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MSCI首席执行官:外资观望中国布局,扩大纳入A股前仍需推进改革

新闻资讯2023-11-16 08:21:28橙橘网

对话MSCI首席执行官:外资观望中国布局,扩大纳入A股前仍需推进改革

今年以来,全球市场被地缘风险、激进加息对冲扰动,北向资金从下半年开始大幅流出中国股市。互联互通机制的创立是MSCI开启纳入A股进程的关键,而纳入咨询进程在过去三年也进入暂停状态。

国际投资者当前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MSCI未来的纳入进程将在什么情况下展开?可持续投资的趋势如何影响机构的战略?对此,在近日香港金管局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期间,第一财经作为唯一的内地媒体对话国际指数及分析工具供应商MSC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南德斯(Henry Fernandez)。

费南德斯对记者表示,目前欧美、亚太等地的国际投资者依然期待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地缘政治风险逐步走弱,因此尚不急于推进扩大A股纳入的进程。不过对他们而言,中国股市仍是多数新兴市场整体投资组合的关键部分。


目前尚不急于推进扩大纳入咨询

近两年,MSCI相关发言人在多个场合提及,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是非常好的机制,近年来接受了市场的检验。国际投资者对A股的投资体验越来越多,也会提出更多建议,包括投资者认为在进一步纳入A股前要解决的四大挑战——风险对冲和衍生品工具的获取、中国A股较短的结算周期、陆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在陆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综合交易机制。

目前,A股和中国离岸股票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占比已经合计高达30%,此前MSCI已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了A股,因而对未来的纳入也将更关注细节。

在四项挑战中,如今衍生品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交易假期问题也已经解决了一半,剩下的两大挑战涉及中国交易基础设施的问题,这仍取决于中国监管层的意愿。

费南德斯表示:“港交所推出的MSCI中国A50期货受到投资者欢迎,但A股标的众多,为了有效管理风险,投资者期待看到覆盖面更广的离岸股指期货推出,甚至是推出更多股指期权产品。”在他看来,如果香港希望强化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成为一个国际风险管理中心亦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MSCI的业务合作伙伴和客户已基于该指数发行了期货(在港交所)、标准/杠杆/反向ETF(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韩国、美国和欧洲)、衍生权证(在港交所)以及基于该指数的指数型和增强型指数基金(在中国内地),这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离岸A股产品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与该指数相关的全球ETF资产总额已达28亿美元。在港交所期货上的未平仓合约为8亿美元,平均每日交易量为6亿美元,有效地帮助投资者管理他们在新兴市场投资组合中与中国股票相关部分的风险。

MSCI发言人还告诉记者,MSCI正在亚太地区开展一系列专注新兴市场的产品路演,在客户转向气候风险意识投资组合的过程中,也正在开发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低碳指数(MSCI China A50 Connect Low Carbon Tilt Index)。

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交易假期安排问题也被讨论多时。因两地假期安排不同、结算周期不同,出现部分日期无法交易的情形。比如,一地为交易日,但另一地为节假日;或是两地市场虽同为交易日,但一方的交收日是另一方的节假日。另外,港股通当前仍然采取“T+2”的交收安排,因此若出现交易时间两地都开市,但“T+2”交收时内地结算方休假的情况,则港股通无法开市。在2022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开展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

优化后,沪深港三所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费南德斯认为这已经解决了交易假期问题为投资者造成的一大部分困扰。

就剩余的挑战而言,较短的结算周期问题仍然比较棘手,涉及中外不同的交易制度。此前MSCI发言人也对记者提及,中国的结算周期比发达市场要短(实则更为先进),使得国际投资者在尚未决定是否要投资中国股市之前,必须预先转移资金到中国。

费南德斯表示,中国很难为了外资修改本地投资者适应已久的结算周期,但目前确实在考量是否可以单独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实施适应国际投资者的结算周期。

此外,综合交易机制亦仍待解决。由于在穿透式监管下,中国境内采取实名制交易,每一个投资者的身份都需要确认。而国际机构所管理的资产组合背后可能有10个、100个甚至更多账户,在中国的实名交易体制下,就要一个个去做交易确认,这样每单交易所得到的价格可能都是不同的。在海外,投资者可委托代表人(如基金经理人)在综合交易账户机制下买卖股票,即一次性交易后再公平划分到每个投资者的账户,让客户得到最平等的待遇。

不过费南德斯也强调,这些都是国际投资者的诉求,而非MSCI提出的要求。因此,是否要推进亦取决于中国监管层的意愿和诉求。“中国监管层一直致力于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市场,但在进一步纳入A股展开征询意见前,还有不少改革需要推进,这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中国。”

投资新兴市场很难排除中国

由于近一年来市场波动,外资流出,有机构开始发行除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基金。

但费南德斯则表示,这种现象并不普遍。

“中国目前占新兴市场的30%,我们绝大多数以新兴市场指数为基准的客户没有将中国从新兴市场指数中分离出来。他们并未选择将中国划为一个单独的类别,从而投资其他新兴市场。”

今年早些时候,MSCI发表研究称,2023年(上半年)海外投资者纷纷重新进入中国在岸市场,也许希望从中国重新开放及其历来与全球股市的弱相关性中寻找潜在投资机会。例如,年初至4月28日,外资通过沪深港通净流入中国A股的金额超过了2022年全年净流入总额,其中1月份的流入额为194亿美元,比2017年曾创下的月度净流入纪录高出近50%。

A股整体点位的涨幅不尽如人意,但选股带来的超额收益较强。MSCI发现,与大盘股相比,中国在岸市场的中小盘股历来具有更高的回报分散度。

可持续投资趋势日趋凸显

可持续投资在资本市场中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MSCI也致力于推进这一进程。

MSCI推出了多种相关指数,例如MSCI低碳指数(Low Carbon Indices)、MSCI气候行动指数(Climate Action Indices)等。前者主要追踪可持续投资标的,而后者则也包含那些正在积极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传统能源公司。

《巴黎协定》要求世界各国通力协作,在 2100 年前将气候变化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低于2°C,最好不超过1.5°C。但目前这一目标的实现已经岌岌可危,因而资本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

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金融监管机构将气候变化列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一,MSCI估测了沿海洪水、内陆洪水、极端高温、极寒等这十种气候灾害在不同升温情境下对依据 MSCI 中国指数构建的样本投资组合资产价值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有序转型的1.5°C情境和2°C情境下,MSCI 中国指数样本组合将面临约5.7%和7.5%的气候灾害风险损失,而在5度的极端升温情境下,该样本组合将面临15.8%的气候灾害风险损失。沿海洪灾和极端高温将是未来对中国上市资产价值影响最大的两种极端天气。

今年9月,MSCI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旨在助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费南德斯也表示,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无法单靠一方解决,该中心将利用 MSCI 在投资行业累积的经验和专识,推动金融行业、学术界、政府、非政 府组织、智库及各行各业之间的合作,并助力缩小它们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分析、政策和行动之间的差距。

目前,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召开在即,上述中心发布最新的MSCI《净零追踪报告》,指出上市公司的脱碳进度正在放缓,全球上市公司将在2026年4月之前耗尽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C以内的全球排放预算份额,较MSCI此前在2023年7月预测的期限提前了三个月。五分之一(22%)的公司与1.5°C温控目标保持一致,但预计今年上市公司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2022年增加11%。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