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走过了冯骥才先生谓之「静谧的、苏醒的、朦胧的、轻柔的、清澈的、光华的、激荡的、升腾的、丰足的、灿烂的、高远的」的十一个月份,最后的十二月,理应是「安寂」的。但这形容似乎与「冲刺期」格格不入,但如若换种说法,实际上最后的冲刺期,也应当是收拾、回顾、总结、稳妥、定心,安抚:
◼️ 12月的第一天是周五,三周之后的今天是考研前夜,你或许并不会再一次等到秃头所十二点才姗姗来迟的推送,而是早早睡去并在第二天走向考场——这应该是比倒计时更直白但也更令人发疯的测算方式——至少对于现在的各位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比看着考研时间的一天天临近但依然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完来的更焦虑了——别担心,让我们冷静下来:
◼️ 十二月的三周,把所有过去所学、过去所写、过去所思都再一次唤醒,让他们不仅仅是藏在大脑的角落里,而变成逻辑清晰、条理明确的知识体系——然后带着50%的害怕恐惧,40%的自信和勇气,10%的破罐子破摔事到临头不得不考能写就写不能写就瞎写的疯狂,走向考场。
◼️ 今天来写一点鸡汤,再讲一些方法。
11/30/Thur .
十二月的奇迹。
@TuTouSuo™️
我细细的开始回想2017年的十二月,试图从我自己的故事里找到些许蛛丝马迹,以此来宽慰大家——其实都说考完之后会淡忘掉痛苦,只剩下释然与欣喜——放屁,回忆起来才发现,我的痛苦我记得一清二楚,每一个痛苦、每一次崩溃,因此十二月总是交织着崩溃与紧张,并且被那股名为“我实在是太想考上了”的情绪撑到要爆炸。
我记得我在十二月的某个早上,闹钟响起后因为实在是困的睁不开眼,于是带着朦胧的意识又模模糊糊的睡去,在不知道是10分钟还是20分钟的睡梦中,我无比清晰的梦见自己看到了最终的成绩——321分,我考了321分,那种瞬间的无力、失望和崩溃让我的眼泪直接掉了下来,不仅仅是在梦里,眼泪掉下的那一刻我也醒了,眼泪全然打湿了被子,321分的噩梦数字,时至今日都清晰的印刻在我的脑中。
我记得十二月出考场安排的下午,我坐在走廊里给妈妈打电话,一边打电话一边放声大哭,我说我的座位在第一排,我觉得考试在第一排总是不太吉利(并不会,事实证明第一排就是第一名);我还继续放声大哭,我说我推算了自己的月经,一定会撞上考试,我一定会痛经,一定会影响我的发挥,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妈妈说她帮我开了药可以推迟月经,但可能会有副作用,会头晕或者犯困,我听了又继续大哭,我说我不能头晕,也不能犯困,我还要复习我还要考试。
我记得十二月我去打了HPV的第三针疫苗,打疫苗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导致那一天我每时每刻都会掏出我提前准备好的小纸条,嘴里嘀嘀咕咕背着传播学;我记得打完疫苗的第二天,因为身体抵抗力下降,我发烧到39度,下不了床去不了图书馆,只能在床上背了整整一天的肖秀荣小册子,没记住多少,但就是不敢让自己松懈。
我记得十二月我特别能吃也特别容易饿,晚饭能吃掉整整一大盘的炒饭,或者六个包子和一大碗粥;我会一边吃一边看鞋哥写的2017年热点事件总结,一边看一笑一边吃一边想:学新闻真有意思啊。我还喝了很多很多的枸杞红参茶,喝到写题写着写着鼻血啪啪啪的落在答题纸上——我的第一反应多年不变,怀疑自己考试考出了白血病;第二反应是赶紧堵住鼻子擦掉血迹,不然等下看不清自己写的什么了。
我还记得十二月我和研友一起散步去买奶茶,她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蔫巴的像一个尾巴草,说不行啊,不知道啊。买完奶茶回到座位上,我就拿出了一张白纸开始画传播学框架,画完了传播学又在框架上补了新闻学,补充完新闻学又加了广播电视和新闻史,一整个下午我填满了一整张A4纸,用一张框架梳理了那些七零八落在我脑海中的知识点。第二天和研友再一次散步去买奶茶,我和她说,感觉自己能考400分。
*图源我的经验贴
后来在画完这张框架到考研的最后几天时间里,我每天睡前会在脑海中用冥想的方式把这张表格再画一遍,不断反复描摹,反复加深印象,一直到考试,某种意义上,这其实就是我考试时的踏实感,也是我调整心态最好的办法:因为我在反复用这个知识体系告诉自己,我掌握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已经很棒了,去考试吧,会写的就写,不会写的就编,我有这么多这么多的知识,还怕写不出一道题吗?
