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在职备考Top院校绝非易事,除了对知识点全面、牢固的理解与掌握,强大的行动力与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本文作者以在职考生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工作3年后用4个月的时间成功上岸北大法本法硕。其中,精细的时间规划、主观题的作答思路、在职考研的心理建设以及有关备考进度焦虑的思考非常值得后来的考生们借鉴与学习。我们欢迎更多朋友投稿考研经验帖,征稿启事参见:《》。
个人情况:本科为北京一所985院校,在校期间已通过法考,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学硕败北后开始工作,工作3年后报考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法学),目前已被录取。
目录
写在前面
时间安排
公共课备考经验
专业课备考经验
复试
其他
结语
写在前面
我的初试和复试成绩在这次考研上岸的同学中都属于不高不低。最终,我也是以一个不上不下的名次被录取。高分的同学已经写了很多全面且详细的经验贴,相比之下我这一篇算不了什么。但我还是想写一写,原因在于,去年我也是在青苗看到一个经验贴后,第一次萌发出考北大的念头。不管是备考前期,还是临近考试,每次重刷这篇推送都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心理帮助。这篇经验贴叫《Top的祛魅之旅:北大法硕2023一战上岸经验分享》,我相信很多同学也都刷到过。
正是这篇贴子让我觉得,北大似乎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考高分是很难,但擦线进却没那么难。但我也知道,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无所取焉!因此我给自己定了初试390分的目标,根据往年的情况看这应该是一个居中的分数,而且也侥幸达成了。
写这个经验贴主要目的不在于分享学习方法,而是想给大家传达一份信念——认真到底,终有回响。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经验贴,不如说这是一个缓解焦虑贴。备考期间如果感觉焦虑或者自我怀疑的时候,这篇贴子也许能够提供些许安慰。
时间安排
当我下定决心要考法硕已经是2023年8月上旬了。从8月8日开始,我一边听课,一边花时间了解、搜集备考需要用到的资料,并制作了一份时间表,规划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由于工作经常会打乱我的学习计划,我每天学习的时间比较零散,有时候一天可能只能学两个小时,如果要开庭或者开会的话,基本就没时间学。
截至考试当天,我实际学了130天左右,每天2-8小时不等,最长一次为11小时,总时长为1032小时。以下是大致的时间计划表,按科目进行了分类,备考期间也基本按照这个进度在学习,但因为初试后心态大崩,删掉了关于考研的一切东西,这个计划表是根据回忆制作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肯定有灵活调整,但跟我实际学习情况也基本符合。学习时长是按照“番茄TODO”统计的,包括了吃饭时看视频、app上做题以及休息时间听音频磨耳朵等一切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基本没有误差。
本文还算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时间计划表,下面的各科备考经验只是一些补充说明。(注:仅供参考,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公共课备考经验
政治
我是考研经验贴的受益者,公共课我基本是按照一些高分博主的经验学习,但因为我时间有限,所以会省略一些学习内容。最终用到的资料/课程可参考时间计划表。
看完徐涛的精讲视频后,我一共刷了3遍肖秀荣1000题,按部就班地做完了肖八、肖四,在肖老师公众号听了《背诵手册》带背音频,比较认真地看了肖八以及苏一整理的答题素材。最终我的得分并不高,客观题46+主观题30,勉强够看。
因为太久没考试,考试的时候时间分配出了一点点问题,写第一题的时候字迹还算工整,越往后写因为着急,字迹越发潦草,出现了多处涂改。所以考前给自己模拟一遍正式答题(限时+批改)很有必要,这样考试那一刻来临时才能做到心里不慌。
英语
去年的英语题总体上不难,所以有很多高分选手。尤其是考北大的同学,英语基本都是80往上。我的基础是:四六级裸考低分飘过,词汇量10000左右。备考英语的重心一直放在阅读和作文上,真题阅读做了两遍,作文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练习,最终得分85+。
首先是解决词汇问题,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剖析长难句,拆解出主干的意思,即使有生词,句子的意思也差不多能够理解。推荐正式开始练习阅读前,听一听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大约3小时,我总共看了三遍,其中一些技巧屡试不爽。如果有的同学对于一些常见的句型结构已经遗忘,也可以就自己不熟悉的句型针对性地补几节语法课视频。
作文
我的水平非常一般,写作文的时候没有什么条理,语法也是漏洞百出。因此,我的策略是每天抄写往年真题范文,积累可用的句子,休息时间看了B站的一些模板句视频,起到了一个心理安慰作用。真正考试的时候先写的作文,但因为大作文实在憋不出来,最后涂涂改改花了一个小时才把作文写完,卷面同政治一样不忍直视,大段的删改,最终的得分也是中规中矩(小作文7、大作文14)。
其他题型
我认为同阅读一样,归根结底是词汇和句子的问题。如果词汇和句子的基础已经打牢,题型的变化对正确率应该没太大影响。至于一些做题技巧,因为回忆做题技巧本身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记忆负担,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策略可以分享,B站上有很多方法论,大家可以寻找一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我真诚地建议,很久没考试的同学可以留几套真题给自己进行模拟考,因为真正上了考场,涂涂改改越多心里越慌,失误也越多。
专业课备考经验
法基
我给法基设定的目标分数是115-120,容错的空间还算大,因此对于一些太需要花时间提升的题型,只选择拿基础分数,不追求高分,比如论述题。
