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大巴车和客运站,好像真的要被时代淘汰了。
五一小长假结束,再回到工作岗位,问外出旅游的年轻同事体验如何,不料人人都是一肚子火:
“在景区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多,晚上住在酒店里又不停地划拉手机,等着候补返程高铁票或火车票。”
笔者听完哭笑不得,如今每逢小长假,当真是不出门的觉得可惜,出了门的却更觉得亏。
的确,假期高铁动车抢票太难,每天总担心“有去无回”,这样的旅程怎么可能玩的开心呢?
其中一位年轻同事还感叹道:
“我还真有点羡慕你们当年外出旅行的【大巴车时代】,可以不用抢票,随到随走。
不过,可现在的汽车客运,实在是不行了。”
作为典型的职场中年大叔,笔者平时已经很少出远门。
偶尔外出参加亲朋好友家的婚丧嫁娶集会,大部分时间都开私家车,还真不太知道汽车客运站的状况。
回想起20年前,不管是节假日走亲访友,还是工作上需要出差、参加培训,大家都是坐大巴车出门。
在我的印象里,汽车客运站里永远人声鼎沸,车站的广播里不时播放着各条线路的进出站信息,站内大巴车前的售票员也拿着小喇叭高喊着:
“某某(地名),开车啦,开车啦!”
南来北往的旅客拎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不是小跑着排队买票,就是拿着车票寻找前往自己目的地的车辆,上到车厢,放下行李,抹一把头上的汗水,等着开车。
就在等待开车的几分钟里,还会有拿着矿泉水或雪糕或时鲜水果的小商贩上车兜售。
出站口,前往各县市的大巴车如流水一样开出,然后鸣着喇叭,在岔路口各奔东西。
这样充满着人间烟火气、不断上演团聚与分离的客运站怎么会倒闭呢?
在绝大多数读者朋友日常未曾关注的角落里,全国各地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几乎都已经走到了关停倒闭的边缘。
哪怕是暂时没有关停的,经营状态也极为惨淡,一年亏损额度高达千万元。
即便是广州这样拥有着18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一线大城市,同样在连续关停、撤销汽车客运站。
2019年5月1日,广州越秀客运站停运,6月1日,永泰汽车客运站停运。
2020年4月1日,广州汽车客运站(流花车站)停运。
2021年10月,广州市政府又发布了重要文件,拟撤销罗冲国等十座客运站。
再看看首都北京,常驻人口有2100多万,原来有9大长途客运站,2016年撤销了一个北郊站,2017年撤销了丽泽和木樨园两个站。
即便是在2024年春运期间,北京正常运营的汽车客运大站,也只有新发地长途客运站和六里桥客运站。
像广州、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都大刀阔斧的撤销汽车客运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广州官方的解释是,因为高铁及城际轨道的快速发展,汽车客运量逐年下降的走势十分明显。2011年,广州的汽车客运量是33万人次,到2021年已经锐减到2.5万人次。
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汽车客运的黄金时代,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终于2010年。
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间,全国公路客运总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客流量锐减,收入自然也迅速下滑,而运营成本没有降下来,必然会造成入不敷出。
因此,全国各地的客运站加起来,每年赔上千万就不足为奇了。
与汽车客运量日渐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来全国铁路营运里程成倍增长,高铁里程更是由原来的0.9万公里飙升至4.2万公里。
从全国范围来看,铁路、高速公路的覆盖率已达到95%。
某汽车运输集团管理人员曾无奈地表示,原来利润很高的三四百公里的长途班车,在相应线路的高铁开通后,客车运输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
一些地方虽然暂时还没有开通高铁,但普通火车经过几轮提速后,也大大提高了竞争力。
比如京津冀铁路开通后,从天津到北京的汽车客运只剩下原来的30%,南方的渝万高铁开通后,从梁平到重庆的汽车客运量只剩下了10%。
除了高铁这个强有力的客源竞争对手,网约车、私家汽车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早在十年前,中国已经进入私家车大流行时期。
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拥有自行车一样,如今的中国家庭,除了老少边穷地区外,几乎家家拥有一辆小汽车,城市中产以上的家庭,可能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一辆代步车。
加之近些年里,国家又发布了优惠政策,节假日里私家车上高速免费,更是让私家车出行成为首选。
笔者是70后生人,成长在一个农村多子女家庭, 我们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基本都在外面的二三线城市安了家,跟老家的距离不远也不近。
不管是春节还是五一、十一小长假,大家伙都是开私家车回来相聚,没有哪家会再乘坐大巴车。
即使是农村的普通家庭,年轻一代拥有小汽车的比例也很高。
笔者有一个老同学,在北京工作多年,每次回老家不喜欢自己开车,都是在老乡群或同学群里发布拼车信息,然后乘网约车返回。
以笔者身边的实例来看,挤占汽车客运生存空间的除了越修覆盖面越广的高铁动车,私家车和便捷网约车的普及,同样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如今各种打车软件层出不穷的年代,划拉一下手机就可以约车,走出单位或家门就能上车,司机还能一路送到老家的小区门口,谁还愿意花一个多小时,专门跑到汽车客运站去坐车呢?
