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上市钢企业绩预亏,严监管下IPO撤单数激增 | 财经日日评

新闻资讯2024-03-29 16:47:15橙橘网

超六成上市钢企业绩预亏,严监管下IPO撤单数激增 | 财经日日评

点击上图▲立即订阅

用数据深挖行业机会

读懂2024潜力行业

超六成上市钢企业绩预亏

3月27日消息,据统计,18家普钢上市公司中,2023年业绩预亏的有12家,占比超过六成;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的有9家。今年以来,钢价持续下跌之时,钢厂亏损在加深。具体看来,钢价自2024年1月开启新一轮下跌行情。从期货市场来看,今年以来至3月18日收盘,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下跌了近500元/吨,跌幅超过12%;其中,仅3月份吨钢价格就跌了将近300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保持定力,维护市场稳定。钢铁企业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保持战略定力,反对低价倾销,抵制恶性竞争,共同营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综合第一财经)

|点评|房地产市场持续探底,是钢企普遍亏损的重要因素。2023年全年国内楼市整体表现不佳,房企现金流紧张,新房开工量大大减少。此外,地方政府处于削减开支的化债期,减少了对基建项目的投资。在供给端,多年以来国内钢铁产业始终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行业去产能进程缓慢。去年供给严重失衡的背景下,钢价一路走低。

从结构上看,国内钢铁行业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竞争激烈问题,大量钢厂将目光瞄准粗钢等门槛较低、产能扩张快的产品。相比之下,国内特钢企业受到的冲击普遍较小。从长期来看,中国城市化建设放缓后,钢厂产能出清是大势所趋,技术落后的钢厂大概率将被市场逐步淘汰。

小米汽车正式发布21.59万元起售

3月28日晚,小米汽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亲自介绍小米首款新能源汽车小米SU7。雷军表示,小米SU7目标是造一台50万元以内最好看、好开、智能的轿车,更是一台高品质的车。

据悉,小米SU7首发将有九款配色,实现零百加速2.78秒,最高时速265km/h。小米SU7全系长续航,在CLTC工况下标配起步续航为700公里。雷军宣布,小米SU7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起,小米SU7 PRO版本售价24.59万元,小米SU7 MAX版本售价29.99万元。(财联社)

|点评|周四晚上的小米汽车发布会,可谓万众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过千万。别的不说,雷军的个人魅力和互联网营销能力,绝对是中国企业家中的顶流。其勤奋、亲和、幽默的个人形象,也为这场发布会加分不少。可以预计,在发布会氛围的感染之下,会有许多人路转粉,甚至动了买车的念头。

说回产品,从现场介绍来看,小米汽车的制造和定价可谓诚意满满。标准版定价21.59万元,可能超出不少米粉的期待,总体来说物有所值,如果加上一定补贴,应在19万元左右。重要的是小米汽车的顶配版本MAX版售价29.99万元,非常有吸引力。小米MAX版一出,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轿车,罕有对手。更值得一提的是,从雷军宣布造车至今仅三年,就拿出了这样的产品,其统筹和实干能力也可谓惊人,是国内企业家的典范。

中国中免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3.46%

3月27日消息,中国中免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营收675.4亿元,同比增长24.08%,不及市场预期的685.3亿元,略低于2021年的676.7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67.13亿元,同比增长33.46%,比2021年的96.54亿元低30%。公司同时宣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5元,共计派息34.146亿元,占2023年净利润的50.85%。

分产品来看,公司免税产品销售442.31亿元,同比增长约70%,毛利率高达39.49%。不过有税产品销售则减少了20%,为223.44亿元。成本端来看,由于报告期内重点机场客流恢复导致的租赁费用增加,以及去年同期租金减免影响基数较低的影响,中免去年的销售费用暴涨133.65%,达到94.2亿元。(华尔街见闻)

|点评|中国中免的业绩是国内消费情况的一个缩影。在2022年净利润腰斩的基础上,2023年中免的业绩并不算出色。具体来看,去年国内居民出行需求旺盛,中免客流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销售量反而出现下滑,人均消费金额也下降不少,顾客“只看不买”成为线下消费新趋势。这也影响到了中免在机场的业务布局,客流量增加、机场租金上升,带来的营收提升却极为有限。

随着海南全岛免税的进程推进,中免免税店的竞争者将陆续增多。中免现在寄希望于入境旅游市场复苏,带来增量客户需求。并且,中免试图与机场重新签订租金协议,减少成本支出。中免业绩想要得到质的提升,还是得等待国内消费升级的浪潮再次到来。

融创去年亏损收窄至79.7亿元

3月28日,融创中国在港交所公告称,2023年集团全年营收1542.3亿元,同比增长59.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9.7亿元,同比减少约71.2%。期末有息负债2778.3亿元,比2022年减少205.9亿元,现金余额约为246.2亿元。去年,融创确认的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385.3亿元,其中便包括境外债重组收益约315.1亿元。对融创这份财报,核数师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基于有关持续经营的多项不确定因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对综合财务报表作出任何意见。

这是融创上市以来第三次出现归母净亏损,2021年、2022年该集团亏损额分别为382.65亿元、276.69亿元,三年时间亏损规模约739.04亿元;与其他房企类似,亏损背后无外乎大额资产减值,数据显示,融创三年累计计提物业减值总额超850亿元。(第一财经)

|点评|融创去年亏损收窄,但实际经营状况依旧堪忧。近三年来,融创进行了大额资产减值,将公司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提前计算。从经营状况上看,融创去年在主营业务中亏损25亿元,尚未恢复造血能力。