法基客观题
法基客观题部分我的得分不理想,有些考察的知识点我确实没见过,也有可能是我学过但是忘了,总之我错了很多。如果考场上大家遇见自己完全没把握的题目,也不要心慌,把握你可以把握住的题目,比如简答、论述或者案例分析,不要因为个别题目做不好,而把这种糟糕的心态带到其他题目中去。虽然我客观题一团糟,但总分仍然控制在我的目标分数附近。
法基主观题
①简答题没什么技巧,《考试分析》上都能找到答案,背诵到熟练程度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虽然今年考了一道书本上没有直接答案的简答题,稍微有一点难度,但并不超纲。很多人没有答出来并不是因为题目有多难,而是因为默认太长或太偏的罪名不会考,选择性地背诵刑法分则,最终导致失分。这其实也是在警示备考的各位,背诵既不能轻信各种押题,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②论述题我只得到了基础分(11分)。刑法论述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我“只述不论”,仅照搬了《背诵宝典》上的内容,没有进行发散、总结和拓展(主要是联系刑法的任务、目的和功能等宏观的话题进行升华)。民法论述题失分的原因除了遗漏得分点外,层次混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近两年民法论述题不再拘泥于对一个具体的制度或条文的剖析和理解,而考察对整个民法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答题时要尽量按照“总则-各分编”的体系进行拓展,而我答题时只顾着想到哪写到哪,总则中参杂着物权或债权相关的内容,物权和债权编的内容又交替着写,既没有序号,分段也不清晰,而且还遗漏了重要的得分点,整体层次非常混乱。以上我出现的问题其实在车老师和岳老师的主观题课程中都有相关讲解,但是考试的时候自己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很难冷静地建构好自己的答题逻辑。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动手写论述题,看一万遍标准答案,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写一遍。光在脑子里答几个要点并没有什么用,考试时光靠几个要点和车轱辘话明显无法得到高分,只有动笔写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可以答到什么水平,才能有效地训练出自己的答题逻辑,丰富自己的答题语言。
③案例分析题对我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定性,其次是分析。定性应当是准备客观题时就解决的问题。分析的部分可以听车老师和岳老师的主观题写作课程,车老师的“插入式造句法”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答题方法。同时我练习了两位老师在微博发布的案例题,这些案例题不管是量还是质都已经足够,可以不用再买其他的练习题册。还是那句话,案例题一定要写,不能光在脑子里给出结论,结论正确只能得到2分,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更重要。
法综
我给法综设置的目标分数也是115-120,最终得分也在目标分数附近。虽然直到考前,我仍然没太学明白宪法和法理学,但不妨碍我把内容基本都背下来,体系也梳理了多遍。
法综客观题
相比法基客观题,法综的题目并没有那么灵活,基本都是书本上有的东西,只要记忆不出错,拿一个好的分数比较容易。
法综主观题
①法综简答题靠背书只能拿基础分,很难拿高分,因为书本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换句话说,即使答案书本上有,由于设问方式比较拐弯抹角,所以答案是需要我们在考场上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联想和总结的。简答题我的得分都很低(4-6分),有道题是误将体系解释的必要性答成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其他2道题则是因为思维比较局限,不能根据设问方式检索出全部相关的知识点,出现“答了但只答了一半”的情况,以及背诵仍然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导致的失分。
②论述题除了法制史外我全都只得了基础分(10-12分),实在没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但可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准备的:11月开始练习主观题时,因为无从下笔,所以还是决定先听课。由于找不到杜洪波老师“大轮盘”课程的公开资源,所以退而求其次听了杜老师在B站的公开背诵课。杜老师跟马老师的教学内容确实有一些不同,马老师的“法治五连鞭”虽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杜老师的课帮我更好地串联了一下各个知识点,他的答题方法也更加跳跃,听一遍课只能学个皮毛,很难实际运用出来;所以我在xhs找了很多上过杜老师课的同学的主观题练习答案来学习他们的答题思路。到了12月初,我选择性地听了马峰老师的主观题写作课程,给自己打了强心剂。
总体而言,两位老师的答题思路都是非常好用的,重要的不是跟哪位老师,而是会运用老师所传授的答题技巧。真正考试的时候,因为题目太灵活,即使书本上学过也很难意识到这就是答案。所以这时候就凸显技巧的重要性了。
比如说题目设问“为什么说A是B的基础/前提”,书本上肯定没有直接答案,但我们可以根据技巧拆解出答题思路。根据题目设问方式可知讨论的侧重点其实在A,所以答题思路应该是:①阐述A的概念和内涵/内容;②阐述B的概念和内容;③讨论A与B的关系,A是如何促进B的,B是如何以A为基础发展的;④做好A的重要性(即A的作用);⑤如何做好A;⑥结尾用宏观价值升华答题内容。(注:思路仅供参考,请以标准答案为准)以上这些内容其实书本上都有,大家也背诵过,只是可能做题的时候没意识到这就是答案。
考场上并不会出现我们完全不会写的题目,但可能会有我们基本不会写的题目,换个角度想,基本不会写其实等于基本会写,因为答案不在书上,我们能发挥主动能动性去无限创造。所以遇到棘手的题目也不要放弃,脑海中迅速过一遍体系,只要能够沾点儿边的点都写上,沾边的点写完了后还可以主动创造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写上,万一就踩到点了呢?
