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踊跃参加高考催热中职升学赛道 如何保持职教类型特色?

新闻资讯2023-11-16 20:30:48橙橘网

中职生踊跃参加高考催热中职升学赛道 如何保持职教类型特色?

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目前,广东已完成2024年高考报名工作,多所学校的数据表明,中职生选择升学成为绝对主流。实际上,为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大家都在努力,但同时担忧: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如何保障其他非升学群体的发展空间,如何不失去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不会变成普高的“翻版”?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职教高考是破解难题的关键“牛鼻子”。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释放出明确信号:将完善职教高考的形式和内容。

数据

广州选择直接升学的中职生比例近60%

广州多所中职学校报名点提供的数据显示,中职生选择升学已是主流。如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并通过审核的学生共2810人,其中参加“3+证书”考试1641人,夏季高考40人,三二分段单招1122人,其他类型单招共7人,占2021级总人数的92%。据悉,近三年,该校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上升。从2021年到2023年,报考人数从1800余人,到2114人,再到2479人,每年都在刷新纪录。

随着经济发展,中职已经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中职学生可通过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中高本贯通、职教高考、对口单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等多种渠道升学,除了升入高职专科,也能升入本科。

目前广州市选择直接升学的中职生比例接近60%。“中职学生升学路径拓宽后,学生可以上专科、本科,还可以读硕士、博士,这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直接提升了生源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校长刘冠明介绍,近年学校的报名热度逐年走高。

变化

中职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扩充发展空间

在“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定位下,中职教育只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在职业教育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大热词,体系的“纵向贯通”非常关键,中职实施“就业与升学并重”是题中之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这3个层次之间必须形成衔接关系,学生可以在体系内进行连续性学习,所以升学必然是中职的发展趋势。

据悉,广州中职学校招收本地学生的比例将力争超过70%。考虑到这个群体的初次就业年龄后移,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升学愿望,中职学校的发展将面临艰难局面。对这一点,多位本地中职学校校长有清醒认识。

不久前,在广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上,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表示,现在一般是“3+2”模式,学生读完高职后,甚至未来还有机会读职业本科、硕士,这些体系在不断建设,未来就业前景会更好。

在需求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虽然用工需求迫切,但仍然倾向于从学校招聘有一定学历和知识的技能人才。据透露,在制造业,生产一线大专毕业的技术工人占比很高。酒店业、托育等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都是从大专起步,有的还得是本科。

职业教育当顺势而为。由于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换言之,“毕业即就业”已不是社会选择中职教育的主要因素。

担忧

校企合作不畅或让学生“两头不靠”?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巫兴宏认为,中职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新的定位下,更需夯实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

据巫兴宏观察,当大部分中职学生选择升学而不是直接就业,中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难以落到实处。因为,当企业不能直接从中职学校获得人力资源时,合作积极性就不高,当一些学校一味迎合外部变化只抓升学,产教融合的动力也不足。这将直接影响实训设备、场地的投入。实际上,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某种程度上不如普高学生,如最后职业技能上没有体现出优势,可能出现“两头不靠”的尴尬局面。

对此,广州多所中职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中高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合作的方式解决中职教育产教融合不深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真正切合实际的产业需求,符合现在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中高职三二分段是中职生升学的主要途径,但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往往是更强势的一方,在对接中的随机性较强,无法带来稳定预期,而且“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不少见。据反映,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会发现一些专业课和中职学的是一样的,学习兴趣会因此降低。按照设想,相比三二分段,“中高企”联合培养更侧重一体化设计,“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更清晰。

新模式的核心在于高职牵引中职推进产教融合,达到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企业能从高职招到人才、高职能从中职获得优质生源的多赢局面,这需要政策给予参与更多支持、激励和规范。

建议

探索“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

目前,中职学校必须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广州各校在课时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学段的文化课和专业课进行了相应调整。

普遍做法是:第一年注重公共基础课教学,第二年注重专业实操训练和技能证书考取,第三年就业的学生在校进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到企业实习,升学的学生在春季高考后参加为期半年的企业实习。

然而,文化课时的增加,使中职学校不仅面临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短缺,还有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储备不足。有一位学校人士坦言:“我们只能让专业老师去教数学,但长期这么做不利于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晋升。”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仇高波还注意到,职业教育需要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等到职业本科真正放开大规模招生,当大部分中职学生为了升学只需考取门槛不高的技能证书,就会不断加强对语数英的学习,职业教育或将失去类型特色,变成普通高中的“翻版”。

那么,在满足升学需求的同时,如何保证学生不放弃技术技能?受访者建议,要用考试和评价把学生和学校引导到类型教育的轨道上来。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多个省份正在探索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就是这个“牛鼻子”,当下的难点是如何考出真专业、真技能,把职业教育的技能导向树立起来,而不是靠短期突击就能去考试拿高分。

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显示,下一步要完善职教高考的形式和内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统筹组织实施职业技能考试,可采取省级统考、多校联考、高校校考等方式,加强相关专业类考点建设。

“大方向是对的,将来可以按专业大类、利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施技能考试,真正把技能考试算入招生成绩。”仇高波更期待,随着体系健全、通道打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彼此并行且互通,人们的升学焦虑也将随之逐步缓解。

来源丨广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精品悦读

学术精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