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券业打造一流投行的路径渐明。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 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提出7个方面25条重点举措,其中包括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同时,《意见》明确了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头部券商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大,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投资银行;而中小券商则需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5年形成10家优质头部机构
就如何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具体来看,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证券基金行业。
根据《意见》,未来五年,行业机构定位得到校正、功能发挥更加有效、经营理念更加稳健、发展模式更加集约、公司治理更加健全、合规风控更加自觉、行业生态持续优化。未来十年,行业机构作为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从券商行业来看,截至目前,行业共有14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万亿的只有一家,千亿规模以上的证券公司不到30家,其余80%均为中小型证券公司。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排名前10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总资产为1.41万亿元,国泰君安8793亿元、华泰证券8680亿元、海通证券7362亿元、银河证券6763亿元、广发证券6689亿元、中金公司6249亿元、招商证券6240亿元、申万宏源6130亿元、中信建投证券5225亿元。
从投行业务来看,据Wind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超过10亿的券商共有11家,包括中信证券52.58亿元、中信建投证券38.93亿元、海通证券30.11亿元、国泰君安26.57亿元、中金公司26.23亿元、华泰证券22.91亿元、东方证券11.89亿元、中泰证券11.15亿元、国金证券11.03亿元、国信证券10.96亿元、申万宏源10.86亿元。
另外,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2023年投行质量评级结果,共有12家券商获评A类,分别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财信证券、长城证券、第一创业承销保荐、金元证券、南京证券、申港证券、湘财证券、信达证券、浙商证券。
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机构做优做强
《意见》指出,要督促行业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
近几年来,监管多次明确鼓励头部券商做优做强,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并购重组是券商做优做强的关键,也是未来打造一流投行的趋势。自去年下半年来,证监会表示鼓励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打造一流投行,券商并购传言四起,多家头部券商被投资者询问是否有并购计划。
2023年最后一个月,受到市场关注的四家券商并购案相继传来消息。华创证券完成持有太平洋证券10.92%的股权;国联证券大股东国联集团成为民生证券主要股东,持股30.3%;浙商证券拟受让国都证券约19%股份;中国平安回应与方正证券合并事宜,表示将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出发,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和指引,稳步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今年2月28日晚,浙商证券发布进展公告称,国都证券股权收购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等工作已完成,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由于交易各方推进决策程序的需要,将最终交易文件签署时间由2024年2月28日前修改为2024年3月31日前。
3月3日,中信证券公告向中信证券华南转让21家分支机构。据了解,此举是收购广州证券的后续事项,协同方面公司在持续推进,另外大湾区也是公司重点战略布局区域。
另外,在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方面,行业政策也在逐步落地。2023年11月3日,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表示,征求意见稿坚持强化分类监管,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推动试点内部模型法等风险计量高级方法,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