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地产行业整体萎缩,代建却走出了独立行情,规模持续大幅增长,玩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纾困类代建是增长最快的业务类别之一。
数据显示,整个房地产不良项目体量达到“3亿平米”,这些项目,正是纾困的重点对象。随着“保交楼”的持续推进,这些纾困项目也催生了一大批代建需求。
不过,纾困类代建的市场虽大,很多房企却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在各类代建业务中,纾困类代建是最复杂,难度最大,门槛最高的。这就注定了,这块市场蛋糕,只有少数房企能“啃”下来。
纾困类代建的难点在哪?对于这些难点,代建企业该如何应对?明源君结合市面上的成功案例来谈谈这个话题。
纾困类代建的最低门槛
是风险识别和风险隔离能力
从头部代建企业的公开信息来看,近两年纾困类代建的在总业务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包括绿城管理、金地管理等在内的代建企业,都一致认为,纾困类代建将成为接下来公司业务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不过,对于纾困类代建的难点,代建企业也丝毫不敢低估。
一般来说,纾困类代建的对象有两类,
一类是暴雷项目。因主体信用问题而被债权方查封,陷入了停工停产状态的项目。
另一类是出险房企的项目。企业因某些因素导致现金流枯竭,无法继续进行项目开发。
有的代建企业,把城投委托的项目也理解为纾困类项目。原因在于,城投托底拿了不少地块,但大部分缺乏开发能力,无法独立完成项目开发,而需要借助专业的代建方才能将项目变现。戳我,了解让项目达期达产达效的管理神器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年暴雷的房企及项目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纳入“纾困”的范围。项目或企业是否还有盘活的可能性,主要看资产能否覆盖债务,也就是说暴雷项目必须资可抵债的;出险企业则要求有可增值的资产。
对于代建企业来说,纾困类项目第一道关卡便是风险识别问题。轻资产模式下,代建仍可能面临3大风险:
①合作中断的风险。
纾困类项目涉及的主体,至少包括6方:原开发商、金融机构、购房业主、供方企业、地方政府、代建企业。各主体之间一旦出现不可调和的利益或矛盾分歧,项目便可能陷入瘫痪;
②项目二次暴雷的风险。
纾困类项目往往存在复杂的债权关系,有的带有隐、性债务。表面看起来健康的项目可能因为隐性债务爆发而资不抵债,导致代建过程中发生二次暴雷,这对于代建企业来说,不仅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品牌受损。
③代建费收不回的风险。
部分纾困项目,可能因为代建方作为劣后债权方,而面临导致部分代建费损失的风险。
因此,对于代建企业来说,做纾困类项目最低门槛,是风险识别及风险隔离能力。
在介入项目的前期,需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隔离。
以绿城管理为例,其认为,纾困类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在于专业诊断、编制方案、推动落地。比如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撮合外部启动资金、推动纾困方案落地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各个参与方之间,构建一个新的利益平衡点。
在风险排除彻底之后,才开始进场。
纾困类代建的能力底盘
是为项目赋能,为各方创造价值
表面上看,代建似乎是房企开发能力的“平移”,能做地产项目开发的房企,就能做代建。
其实不然。代建尤其是纾困类项目代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远高于自主开发。
正如金地管理所说的,代建的意义是为项目创造更多的价值。明源君认为,从价值提升的角度出发,代建方至少还得拥有以下几个能力:
1、有资源整合能力,能为项目制定综合解决方案
对于纾困类项目来说,缺钱依然是最大的痛点。
地产项目的钱,无非来源于三条路子:销售回款、外部融资、资产转让变现。
已经停工停产的项目,重新有资金进入,才有可能盘活。
一些代建方依靠母公司的强大背景,通过资源整合,帮项目引入“活水”,推动项目重启。
例如,某项目已停工一年,且大量销售资金被挪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代建企业联合政府及专家团队制定了一套资金综合解决方案。
在项目前期,该团队全面盘点项目资产,梳理金融、经营性债务,推演交付前资金需求、资金来源、保障举措。经过反复测算推演,决定通过“融、销、抵、展”等组合拳方式,最大化筹措资金:
梳理材料申请保交楼纾困资金;对剩余货值制定专项销售方案,并设专人盯催在途回款;围绕项目公司区域内资产制定工抵方案,并协调政府最大化盘活监管资金;与金融机构、资源单位逐一洽商,对金融、经营性债务适当展期。
最终项目7个亿的资金缺口得到补足,基本可以满足后续交付需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代建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决定了其纾困类代建业务能够做到多大。
因为,代建企业要在委托方和金融机构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绿城管理CEO李军就认为,纾困类业务和其他代建不一样,做这类项目,代建企业要能扮演资产管理人的角色,有金融资源,还能判断背后的债权债务关系、项目交付风险等。
绿城管理就在不断壮大自己的“朋友圈”。目前,其地产不良业务“朋友圈”已经集齐四大AMC巨头: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东方资产、长城资产。
AMC机构为绿城管理导入合适的项目,绿城管理则输出专业能力,协助进行项目研判,提前介入,也有助于加快项目复产复销的进度。双方合作达到“1+1>2 ”的效果。
2、有重塑项目价值的能力,提高项目的卖点亮点
如前文所言,纾困类项目最大的卡点依然是“没钱”。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办法依然是推动项目复产复销,恢复项目的造血能力。
如何恢复造血能力?
