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查:过半大学生偏爱网购,近六成曾接到诈骗信息

新闻资讯2023-11-30 13:51:59橙橘网

大学生消费调查:过半大学生偏爱网购,近六成曾接到诈骗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今年冬天,一批“整顿羽绒服市场”的大学生说着“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平替款更有性价比”,重新穿上花棉袄、军大衣,显示着这一届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近日,搜狐新闻—教育联合麦可思研究院开展了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研究发现,受访大学生中仅有8%的月开销在3000元以上,为大学生中的较少数。研究发现,近六成(58%)曾接到诈骗电话或收到诈骗信息(包括经常遇到和偶尔遇到)。

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一周年之际,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下称《工作情况》)。

《工作情况》显示,由于当前犯罪分子更多围绕其所掌握被害人个人信息,并利用被害人关注点、情感痛点、人性弱点,采用不同话术类型实施诈骗,因此被害人年龄、职业、经历、地域等已不再是决定诈骗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大学生月花销:超半数为1001-2000元

搜狐新闻-教育麦可思2023年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花销(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在1501-2000元的占比最高,为30%;花销为1001-1500元的大学生比例也较高,为23%。另外,18%的被访大学生表示每月平均开销为2001-2500元,13%为2501-3000元。

父母和亲戚提供是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

此前曾有新闻报道“女大学生月开销在3000+”引发热议,从统计数据来看,受访大学生中仅有8%的月开销在3000元以上,为大学生中的较少数。


整体来看,除基本伙食费外,社交活动、学习、个人娱乐等是大学生每月消费占比较高的三项(均为33%),其次是形象消费(31%)、其他食品(27%)等方面的消费。

另外,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要花销事项存在差异,男生在个人娱乐活动,如游戏充值、参与演出活动等方面的花销占比(34%)明显高于女生(29%),而女生投入在形象消费(41%)、生活日用品(20%)方面的占比明显高于男生(形象消费:27%;生活日用品:10%)。


大学生购物行为:51%偏好网购

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的大学生,是否更偏好网购?

数据显示,51%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主要购物形式是网络购物,仅3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主要还是在实体店购物。互联网基因在现在的大学生购物行为上也得到了体现。

数据同时显示,在“网红经济”、直播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33%的男生及25%的女生表示“经常会因为促销而购买没必要的商品”。这显示,部分大学生确实会冲动消费。

从在校大学生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来看,他们对价格最为关注。数据显示,40%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主要考虑价格,其后为他人推荐或评价(33%)、综合性价比(33%)和质量(32%)。

这显示,性价比至上、实用主义等消费观在大学生中被倡导。与盲目追求品牌价值或将价格高视为质量保证的观念相比,大学生拒绝盲目跟风、攀比内耗,追求“又好又省”的“反向消费”更是一种理性选择。


购物态度:不追求奢侈品

研究同时发现,近半数(4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有品质的商品,但不过分追求奢侈;31%的大学生表示对奢侈品不感兴趣,不会购买奢侈品。

当计划购买的物品超出预算较多时,58%的大学生会判断家庭和个人接受程度决定是否购买,16%的人会直接放弃消费。这也体现出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较为理性。

不过,也有26%的大学生表示不管价格多少一定想办法购买,其中男生的态度会更坚决,表示“不管价格多少,喜欢一定想办法购买”的比例(27%)明显高于女生(21%)。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形式的发展,给大学生提供的各种借贷渠道也在不断丰富。多少大学生会使用借贷工具?

数据显示,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经常使用借贷工具,31%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使用。

借贷工具虽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促进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潜在危险,也可能导致逾期影响其个人征信,需加以重点关注。

近六成大学生表示接曾接到过诈骗信息

此前大学生被诈骗350万元的新闻冲上热搜,电信诈骗已对大学生群体形成较大威胁。研究发现,近六成(58%)曾接到诈骗电话或收到诈骗信息(包括经常遇到和偶尔遇到)。

了解校园诈骗才能更好做好防范。数据显示,仅44%的大学生表示清晰地了解校园诈骗行为,有两成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

另外,从受访在校大学生的反馈来看,目前所在高校都在积极开展防骗、反诈工作。高校提供的防诈骗相关帮助主要为“组织警察等入校做讲座或其他活动”(55%),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等给予的提醒(54%)。还有47%的大学生表示所在大学给学生开设了个人财产安全相关的课程,34%表示学校会通过校园官网、官微等平台发布提醒。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帮助其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提高大学生的防诈骗意识需要家庭和高校共同努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