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风向发生转变, “做题家”这套走不通了!

新闻资讯2023-11-30 08:31:10橙橘网

中、高考风向发生转变, “做题家”这套走不通了!


图源/天才枪手

凭借超前学习、题海战术考上大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无论是时代的需求,还是考试的变化,都预示着未来属于“学会学习”的人。

本文作者:沈眉庄。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还记得上热搜的上海中考吗?

很多同学走出考场后愁眉苦脸,说连题目都看不懂。


看,就是这道加油站的题目——


别说是中考考生了,就是有很多大人也要读几遍才知道在说啥。甚至有人怀疑是出题人表达能力有问题,导致孩子看不懂题。

“做题目就做题目,你扯这些生活问题,还表达得那么复杂干嘛?!”网友说。

事实上,这题出得很巧妙,是生活中碰的到的“折上折”问题,数学就应该要运用到生活中去。


刚刚过去的11月,北京举行了中考改革后的首次期中考试,也增加了生活场景题。比如,数学试卷中,出现了杭州亚运火炬传递、电影放映厅的座位这两道应用题。



不仅是数学学科,语文考题也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在海淀区的语文试卷中,第一部分创设了一个布置主题文化墙的场景,围绕“友谊”主题,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古诗文阅读”部分,考察了对诗文的理解和联想,而不仅仅是默写。

“放弃题海,考察思维。”一名接受记者采访的语文老师,给这份考卷做出这样的评价。

无论是上海中考,还是北京期中考,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靠勤奋刷题、超前学习就能拿高分的时代一去不返。

那什么样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呢?

我联想到清华大学博士、雨果奖得主郝景芳的一句话:“父母应关注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超前抢跑看上去熠熠生辉,但把深度理解力的根扎进土壤,初期虽默默无闻,后期会长成参天大树。”

什么是深度理解?

无独有偶,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学会学习》,它提出一套“大概念学习法”,可以打通所有学科的底层学习逻辑。与深度理解力异曲同工。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刘嘉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大概念学习法”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成绩欠佳、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刘嘉,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心理系系主任

人大附中原校长肖远骑评价说:“大概念学习法”提供了新的理解学习的角度和方法,能够引导孩子理解知识的本质,打破壁垒,构建知识体系,实现一通百通。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学会学习》的作者之一马旻老师。一场对话,打开了我对学习理解的新世界大门。


马旻,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

后又在东京大学读了三年研究生,

毕业后先就职于战略咨询,

后加入猿辅导,

现在是一名5岁孩子的妈妈。

过去这套刷题学习

为什么就行不通了?

《学会学习》这本书写成于双减政策后,诞生在AI狂飙突进的当下。无论是时代的趋势,还是社会环境要求,“学会学习”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当今中国教育环境依然焦虑情绪蔓延,普遍现状是:家长们在为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付出许多,孩子们也为考高分进名校苦读。

但只要看看世界上在发生什么:GPT4.0穷尽人类已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你难免会产生担忧——全世界教育都在变换赛道,而我们的孩子还在旧的跑道上耗尽潜能。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一百多年前说的那句话,如今听来更是振聋发聩:“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他们的未来”。

刻苦的中国学生在学术成绩上的世界领先是毋庸置疑,但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惨痛的。


看看2018年中国四省联队参加PISA测试的成绩和学习时间对比。虽然中国四省联队获得阅读第一的好成绩,但每周花的时间也最高,达到57个小时,高于OECD平均44小时,几乎是以“时间”换“成绩”。

超长学习时间换取的成绩,为此孩子付出代价是什么?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4.6%!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种种迹象都证明:教育趋势风向已经变了,大家不要再掩耳盗铃了。马老师举了3个例子:

1. 首先,2022年版的高中“新课标”提出了“大概念”的学习;

2. 其次,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也是新课标修订数学组的核心专家,研究义务教育改革的泰斗,他提出教育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是对“大概念”的另一个视角;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

3. 从实践上来看,以北京十一中学为首的体制学校,各类国际学校,都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大概念”的学习。

总之,无论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要求,还是考试的变化,都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而不是“只会做题”。

“大概念学习法”

内卷的一剂解药

在读书时代,老师经常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为什么在同一个教室听课,别的同学可以考高分,你学得稀烂?”换言之,一个班上有学霸和普娃之分?


