先把锅砸了,另起炉灶。
但这样做就有一个问题,万一锅砸了,另一头的灶烧不起来呢?
任何一个行业,都关系到无数人的就业,砸锅之举,一定要三思而行。
而先立后破,则是先找饭碗,再废旧锅。
这就符合事物的正常规律了,先谋发展和前进,前进的路上,人自然会走稳。
先立项目再破顽疾,找到了好吃的饭菜,人们自然会摒弃不好吃的饭菜。
如果没有找到吃的,那就不要破,用好存量,吃饱肚子才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国家现在强调先立后破,不仅仅是换了个次序,而是从方法论上,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次重要的反思。
对于今天我们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21年,当教培问题被整治的时候,一大帮野生专家跳出来鼓吹,说什么民营经济完成了历史使命,要退场。
民营企业的问题太多,需要规范整治。
网游、网约车、互联网、医美……从市场流行到人人喊打,不仅造成资本市场大幅度撤退,也让相关实体受到打击。
很多人蜂拥而上去砸锅,不是打倒这个企业,就是把那个企业家架在舆论的风口审判。
可一提找饭碗,就没人吭声了。
结果,大量资本退场,从而进一步导致社会就业承压。
今天,我们发现政策层再次强调,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呵护、激活民营经济,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今年,《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立法进程将加快推进,这都是好消息。
在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东西万古不灭,比如市场,比如客观规律。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面对政策的松动,教培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
此次作为监管的补充,政府设立了预付费全流程监管体系——学生学费打到监管账户,中途退学可以退费,收费周期3个月起,前端招生监管,后端违规的严查。
在此情况下,教培机构应主动配合政府设立监管账号,对运营生态进行重塑,在所有政策合规的情况下运营。
此外,资本层面也不要过于乐观,想通过教育行业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首先要知道,双减政策对于教培治理的核心是去资本化和去产业化。
这一点,目前依然没变。
这意味着想通过开机构然后融资套现的路,依然是走不通的。
政府对学费资金全面接受监管,就是要截断教育机构产业化的路。
而未来中国教培行业的格局循着现在的道路发展,其演变趋势一定是大市场、小公司。
真正能够分享这个市场的,是千千万万家小、微型教育机构。
而且这些小微机构,也只能通过授课获利,只能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而不是上市圈钱的大梦。
这也符合当前教培市场的基本盘——教培机构,大量活跃在二三四五线城市。
对政策的把握,密切关联行业内的生存淘汰。
2024年教培行业的重新出发,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