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不足、长钱不长,这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突出堵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期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
“短视”资本不利于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由于银行信贷天然具有“求稳”特征,风险偏好相对较低,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因此,股权融资更适配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其中,风险投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本应是服务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的重要力量。但当前的堵点是,长钱不长。如果把企业比作学生,学生刚刚高中毕业,投资人就希望其赶紧工作赚钱、上市变现。从短期看,结局似乎“皆大欢喜”,但从长远看,企业丧失了试错、沉淀、深研的机会。不少企业为了完成与投资机构的“上市时间约定”,被迫求稳不求精,难以真正做大做强。
耐心资本不足,主因是投资机构的考核机制过于短期化。科技型企业的研发周期较长,从实验室创意走向产品,从产品走向商品,每一步都需要耐心等待与韧性坚守。但部分投资机构的考核周期较短,工作人员迫于压力,更青睐有基础、有知名度、回报率高的企业,科技型企业融资也因此陷入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窘境。
此外,部分投资机构还要求工作人员完成较高的“投资成功率”考核指标。尽管此规定有助于督促工作人员勤勉尽职,但不符合风险投资规律,无益于形成耐心资本。根据规律,风险投资并不追求百发百中,它投的是概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例如,风投机构投了10家企业,只要投对1家,它就能分享企业的成长、上市红利,在整体上实现收益风险平衡。
要认清科技型企业的股权融资规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耐心资本,拓宽股权融资渠道,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培育股权投资文化,助力企业安心搞研发、踏实做管理。
拓宽股权融资渠道,丰富耐心资本来源。金融监管总局近期明确表示,正在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的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2018年,为帮助困难企业化解债务风险、有序开展“债转股”业务,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5家国有大行相继成立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近年来,随着有关工作逐步完成,旧办法遇到了新问题,难以适应“投早、投小、投科技”需求。目前已有城市先行先试,在当地,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可以开展非债转股类的股权投资。接下来,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股权融资渠道与耐心资本。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变“短钱”为“长钱”。考核机制短期化与高管任期、责权匹配等因素相关。接下来,应着力突破难点,优化投资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追求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更精准地匹配科技创新活动的长周期、高风险特征。与此同时,适度培育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文化,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引入风险偏好更高的投资者,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作者:郭子源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