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国内AI企业月之暗面宣布其对话式AI助手产品Kimi智能助手在大模型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现已支持200万字的无损上下文输入。而在2023年10月发布时,Kimi可支持的无损上下文输入长度为20万字。
受到上述消息影响,3月21日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Kimi概念股热潮,多只个股收获涨停, 华策影视收获20cm的大阳线。
Kimi对标GPT-4?
A股概念被引爆
Kimi智能助手是由AI企业月之暗面推出的对话式AI产品。近日,月之暗面宣布Kimi支持200万字的无损上下文输入,声称“过去要10000小时才能成为专家的领域,现在只需要10分钟,Kimi就能接近任何一个新领域的初级专家水平。”
月之暗面工程副总裁许欣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于infra层的优化,在相同成本、相同设备的情况下,Kimi智能助手生成速度较去年10月份提升了三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会受到巨大信息量的制约,如果能解决长文本问题,大模型的商业价值将得到提升。该人士同时强调,大模型的实际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文本长短,还需要足够的理解力。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南都·湾财社表示,在一众大模型中,Kimi的优势在信息搜索上。Kimi的实时信息同步做得很好,文本逻辑上也做得不错。但目前,Kimi并没有和其他大模型拉开太大距离,200万字长文内容效果还有待用户验证。
Kimi智能助手还拥有多个功能,包括联网搜索、数据处理、编写代码、用户交互和翻译等。目前,Kimi智能助手已上线了网页版、安卓、iOS、小程序应用。
受上述消息影响,3月21日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Kimi概念热潮”。多只相关个股均收获涨停。截至收盘,华策影视、读客文化收获20cm涨停,捷成股份涨幅超过10%,城市传媒、掌阅科技、中广天择则收获10cm的涨停。
多家券商机构给予了Kimi高度好评,国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Kimi成为国产大模型曙光,带动产业链革新。” 申万宏源则称,“根据我们内部测评,国产大模型Kimi文字能力全面达到GPT-4水平。”
流量激增致宕机
运算能力并非强项
在A股市场火爆的同时,Kimi也迎来了一波使用高潮。3月21日下午,Kimi的APP和小程序均无法正常使用。
月之暗面发布声明称,“2024.3.209:30:00开始:我们观测到Kimi的系统流量持续异常增高,流量增加的趋势远超我们对资源的预期规划。这导致了从2024.3.20 10:00:00开始,有较多的SaaS客户持续的体验到429:engineis overloaded的异常问题,对此我们深表抱歉。”
为此,月之暗面从3月20日观测到流量异常增高后,已经进行了5次扩容工作,同时设计了一套更有效的SaaS流量优先级策略,以保障付费用户的调用稳定。
在用户的测试中,Kimi的文字搜索、生成能力得到了认可,但是算术运算仍是硬伤。
用户乙向Kimi询问“10万乘以10万等于1000万,对吗?”Kimi给出的回复是不对,不过Kimi表示10万乘以10万等于1亿,这一结果显然同样不对。在用户进一步表示答案不正确之后,Kimi修正了此前回答,同意10万乘以10万等于1000万的结果,并给出了一连串的解释逻辑,而这也显然是错误的。
在网络上,关于Kimi的各种无厘头答复有不少。从用户的截图中,不难看出kimi在运算逻辑上仍有待提升。
对此,盘和林认为,Kimi是百模大战其中之一,有些领域稍强,有些领域稍弱都很正常。Kimi的落地难题在于竞争对手很多,很多全栈AI平台在数据、算力、算法上有更强的能力。
知名机构领投A轮融资
有公司紧急撇清合作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月之暗面是国内AI知名机构,其核心团队曾参与Google、华为盘古、智源悟道等多个大模型研发。
天眼查显示,月之暗面成立于2023年4月, 目前已经收获两轮融资。2023年6月,月之暗面完成天使轮,由红杉中国、真格基金领投;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战略投资部、阿里巴巴、招商局中国基金等,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截至目前,月之暗面的估值已经超过了25亿美元。
盘和林告诉湾财社Kimi近期之所以这么火热,与其背后有多个知名投资人背书不无关系。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Kimi智能助手的对话中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kimi达成合作:
1、华策影视:文化影视内容制作方,与月之暗面进行了模型接入层面的合作,内部tob系统已接入Kimi。
2、掌阅科技:主营互联网数字阅读服务,已接入月之暗面的AI对话助手Kimi。
此外,Kimi智能助手还表示万兴科技作为上市公司与Kimi背后的公司月之暗面有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广天择因为“Kimi概念”收获了涨停板,但公司却紧急回应称,“目前公司跟Kimi没有合作。公司有出售视频版权给从事大模型业务的客户但不涉及相关AI业务及AI技术。”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吴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