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尤其4月份是帝都小升初家长们的受难月。
一般来说,如果4月份和5月中还没被点,那么后面有很大可能就要通过填报志愿来碰运气解决问题了。
我会员群里家长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几个上岸的了,分布在不同城区。
从我娃小升初开始,到现在我观察过三届家长了,对于能够提前上岸的家长,整体感觉就是:
靠谱的家长千篇一律。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发现这些娃能早早上岸的家长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做事情能够迅速抓住重点,有目标感且执行力特别强。
很多上岸家长也并不是从孩子很小就开始鸡娃了,但是他们一旦开始考虑小升初问题之后,就特别专注,能够立刻抓住小升初这件事情的本质。
小升初要想顺利上岸,最核心的东西是孩子的能力足够,然后是如何让学校知道孩子的能力。
那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评估孩子最关键的学科能力是否到位,然后才是去参加各种明考暗考。
执行力强的家长,发现孩子实力够得上拼一拼的,一旦发现孩子有能力上的漏洞时,会立刻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请老师带着刷题等等。
这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逻辑,但是家长们在小升初当下的混乱中,有时候会失去方向感,会被带偏。
比如,会在孩子偶尔的挫败中,自己也坚持不住想要放弃,或者把机构渠道当作根本,把大量时间用于追随各种乱七八糟的考试上。
时间本就不多,一折腾就没了。关键是,你考试再多,孩子能力不足,考了也是白考。
实际上,能力储备这件事情在春节前就应该到位,春节后集中刷小升初的各种考试真题,选择合适的考试去参加,争取一击即中。
这是因为:
一方面,今时不同往日,信息虽然还是问题,但是已经比往年好多了,很多学校都是开门迎客,把电话邮箱都公开放出来。
孩子只要准备充分,总能拿到考试机会。
另一方面,你把精力全都用到瞄准信息上,不管考试的性价比都去参与,但是去的却又考不过,这实际上就是本末倒置。
考不过对孩子的信心也是挑战,家长也会更加焦虑。
合理的做法是评估孩子的能力水平,争取合适的机会。
能力特别突出的孩子没问题,难的是中上水平的孩子,想要争取机会却又信心不足。
这时候一方面是孩子抓紧刷题备考,另一方面家长多做功课。
不管是寻找考试机会还是稳定信心方面,小学阶段家长都是关键,这时候孩子很依赖家长,也愿意配合家长。
只不过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孩子更依赖运气,比如恰好所在的片区有中学来学校考试,孩子数学虽然没有学的特别难,但综合实力还是不错,一考就考中了。
还有的,家长和圈子里的家长建立了攻守同盟,大家信息共享,哪天遇到个渠道考试,虽然考完没消息,但等到报考前拿到了机会,或者海淀是一派之后给了机会等等。
能力不是顶尖的这部分孩子其实很忌讳到处瞎跑,没有清晰目标的乱窜。
可以定出兜底目标校、主攻目标校和争取目标校来,这样一方面会让行动更有目的性,另一方面也可减轻焦虑。
每年的小升初家长都说,四五月份这两个月会长期失眠,头发大把掉。
实际上,我们都很清楚孩子小学阶段自己做了多少努力,如果努力不够你又想攀高,那必然会特别焦虑。
如果你根据自家的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然后分步去实施,又有一个兜底校,基本上小升初最后都能平安落地,而且过程不会特别惨烈。
小升初阶段的家长是最容易雄心万丈的,也是最容易把孩子上学看得非黑即白,过分夸大学校的重要性的。
虽然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一定要努力争取进好学校,师资和同学环境都不一样,家长会相对省力一点。
但是其实,如果小升初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入好学校,只去了一般学校,我觉得家长也不用太着急。
上了好学校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初升高都不理想,而上了一般学校的孩子也有在初升高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追高了的。
好学校对适合的孩子来讲是一种助力,不适合的可能就是压力。到了初中,家长必须立刻转变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方法。
小学时候的大包大揽完全不适合初中,所以到了初中之后,看的是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考验的是你的快速调整和转向能力。
如果你以往好好培养了孩子的各种习惯,他到了哪个学校都不会差,相反,如果习惯不好,哪怕进了好学校,孩子和家庭需要面临的挑战也都很大。
4月5月,各位家长需要平和心境,按照事先的计划和步骤一步一步去走,自己用心分析和判断,相信部分直觉,小升初一定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每年这时候,很多机构都把上岸的孩子说的天上有地上无的,但是等到了真正录取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上岸的孩子也并没多厉害,你我的娃都可以。
尤其是海淀,一派之后二派之前漫长的时间里有大量的机会出现,学校抢孩子的心情更迫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要忽略。这学期的任务,除了小升初外,还有初中内容的衔接要做好,进入初中的过渡和衔接也很重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