如何在保住核心盈利资产的基础上,盘活现有资产,是融创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融创如果以持有的现金来维持现有的正常经营,压力不大,可面对十倍以上的债务显得有些杯水车薪。目前,融创对债务进行了展期,这就要看经过两三年的喘息时间过后,融创的“回血”能力了。

美的集团去年净利润再创新高

3月28日消息,美的集团于周三晚间发布2023年度财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3720亿元,同比增长8.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20亿元,同比增长14.1%,利润增速重回两位数;基本每股收益4.93元,同比增加13.59%。三项关键数据均呈正增长。

基于良好业绩,美的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总金额近208亿元,相当于2023年净利润近62%,为美的集团上市以来分红比例最高的年度。同时,公司发布2024年持股计划(草案),对公司业绩考核提出要求,要求公司2024—2027年期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18%、18%、17%、16.5%。(综合界面新闻)

|点评|美的集团一直低调而稳定地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布局机器人、布局自动化业务,布局海外业务,这些早年间的布局都成了美的业绩屡创新高的支撑。从2023年财报来看,公司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近25%的增速,海外业务占比达40.56%,毛利率超过国内业务,推动公司在经济弱复苏的环境中稳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3月,美的已经连续两年缺席了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这或许有一些全力押注科技行业、淡出家电行业的意味在内。在布局多元化战略之后,美的在家电领域的投入似乎不像过往那般全力,当前的家电龙头,或许重心已然不在家电行业之中。

亚马逊向AI初创公司追投27.5亿美元

3月28日消息,当地时间3月27日,亚马逊宣布再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注资27.5亿美元,加上此前的12.5亿美元,完成了最多4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成为自AI热潮开始以来,对初创公司有明确记录的最大单笔投资。去年年初,谷歌也向Anthropic注资3亿美元,又在去年10月承诺向该公司注资最多20亿美元。

据悉,被视为OpenAI头号竞争对手的Anthropic,由OpenAI的前研究高管创立于2021年,在其官网上,公司的宣传语是“将安全置于前沿的AI研究和产品”本次交易按照Anthropic去年12月的最新估值进行,该估值约为184亿美元。在过去的2023年中,Anthropic完成了五项不同的融资交易,总金额约为73亿美元。(澎湃新闻网)

|点评|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I大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事。亚马逊押注Anthropic看似是在和OpenAI竞争,但实际上还是在与微软、谷歌这些老对手角力。微软带着OpenAI成为人工智能赛道的弄潮儿,而谷歌依靠自研大模型依靠生态与之对抗。为了不被时代抛下,最终亚马逊选择了和微软类似的做法,让自己在这场竞争中能够具有一战之力。

至此,亚马逊、谷歌、微软、特斯拉、Meta等一批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科技巨头都已下场,AI赛道的竞争将迎来更加激烈的斗争。国内企业未必能够像亚马逊这般斥巨资进行AI风投,但有必要结合自身优势,选好赛道,在一个细分领域取得优势。

严监管下年内80家IPO主动撤回

3月28日消息,今年以来,IPO终止数量达到同期历史高峰。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年内共有82家企业IPO终止审查,其中有80家是主动撤回,占比超过九成。同时,今年A股仅有26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比减少五成。从业监管下的IPO项目,越来越多的排队企业在撤单。

从主动撤回的时间节点来看,大多数拟上市企业是在交易所一轮、二轮问询后才主动撤回材料,有不少公司首轮问询后宣告“撤退”。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撤单的企业都被问询过几个共性问题,包括业绩增长或放缓原因,毛利率,定位问题,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公司重要股东股权被冻结,实控人过往纠纷等。(证券时报)

|点评|在“IPO倒查十年”,“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三分之一”的口号下,不少上市公司在今年确实是被“吓退”了。从撤回申请的公司情况来看,许多公司可能都缺乏长期的增长保证。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撤回IPO申请,是因为对当前的行情不乐观,担心得不到合理的估值和定价。

多家企业撤回IPO,让人想起过去两年科创板、创业板的上市热潮。在这轮上市狂飙中,又是否存在一些企业是“带病”过关的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于这些企业,如何从日常监管中识别出来,又如何加快不合格上市企业的“出清”,如何革除积弊,这些对新一任监管层来讲,是绕不开的问题。

周四两市冲高回落沪指涨0.59%

3月28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均收涨。盘面上,低空经济板块持续爆发,带动了智慧灯杆、碳纤维、无人机、卫星导航等其他相关板块走强,机器人概念股盘中活跃。AI概念股展开反弹,消费电子概念股震荡走强。下跌方面,银行股陷入调整。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9322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34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3.35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5.59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25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报3010.66点,涨0.59%,成交额为3929亿元;深成指报9342.92点,涨1.31%,成交额为5393亿元;创指报1806.9点,涨0.95%,成交额为2376亿元。(财联社)

|点评|周四市场传闻称央行可能下场购买国债,“中国版QE”即将开启。受此消息影响,两市早盘快速回暖,因为传言可信度不高,尾盘两市涨幅有所收窄。中国央行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次数并不多,QE更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基本用尽后才会祭出的大招。并且,国债市场全天并未出现任何异动。

从去年底开始,各种“小作文”层出不穷,却极少有被证实的。传闻能广泛流传,并得到市场真实反馈,表明市场对于政策加码的期待颇深。事实上,传闻带来的短期行情难以持续,反而不断挫伤着市场脆弱的市场信心。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主编|何梦飞

吴 晓波重磅新作《茅台传》有声版上线

原声讲播专辑80集 共赴10⼩时的“茅台时光”

长按扫码▼立即前往

本文标签: 美的  ipo  钢企业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