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升级对华封锁限制,中国是否会调整对外开放政策?我驻俄大使回应

新闻资讯2024-03-23 06:28:38橙橘网

美方升级对华封锁限制,中国是否会调整对外开放政策?我驻俄大使回应

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网站消息,3月21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就全国两会、中国经济形势和中俄关系等问题接受俄罗斯官方通讯社塔斯社专访,全文如下:


一、不久前,中国成功召开两会,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成果,规划了发展目标。您能否介绍相关情况?

3月4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是中国国内重要政治议程,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详细介绍了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24年发展目标和任务。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背景下,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可谓成色十足。

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强劲。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约合1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约合85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11年保持在30%以上,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地位不可撼动。

二是经济发展切实惠及全体民众。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且在不断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0.2%,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不断加大。

三是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显著。去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约合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8.1%,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世界经济论坛网站数据显示,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153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占62家,数量居全球第一。

两会确定了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赤字率拟按3%安排,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等。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两会对此作出了详尽部署。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更好地惠及中国与世界。

二、中国确定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中国将如何确保这一目标实现?

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综合平衡基础上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基本匹配,是经过科学论证和通过积极努力可以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前中国经济确定性与日俱增,抗冲击能力和韧性持续增强,这主要得益于四大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中国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制定“五年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并通过前瞻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努力赢得新经济业态的先发优势。以新能源为例,去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二是市场规模超大的需求优势。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持续旺盛。以刚刚过去的中国春节为例,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7亿元,同比增长47.3%。未来一段时期,服务消费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巨大。

三是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构成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明显,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长三角地区建立起“4小时”朋友圈,覆盖电池、车载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

四是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统,积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毕业生数量稳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5年STEM博士生将超过7.7万人。截至去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其中突破第一个100万件用时31年,突破第四个100万件用时仅一年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今年两会期间突出强调了一个关键概念—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大数据、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探索正在源源不断为“新质生产力”输送动能。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高质量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包括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近期全球民调显示:93.1%的全球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机遇中国”不可错过,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三、有西方媒体称外资正在大规模撤出中国,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

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片面解读中方有关统计数据,严重误导读者,表面上是他们在涉华经济报道上不专业、不严谨,实质上体现了其唱衰中国的险恶用心。我愿就此分享以下事实:

一是中国吸收外资仍处于历史高位。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633亿美元,是仅次于2021年和2022年的历史第三高。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7.4%,比重创历史新高。过去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为9.1%,远高于在欧美的3%。法国、英国、荷兰、瑞士等国外商继续追加投资中国,2023年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4.1%、81.0%、31.5%、21.4%。美国、日本在华新设企业数也均实现增长。各国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前景,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

二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优势更加显著。从内外环境看,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面临转向调整,全球流动性趋紧将总体改善,国际投资将更加活跃。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外商投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从产业基础和内需潜力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强,劳动力素质较高,将为来华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多人,是各国企业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从吸引外资结构看,未来随着电子技术、新能源、半导体、智能科技等持续发展,这些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新增长点。

三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升有降是常态。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面临新冠疫情冲击、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剧烈调整、国际政治局势更趋复杂环境下,全球FDI波动有所加大,2021年上升到较高规模后持续回落。特别是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美元融资成本上升,跨国企业投资均有所收缩。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走势基本一致。解读有关数据需全面考虑其历史基数和波动情况,某一年份数据下降不能简单得出“外资逃离中国”结论。

今年两会确定中国将继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包括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加快出台实施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等配套措施;推动在政府采购、招投标和标准制定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等。总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含金量将越来越高,中国也必将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我们欢迎俄罗斯朋友到中国投资兴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合作共赢,携手发展。

四、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不断升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投资限制等措施,中国将如何应对?会因此调整对外开放政策吗?

当前,世界经济风险积聚,保护主义逆流横行,有关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热衷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正如王毅外长指出,把正常的贸易往来泛安全化、泛意识形态化,以“去风险”为名,构筑“小院高墙”,不追求“跑得更快”,却试图“绊倒别人”,看似赢了,实则输掉了自己的长远发展,也拖累了世界的进步和繁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同时为世界带来新机遇,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始终坚持越发展越开放,没有理由改变也不会改变这一国策。目前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国家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外资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去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41.7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已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一带一路”倡议已逾十周年,中国累计同151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0多万个工作岗位,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创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面对全球发展困境,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设定凝聚加快发展的政治共识、搭建发展合作的公共平台、促进发展经验的交流互鉴、增强协同发展的国际合力等四大目标,发出了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两年多来,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70多个国家参与在联合国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发展促进中心顺利运转,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不断扩大,200多个合作项目开花结果。这是新时代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方始终认为,各方应当团结而不是分裂,合作而不是对抗,开放而不是封闭,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为经贸合作创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中方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相互成就、共创未来。

五、您对2024年中俄关系和务实合作有何期待?

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当前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不久前普京总统成功连任,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致电祝贺,凸显了两国领导人的亲密友谊与政治互信。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两国“背靠背”战略协作日益密切。双边贸易额成功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制造”越来越受俄罗斯消费者欢迎和信赖,俄农产品、海产品等畅销中国。两国人文合作方兴未艾,教育、文化、艺术、旅游、卫生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中俄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两国将迎来建交75周年,开启持续两年的中俄文化年。历经75年的淬炼,中俄关系愈发成熟。中俄携手同行的决心更加坚定,世代友好的基础更加牢固,全方位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目前双方已就隆重庆祝建交75周年达成共识,将结合中俄文化年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暖民心的丰富多彩活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双方高层交往将延续强劲势头,经贸、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合作将持续推进,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作为负责任大国,中俄将继续勇担时代使命,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全力支持俄罗斯金砖国家主席国工作,期待同金砖国家等各方携手努力,推动开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