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连续两月增持中国债市,发出了什么信号

新闻资讯2023-11-19 15:29:57橙橘网

境外机构连续两月增持中国债市,发出了什么信号


冉学东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4%。至此,境外机构已连续两个月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其中10月增持规模逾400亿元,创下4个月以来新高。

其实,9月,境外机构买入人民币债券近200亿元,为6月以来首次增持。增配的同时,市场参与主体同步扩容。数据显示,10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1家境外机构主体。截至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

从央行总部披露的信息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08万亿元,占比64.2%;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0.72万亿元,占比22.2%。

以上债券均属于低风险低收益的高等级债券,买入这样的债券表明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的增强。

这几年,外资机构买入中国债券事实上是一波三折的。今年9月前,外资其实是总体上流出中国债市的,至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较年初减少约2000亿元,那就意味着今年前9个月中,境外机构有5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4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今年前半年外资为什么会从中国债券市场流出呢,从市场此后的结果看,这波操作从收益上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前半年仍然是美国通胀预期持续上涨,美联储激进加息,美联储发言人一再喊话要跟通胀斗到底的阶段。

这就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大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初的3.8%左右先抑后扬,最后直接升破5%,美国债券市场大幅下行;随着国债收益率的上涨,美元指数大幅震荡,但是升幅并不高。而国内的债券市场9月前仍然延续大牛市的格局收益率一再下行,人民币也有所贬值。当然,外资机构持有我国国债一般都是政府性机构的投资,主要是做资产配置,看重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

目前的市场情况正在进入一个转折点,美国通胀到了10月份,通胀预期瞬间发生了变化,10月份的CPI数据低于预期,尽管美联储官员一再出鹰派言论,但是市场几乎已经认定了美国通胀回落,加息进入尾声,甚至连最后一次加息也可能没了,有些机构再次预测明年大幅度的降息。

美国10月整体CPI超预期降温,核心CPI也超预期降至2021年9月来最低,市场进一步押注美联储将在2024年降息。

11月14日,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3.2%,较9月的3.7%放缓,低于预期的3.3%,环比增速较9月的0.4%放缓至0,也低于预期的0.1%。

美联储更为关注的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通胀,较9月的4.1%小幅放缓至4%,也低于预期的4.1%,但仍高于美联储的2%的目标水平,环比增速由0.3%放缓至0.2%,低于预期的0.3%。这个数据表明CPI有实质性的下滑。

这个数据出来之后,市场反应激烈,美元指数短线走低50点,非美货币集体走高,欧元兑美元短线走高80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涨幅达0.5%,报7.2557元,创9月1日以来新高。美债收益率也大幅走跌。

此后市场有发布一些关键数据,支撑美国通胀走低,11月15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在汽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下,美国10月PPI同比由上月的2.2%大幅放缓至1.3%,远低于预期的1.9%;10月PPI环比转为下降0.5%,创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远不及预期的环比上涨0.1%,9月前值为环比上涨0.5%。

PPI往往是CPI的先导,PPI的下跌,意味着未来物价可能还要跌。美国1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60.4,创六个月新低,大幅不及预期的63.8,10月前值为63.8。这个数据对于消费物价的预测有一定优势,其下行可能也意味着通胀的走弱。

美元指数已经从11月初的107左右,下跌到目前的103.8,人民币汇率也从月初的7.34升值到目前的7.21一线。

从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以及美国的通胀走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的上涨,以及收益率继续走低,仍然是大趋势,今年以来推出的诸多政策,比如化解地方债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结构性改革,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城中村改造和建设保障房等等,都预示着经济可能进入新的发展模式,这都为外资购买中国政府债券构筑了信心。

从股票市场来看,今年以来也有资金流出现象,但是从这两个月外资增持中国债市是否意味着某种变化呢。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