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房地产市场比喻成一支接力赛,如今,这火热的接力棒又传给了谁?现在,大家都知道,房价不能无限上涨。虽然直到5年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房价会上涨,不会下跌。
房价的飞涨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 GDP的高速增长。由于房地产市场上成交的几百万美元可以很快的拉动 GDP的增长。在房地产业发展最好的时候,它的产值曾经占据了全国 GDP的20%左右,因此,房地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房地产行业从一个“发动机”到一个“累赘”,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然而,这一事件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还远远没有过去。我们看到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看到了高楼大厦倒塌。
楼市调控措施的解除,是楼市发展已见顶的一个迹象。从一、二、三个城市,北京等多个城市,14年来实行的“限购令”也宣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终结。直到那时,房地产行业的困境才开始显现出来。尽管“限购令”被认为是一项刺激购房需求的举措,但是,这样的促销方式,却有可能激起人们对未来房价下降的恐惧。当人们普遍认为价格会下降的时候,房产市场将很难再回到过去。
成都等地的“限购令”被完全解除,这进一步表明,由于土地出让金的削减,当地政府面临着财务困难。成都的情况显示,在2022年,重庆有将近一半的财政收入仍然依靠卖地,这对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而言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宁可放松限购政策,也不愿放松对楼市的信心。
但是,取消限购令并非一无是处。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不仅仅是一种行业,更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标志。取消限购令,虽然在目前的消费气氛下,对有意“换旧卖新”的消费者来说,取消限购令将会刺激购房需求,但这种影响很可能是有限的。
伴随着国内楼市的低迷,人们对“是否会出现泡沫”这一问题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这一庞大的产业冲击之下,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一个整体的宏观调控效果和局限性的直接体现。当房地产业从快速成长的通道中撤出时,政府与市场主体都要面临这样一个新的现实:这个曾经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该怎样转变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呢?
首先,房市下滑突显出对宏观调控的急迫性。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政府必须采取更加灵活、更有前瞻性的政策,比如实行更精细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降低对楼市的依赖性等。同时,通过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工业的比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也能减轻我国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同时,要加强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比如,政府应该加强对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需求。这不但可以帮助稳定楼市,也可以缓和由房屋问题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
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也离不开健全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应当为居民和公司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并将资本投向更有生产力的领域,而不仅仅是在地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