复试
前面说过,我初试后心态大崩,所以根本没有做任何复试准备。当得知初试成绩能够进入复试名单后,我也是欣喜中夹杂着焦虑。3月初我根据往年学院官网发布的复试科目,以及上岸的同学的经验贴,搜集了对应的备考资料。然而,复试能够参考的资料毕竟有限,加之工作上的琐事比较多,保险起见,我最终在3月10号选择报了一位博主的复试班。虽然满打满算只准备了20天,大约100个小时,也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复试。因此大家不必过早为复试感到焦虑,车到山前必有路。当然是否报复试班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这不是必须的。
其他
关于在职考研
每年在职考研上岸的同学都有非常多,由于在职的同学可能经常会被工作打乱复习计划和节奏,导致复习进度无法把控,相较于全职备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职考top,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恒心。我认为,一旦下定决心要考,就必须拿出“这次一定”的努力来准备,不要做在职二战或三战的准备。因为备考的时间越长,对人的心力消磨就越严重,结果的变数也越大。
一开始我给自己每日设定的学习时间是8小时,如果每天学8小时还考不上,那我也坦然接受自己能力不够的现实。早上2小时,下午2小时,晚上从8点学到12点,基本可以达成8小时的目标,但由于工作、生活琐事等等原因,实际执行起来,大多数日期是不足8小时的。时长很少的日期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但结果证明,即使有些时候学不满8小时,只要基本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可以上岸。同时,学习效率比学习时长更重要,复盘的时候发现自己经常很多时候边听课边玩手机,学了等于没学,这种学法即使时长堆满了,也很难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关于教辅资料
所有用过的教辅资料其实在时间计划表中已经全部列明了。因为法硕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备考的教辅资料非常多,光是了解和筛选就要耗费不少心机,有些还收费不菲。为了节约时间和金钱,我选择上B站大学听公开课,没有听过任何付费的课程。虽然购买了《考试分析》,但因为我听完背诵课已经十月份了,此时再去熟悉《考试分析》成本太高,直接放弃,只用《背诵宝典》进行背诵。
当我系统地练习做题时离考试只剩一个多月,当时各种模拟题、押题资料满天飞,各种内部课流传出来的我没学过的内容仿佛都在提醒我——“我只是一个拿着厨具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乱挥的小丑”!冷静下来后,我分析了一下,现有的学习资料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知识点,只要学好这些应该足够应付考试,而且我的时间已经不够我从五花八门的资料中研究出最值得看的,也不够我再把这些都学完消化,加之资料越多心越慌,一坐到桌前发现自己这本也没做,那本也没学,我可能会更加崩溃。因此放弃了购入新的资料,安心地利用好手头现有的资料。
如果大家遇到别人分享自己没学过或者背过的知识点,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查漏补缺。可能是因为跟的老师不同或者是用的资料不同,会有一些犄角旮旯是顾不到的。但不能因此而觉得自己哪哪都是漏洞,考试不会专挑你的这些漏洞考,大部分分数是只要踏踏实实学习了是一定可以得到的。
关于背诵
背诵对于我一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前都是靠一知半解和一点小聪明应付考试。踏踏实实背诵的经历,只有这一次。关于背诵的亏,我在考学硕的时候就吃过了,当时我完全没意识到背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当是勤能补拙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考试时被疯狂打脸。
我是听完精讲课立马就开始进入背诵,因为听完课立马做题效果很差,背诵过后再做题正确率有了大幅提升。那一个不擅长背诵的人该怎么背书?我用过如下方式:
①听带背视频。民法和法制史各听了俩个老师的带背视频,车老师的刑法带背视频(浓缩版)听了无数遍,宪法和法理的视频也完整地听了两遍。听带背视频对我而言效果是最好的,是一个“学习+复习+背诵”的过程,但切记不要听个响,一边听一边记才能有效果。
②每记完一页立马合上书,在脑海中背一遍。这种方式真的很无聊且记不下来,放弃。
③按照《背诵宝典》上知识点的顺序,在电脑上默写,再根据正确答案修改。《刑法》总则和《民法》我都默完了,但是非常耗时间,而且强迫症花了很多时间在调格式上(无用功)。
④背到后期,每个知识点在书上的位置和“模样”我基本都记下来了,闭上眼睛,不是按照内容去回忆,而是按照位置去回忆,每一页有几个点,分别分布在哪个位置,每个位置都有几句话,背漏了很容易就可以发觉。
⑤考前20天采取滚动背诵,每本书根据内容多少分成3-7个部分,按照P1-P2-P3 、P3-P2-P1....的顺序来回过,确保自己没有忘记。