而且,现在硕果仅存的汽车客运站,几乎都在高铁站、火车站附近,普遍远离市区,老百姓们前去坐长途大巴车实在很不方便。
前不久有个段子在网络上流传很广,据说还是真实事件:
某地一个业务员被安排下乡开展业务,出发时客运站运营还是正常的,不料在乡下待了几天之后,决定返回时客运站已经停运了。
笑过之后,笔者不禁陷入沉思,曾经纵横全国任意角落的长途大巴客运体系,如今居然已经脆弱。
言归正传。
如今再逢节假日出行高峰,大家为何一边抱怨高铁票、火车票难买,一边又死盯着抢票软件等候补,坚决不肯去坐大巴车呢?
笔者找到了几条网友们的高赞吐槽,从其中大概就可以发现原因:
吐槽一:乘车体验不好。
有许多网友都吐槽过汽车客运服务不到位,不能像高铁票一样查询发车时间、中途站点,万一在车上睡过头就麻烦。
其次,高速服务区吃饭喝水太贵了,万一被心怀不轨的司机带入黑服务区,更是要被宰得肉疼。
吐槽二:长途客车上没有洗手间,行驶时间久了太不方便。
有个在广东打工的小伙子在网上直言,如果能买到高铁票就回家,买不到就不回家,坚决不坐大巴车,否则自己的肾和膀胱都要被憋坏了。
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尚且有这样强烈的感受,那些身体欠佳可能尿频尿急的中老年人呢?那些带着幼小的孩子出门的年轻父母呢?恐怕就更不愿意选择坐长途客车了。
另外,坐长途汽车回家一路颠簸,极易晕车不说,在一个密闭但不私密的环境里,同一群完全陌生的人呆几个小时,还得忍受着不太讲文明乘客的大声喧哗或者严重的体味,是不是很令人望而生畏?
吐槽三: 安全性差
中长途客车,司机开车时间长,容易疲劳,易引发交通事故。
公路运输,受天气限制比较大,遇上雷雨、暴风等强对流天气,可能被迫滞留在候车室,更糟的是,可能被困在半路上,甚至遇到生命危险。
如果汽车经过一些人烟稀少、社会治安又不太好的地区,还可能遇到车匪路霸抢劫。
还有许多乘客,经历过司机嫌车上人太少,从而被“调剂”到别的车上硬挤的事情。
总之,在和方便、快捷按固定轨道运行的高铁,舒适性高、自由度大的私家车的比拼中,以上种种弊端未除的汽车长途客运,不可能不败下阵来。
但话说回来,在不久的将来,长途汽车客运站是否会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呢?
笔者认为,其实也未必。
诚然,当下大部分旅客出远门,一般都会选择坐高铁出行,或者开私家车出行,前者保障舒适性,行程速度也更快,后者则自由又私密。
但与此同时,200公里内的汽车客运,依旧有它的市场。
比如,一些边远省份的地级市开往下属各县市的客车,客流相对来说还是较多的。
另外,尽管当下高铁、高速公路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了,但始终还是有不少相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没有高速,没有高铁,私家车也不够普及。
因此,对于在这样的一些地区生活的老百姓们而言,汽车客运仍然必不可少。
同时,即使是在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依然还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以及在出行上习惯了“能省则省”的农民工群体、暂无收入的普通学生群体。
所以说,不能因为汽车客运有弊端,就直接一把取缔。
广州市政的负责人也曾反复表示过,关停一些汽车客运站,并不是完全弃之不用,这里面既有线路调整的问题,也有客运站转型升级的问题。
那些确实不再启用的客运站,因为地处繁华区域,人口密集,已经改造成商业中心或文化中心。
有必要保留的客运站,也可以在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上多下些工夫。
比如,有网友就提出了建议,搭建汽车客运购票系统,让乘客能在网上预约购票。
还有网友建议,既然许多汽车客运站由于连年亏损导致运营困难,那就在降低运营成本上下功夫,开源节流。
比如说,搭建太阳能供电系统,利用太阳能供电;搭建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回收的雨水去冲洗厕所、浇灌草地和花木。
另外,把客运大厅里富余的面积规划出来,可以为过往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等等。
总之,汽车客运虽然不能再充当交通运输的龙头老大,那么把小老弟的角色履行好,为需要它的客户群体提供贴心的服务也是一条出路。
时代在飞速变化,没有哪个人、哪个行业能够停滞不前,日渐“门庭冷落”的客运站同样如此。
若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期待全国各地的客运站能够潜心做好客运服务的升级优化,迎来唤回乘客的那一天。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