从项目本身出发,途径是多方面的,比如,降低建造成本、管理成本或交易成本,挤出更多的盈利空间;优化产品的定位及品质,运用营销手段,推动产品销售去化等。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
举例来说,纾困类项目往往经历了长期停工,规划定位等可能已经严重落后于同行,难以匹配最新的市场需求。如果仅仅是按照原有的方案进行建设,项目很难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项目如果卖不动,资金无法回收,代建也就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需要通过一些调整,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以蓝城乐居代建的台州市北岸绿洲项目为例,项目总建面140万平米,是一个典型的百万级大盘。
原来的操盘方出险之后,项目开发也陷于搁置状态。
2023年,蓝城与中国华融以“AMC+代建”的方式介入,蓝城集团旗下的蓝城乐居作为操盘方,对项目进行重新定位,把蓝城的高端产品体系及小镇运营经验运用到项目上,打造了一个包含高层、低密小高层、花园洋房全系产品的城市泛小镇山水社区。
当然,并非所有的纾困类项目都有机会进行大刀阔斧改造。尤其那些已经入市销售的项目,留给代建方发挥的空间就很小了。
因此,对于不同的项目,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案。
滨江集团就对纾困类项目代建制定了一套差异化的产品提升方案。
比如对于在售项目,主要做局部提升;对于未入市项目,则从小区门头、入户大堂、风雨连廊、架空层、林下空间、地下室引导区等业主高频接触的部位,进行全面的品质升级。从而提升产品在市面上的竞争力。
3、有输出标准的能力,能牵引各参与方的工作
对脱胎于房企的代建企业来说,操盘项目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
房企的项目管理经验,很多可以迁移到代建项目上。
比如,发挥规模效应,通过原材料的集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合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等等。
不过,纾困类项目大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项目盈利空间很小,对于代建方来说,一旦确定进入, 就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复工复产复销,向效率要效益。
从头部代建企业的经验来看,建立一套标准,可以有效牵引各方的工作方向,并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纾困类代建项目的关联方众多,且委托方大多对地产行业了解不太透彻,沟通起来缺乏共同语言的基础。
为提高沟通效率和磨合效果,代建方有必要输出完善的、成熟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减少沟通成本,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比如金地管理就建立“服务金三角模型”,形成了针对委托方的服务白皮书、代建服务质量体系、委托方驾驶舱,全方位提升代建服务力。
其中,委托方服务白皮书是委托方服务指南,针对代建项目全过程的敏感问题、重要问题进行全面的释疑,主动和委托方进行前置沟通。
代建服务质量体系对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做了定性、定量的分级,来指导操盘过程中的服务品质提升,让委托方有更好的服务感受和沟通体验。
标准的建立,一方面能让委托方对代建方有基本的认知,常规化问题不需再做额外的解读或扯皮;双方只需要求同存异即可。另一方面,委托方、代建方乃至施工方之间有了沟通基础,能更高效的达成共识。
另外,纾困类项目对代建方的品牌输出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很多纾困类项目正是因为代建方的介入,重新获得市场信任并逆势热销 。
不过,口碑和品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可以说,纾困类代建的规模增长,给行业带来增量空间的同时,无疑把代建的门槛又一次拔高了。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