所以我的背诵第一轮主要靠听课,第二轮就是纯背,法综由于内容少,我背了3轮,法综太费劲,最终只背了2轮。由于背诵得比较扎实且时间足够,我选择的是全面背诵,《背诵宝典》上的每一个点,不管是以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形式考察,我全都背过。
关于进度焦虑
进度焦虑这个话题是我在这篇经验贴中最想讨论的点。“法硕人均二战”的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第一次考法硕而且还是8月才准备,我相信没几个人能做到一点儿也不焦虑。
我开始学的时候,进度快的同学可能已经背完一轮了。随着年龄增长,本科期间的知识基本忘得差不多,学习能力也有所下降,而我开始得这么晚怎么跟那些法硕二战、三战或者专业课已经背了几轮的同学竞争?这种自我怀疑其实到考前一直不曾停止过,整个备考期间也是在自我怀疑与自我肯定的反复中度过的。
由于我没有联系过任何之前上岸的同学取经,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是网络(主要是xhs),因此学多久、学到什么程度才能上岸我也是以网络上的考研博主作为参考的。那时候有几个同样考北大的博主的帖子确确实实地加重了我的焦虑。当时我还在听第一门刑法的总则部分,已经有博主发帖背诵到第三轮了。不过光焦虑什么也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行动消化焦虑。正是这些焦虑鞭策我奋起直追,誓要比一比高低,当我11月上旬背完第二轮时,这种背诵焦虑基本上就没有了。
但此时另一种焦虑开始蔓延:高分焦虑。这里所说的高分,是各科模拟卷或真题卷的高分,我也多次刷到过这样的帖子,由于我自己在做题时正确率确实不咋地,加之论述题也无从下手,此时已临近考试,所以看到这样的帖子不可避免地感到沮丧!沮丧归沮丧,认输是不可能认输的。只能多学多做,多做多错,越错越做,做到自己不再错为止。事实证明,我每认真地做一个题,我的焦虑就会减轻一分,直到我完成规定好的全部任务,这种焦虑会转化一种正向的想要达成的目标,而不是使我心烦意乱的困扰。
可能会有人说,不看别人的进度贴就不会焦虑了。考学硕的时候我确实是这样做的,不是刻意地不去看,而是那时我对自己盲目自信,压根不关心别人是怎么学的、学到哪了。结果就是我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评估,最终失利。所以我觉得适当地接收一些使自己焦虑的信息是有正向作用的,只要别让焦虑打败你。
说到这里,我想关于学多久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能上岸top这个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学得早或晚,背得多或少,题做得好或坏,都有上岸的。考研这件事,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一根统一的起跑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追逐梦校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跟自己的懒惰斗争,跟自己的侥幸心理斗争,跟自己的悲观消极斗争.......因此,真正带来焦虑的,不是基础比你好,进度比你早的竞争对手,而是懒惰的自己、明知不足却怠于改正的自己。
当优秀的对手确实给你造成了焦虑,“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情。人的能力不同,如果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也还是得不到,那就坦然接受,读研不是人生的必修课,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
结语
回望这四个多月的备考经历,我算不上是最勤奋的、最聪明的,我只是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考试,努力坚持到了考试结束那天没有放弃。
我的考研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在这场考试中,有分数高低之别,却没有人生成败之分。考上了不代表以后人生会怎样,没考上也同样如此。我很清楚,我比很多没有考上的同学都要废材,如果换一种别的考察方式,我可能毫无胜算。所以考研或许可以肯定一个人,但绝对否定不了一个人。
学院发复试通知那天,邮箱首页随机显示了一句签名“认真到底,终有回响”,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正在考研的大家,相比起人生中其他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考研这件事,只要认真做了结果总不会太差。最后,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都能如愿上岸!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 JSM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