马旻老师回想自己读书经历,自己跟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比别的同学多思考“为什么”。

“我善于把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学习一直都比较轻松,如今想来当时就是运用了大概念的学习方法。”

大概念(Big Idea),一言以蔽之,就是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思想和看法。

“加法的本质是合并相同事物;方程的本质是通过构建等量关系,把未知量找出来。这些都是数学中的大概念。”

马老师说,当学生了解了方程的本质,他无需再有口无心地背诵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事实上,现在的考试也不会考这些内容了。


数学是这样,语文和英语也是如此,所有学科,跨学科的学习,一旦去多思考本质问题,抓住核心概念,学起来就轻而易举,也不容易遗忘。

《学会学习》书中,举了语文学科的例子。无论是小学的《静夜思》,还是四年级的《出塞》,诗中出现的“月亮”这个意向,背后就蕴藏了语文学科中的大概念:写作表达主观情感,可以借助描写客观事物。

当孩子领悟了这个大概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得更快、记得更牢。他就不用再死记硬背每篇课文的笔记和结论,能有的放矢地训练自己分析作者想要表达何种情感的能力。


大概念学习法能不能让孩子获得好成绩?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马老师给出肯定的答案。她说:“大概念学习法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学习,既能驾驭基本题型,也不会因为题目变了一个样子就搞不明白。”

马老师举了一个奥数的例子;“说起小学奥数题,一会是鸡兔同笼,一会儿植树问题,一会是锯木头问题,剪绳子问题等等,把孩子的脑子都搞乱了。其实它背后的本质就是‘点线模型’的应用,从客观上来说,了解知识本质,就是把孩子从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了。”


把孩子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总之,“大概念学习”是一种思维习惯,是每个人通过训练就可以习得的能力。短期来看能高效学习、考出好成绩。长远来看,拥有“大概念思维”都对工作有很大帮助,是一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基本能力。

普通父母如何用

大概念学习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我以为,“大概念学习法”对父母来说有门槛,需要父母有一定认知高度。北大毕业的马老师却笃定地告诉我:即便是中国最顶尖大学毕业的家长,大家对教育的理解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普通父母同样可以掌握这一方法。

“只要父母意识到‘学会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日复一日坚持引导,就能够影响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学习力。”

父母对学习的认知是正面积极,还是负面消极的,会影响孩子看待学习这件事的看法,父母务必要认同学习是有用、有趣的。

“没有一位事业成功人士,是在上班如上坟的心态下取得成功的。同理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家长和孩子每天带着抗拒痛苦的心情去面对学习,是没办法发挥出孩子的潜力的。”

思考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马旻老师有个5岁的孩子,陪伴孩子成长让她感受到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他总是不停地在问什么,有些问题即便我无法回答,我也不会制止他提问。”


小时候不阻止孩子提问,长大了更要引导他们深一步思考:“比如,父母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多问他们为什么。如果他做对了,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其他方法。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反复讨论和思考,加强孩子的理解,刺激他们不断去找到本质原因。”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场景,从而让孩子意识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过去我们学习“数”,大家都会觉得计算很重要。当下时代需要人类准确计算的场合不多了,准确率和速度也比不过计算机。但是我们学习数依然有个重要作用是建立量感。

“比如工作后我们做预算,一年挣一个亿还是一千万,花费1000万还是100万,你得有一个量级的感觉不能错。”


马老师说,这就可以从小训练起来,比如到超市买东西,让孩子猜猜这样东西值多少钱,1000块还是100块。家里房间,长10米还是5米,这都是数学量感的来源。

“跟孩子一起出去旅行,可以让他来统筹行程;双11让孩子来计算优惠方案;春节大扫除,让孩子来分门别类做任务计划。让学习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发生。”

不要小看这些活动,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

小学低年级的知识或许可以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从小掌握“大概念学习法”,越到高年级就能起到越大的作用,也能避免成绩滑坡。

虽然“大概念学习法”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任何时候开始改变都不晚。人的进步是螺旋上升的,当他意识到要另一种学习方式能让他懂、学通,对他人生有帮助,即便成年人来说也是思维的进步。


结语

有人说,这一代孩子好辛苦,学习压力那么大,读书那么辛苦。

但在马老师看来,这代孩子很幸福,他们不仅有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还有很多前沿的学习方法,他们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学习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去追求长期主义,这是根本上远离内卷的方式。只要真正培养了孩子的底层能力,就既能解决孩子当下的问题,也能助力他的一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