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深圳,一千个远在老家的父老乡亲们,对在深圳工作的我们有一千种误解。
每年回家,Linda就会从福田CBD工作的精致白领,变回跟妈妈在大院门口嗑瓜子儿的翠珊。回到村里的她,除了要接受乡野风味的洗礼之外,还得老老实实接受一年一度永不缺席的“灵魂拷问”。
“ 在深圳这么多年,也不缺钱,怎么房车还没买?”、“深圳年轻人多,很容易找对象吧,你为什么还单身?”、“听说深圳大部分公司都是弹性工作时间,福利很好吧?”、“你在公司好歹也管了一个小组,给你表弟也安排个工作呗?”
翠珊说,每次听到这些问题,都哭笑不得。诉苦吧,他们又觉得你“没出息”,承认吧,她们干啥都会说:“唉!叫那个村里李二家在深圳工作的小翠儿帮帮忙啊!”
但这些问题,都没有那句“听说,深圳最新平均工资有1万多,你赚大钱了吧?”窒息。
虽说相比三四线城市,深圳的工资算可观,但一个月下来,三分之一交给房东,三分之一交给外卖,剩下三分之一交给花呗、借呗、和各大行的信用卡。
秋玲也因深圳平均工资的报道,被父老乡亲们误以为很有钱,有次被逼急了,她脱口而出:“是是是,我和马总和任总他们算在一起,平均工资都上亿了。”
阿华倒是直接跟老家的亲戚摊牌了,然后把自己说得一穷二白,但到头来亲戚们会说,看看你上班的环境能穷到哪里去?
偶尔阿华的妈妈会打电话跟他唠家长里短,阿华一抱怨工作很累的时候,妈妈就会反驳道:“一天到晚坐着上班,有什么好累的?”
但实际上,买车不仅要钱,还要摇号;办公室再豪华也是老板的,下班了只能回自己的出租屋里躺尸;过年回家给邻居小孩包的红包也许是借来的;每天动脑思考也会让人感到疲劳感。
而这些说不清也道不明的“误会”,发生在深漂人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所以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都对你产生过怎样的误解?欢迎和我们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