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发短信“轰炸”、“呼死你”的电话骚扰是互联网银行逾期客户最常面对的催收手段
当前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个人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小额借贷合同纠纷的案件量巨大,走法律途径时间成本、诉讼成本过高,所以选择将催收业务外包。外包的催收公司管理和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催收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大量投诉,甚至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发生
互联网银行要严格审核借款人的借款条件后再行放款,从根源上避免不良贷款,减少催收必要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宋瑞
“一天打十几个电话”“用私人电话冒充平台诱导我先还款然后套现”“盗取个人信息,读取通讯录,私自联系亲友同事”“有意愿还款,但目前经济困难,没有协商就暴力催收,家里老人被恐吓住院”……在黑猫和消费保投诉平台上,关于一些互联网银行“暴力催收”的投诉不胜枚举。
互联网银行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脱离传统银行柜台为客户提供线上金融交易服务的新型银行。在我国,互联网银行以纯互联网运营形式的民营银行为主,专注于服务普通大众与小微企业,优势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降低融资门槛,已成为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体系的有益补充。
贷款业务是互联网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其中联合贷款是大多数互联网银行采用的贷款模式,即互联网银行联合其他银行或头部互联网公司等机构,开展贷款业务。
凭借海量的数据资源、风控能力和平台流量优势,互联网银行的联合贷款模式迅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银行的总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万亿元。
随着我国网络信贷规模不断提升,一些互联网银行的“暴力催收”乱象也随之而来。
一些互联网银行成“暴力催收”重灾区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银行暴力催收”,结果显示有近两万条投诉,投诉对象包含多家头部互联网银行。
记者梳理发现,频繁发短信“轰炸”、“呼死你”的电话骚扰是互联网银行逾期客户最常面对的催收手段。
一位消费者表示,某互联网银行的催收人员连续多次拨打电话,在短促响铃后随即挂断。最近一次25秒时间内未完成接听,就被判定为“失联”。另一位消费者也表示,其贷款逾期后已协商平台公司就还款延期达成一致,但延期期间仍然遭受电话催收。
此外,有的互联网银行还会非法获得借款人通讯录信息,通过“第三人”催收,导致借款人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单位同事都受到催收公司所扰,甚至有催收人员直接向消费者所在公司索要工资单等个人信息。
一位消费者在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上投诉称,某互联网银行委托的催收人员未经本人同意,私自联系本人及家属的工作单位,泄露当事人的贷款信息并威胁还款,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权。
不仅如此,个别催收人员还可能采取其他极端方式催收。比如,某互联网银行的一位消费者曾遭受在小区内贴海报的方式催收,个人情况被整个小区的居民知道。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聂洋城公开表示,个别催收人员会冒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名义,采取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诽谤、恐吓、言语攻击等不正当手段催收,有的则通过向催收对象私自收取现金及其他财物,或诱导、胁迫其通过新增借贷或非法途径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监管和处罚存在缺位
早在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通报了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称该银行存在短信催收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电话催收操作规程不完备等催收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多个政策,规范互联网银行的催收行为,但“暴力催收”现象仍屡禁不止。
天津吉贤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邠彧律师表示,当前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个人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小额借贷合同纠纷的案件量巨大,走法律途径时间成本、诉讼成本过高,所以选择将催收业务外包。由于外包的催收公司管理和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催收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大量投诉,甚至引发民事、行政、刑事案件。
有数据显示,2022年末,新网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网商银行为1.94%,江苏苏宁银行则为0.99%。
同时,对于催收企业的金融监管不到位,也加大了暴力催收现象。
北京德恒(天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丽律师认为,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管控力度较为严格,需要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质才能经营,但对于债务催收公司却没有许可制度,对其管控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志坡还称,有的互联网银行与催收机构进行协议分成,催收回款越多,催收机构分得越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催收公司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此外,韩丽说,与互联网银行绑定的“暴力催收”行为,被纳入刑事打击的较少,“除非在催收过程中导致他人伤亡等严重后果或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程度,才能达到刑法的追诉标准。”
记者了解到,一般催收公司的行为仅能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规制,由于催收公司往往异地操作,受管辖权影响,实践中“暴力催收”受到行政处罚也较少。
在此基础上,许多消费者面对“暴力催收”缺乏应对经验,也不了解有效维权途径,常常有心无力。
规范互联网贷款催收方式迫在眉睫
记者发现,互联网银行的“暴力催收”让网络借贷进入了恶性循环:互联网银行由于维权的法律程序障碍收不回借款,为减少不良贷款,雇佣第三方催收公司;有的催收公司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对消费者实施“暴力催收”;“暴力催收”违法成本低,消费者缺少维权途径,致使暴力催收变本加厉……“多败俱伤”伤害到社会整体信用。
多举措规范互联网贷款催收方式,营造清朗的网络金融借贷环境迫在眉睫。
首先,强化互联网银行的事前审查义务。专家认为,银行在放贷的时候就要把好关,做好尽职调查,寻求足够的担保手段,避免高风险业务。韩丽建议,互联网银行要严格审核借款人的借款条件后再行放款,从根源上避免不良贷款,减少催收必要。
其次,提高债务催收公司的准入门槛,加强催收人员法律培训。张志坡称,应提高催收公司设立的门槛,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营,同时对暴力催收的违法犯罪判决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催收人员的法律意识。
最后,建立长效投诉反馈机制,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李邠彧、韩丽等律师认为,消费者应做好遭受“暴力催收”证据的收集和留存,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若催收涉嫌违法可寻求警方帮助。此外,还应加速落地小额贷款诉讼案件批量立案、速裁、速调及线上线下多途径化解机制,例如,可设立专门的审理法院,增加人民调解员数量,针对互联网银行的债权优先批量调解、批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