所以你看,12月从来不会对谁好一些,过去的一年它怎么折磨你,最后的一个月只会变本加厉,让眼泪像水龙头,让崩溃成为家常便饭,让焦虑和害怕如影随形。但12月也会有收获,它会让你在时间的流逝中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已经学了足够长的时间、学了足够多的知识;它会狠狠的逼你一把,告诉你人生并非每一场都是有准备之仗,事到关头总得闭着眼睛往前冲,狭路相逢勇者胜。
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
所以为了在时间的流逝中让自己有每一天都在踏踏实实进步,比前一天更棒一些的获得感,我会用一张A4纸作为桌垫,前一天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写在上面,然后第二天根据自己的状态、心情来一项一项完成——通常从一篇政治选择题开始,再练一篇阅读或者写一篇作文,接下来就是专业课,练题、练题、反复练题和默写。
书写是我认为最高效的方法。
我不喜欢背书——我指的是那种拿着书默背或大声朗读的方法,包括专业课和政治。我更愿意去书写,因为写作意味着不会走神,写作也意味着我在用考试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写作也意味着如果背诵的知识点我忘了,我可以先试试看能不能自己编出点什么,足够踏实,也足够高效。所以在最后一个月里,我再一次默写了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等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再一次默写了当年热点的专题框架;又用写作的方式完成了肖四的主观题,把腿姐答题技巧、肖秀荣的重点整合在一起。
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
我开始试着早一点睡,早一点起,我的确害怕自己凌晨三点睡、早上十点的起的作息会在考试的时候影响到自己的发挥,所以我就一周一周往前推前,每一周比前一周早起早睡一小时——直到考前。但事实证明考试那晚我睡的也不算好,但考场上真的很难睡着啊,题都写不完,手都停不下来,怎么可能会困呢?
培养习惯、精益求精
我开始把每天的写题换成是大量练习各种真题,把和自己院校相仿的真题都拿出来练了一遍,只写框架、计时写题——既是为了保持手感,保持思考和大脑的活跃,也是为了在不同的真题里遇见不同的题型和各种奇怪的问题,帮助自己跳出信息茧房和思维惯性,提高灵活性才能在考场上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临危不惧。
12月12日,我写了一套完整的院校真题,将真题发给了一位院校学姐(我之前没有找人批改过题目,都是对着真题资料模仿),小心翼翼的问学姐,我写的怎么样?还有什么要改的吗?
学姐回我:挺好的,保持现状,没啥问题。
下午五点,手机上的消息滴滴跳出,我的自习室座位在靠窗的墙边——那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位置。我靠着墙往窗外看,南方的晚霞绚烂如玫瑰色,我想我的12月终于奇迹降临了——不是惊喜、没有意外,不是圣诞老人藏在袜子里的礼物,它不够浪漫,反而充斥着痛苦和煎熬;但它足够有价值,足够代表作为自由的人的你,已然拥有了为自己人生负责和追求的勇气。
❄️ 十二月复习三大目标
️ / TuTouSuo / 12月的奇迹
⚫️ 第一步,全面的知识回顾,可以构建你50%的自信心。
⚫️目的:消除知识盲区、带来知识安全感。
所谓知识回顾,一言以蔽之:重新默写。
第一默写基础概念。无论自己之前默写了几遍,无论自己之前默写到了什么进度,无论是感觉很不踏实默写不出来还是真的要默吐了,冲刺期必须要把所有的知识再一次用默写的方式调动到你的眼前和你的笔下——默写内容主要以要考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默写的依据是真题、参考书、名词解释小册子上的打星必背词汇、冲刺班整理的基础知识背诵目录、推送总结过的传播学、新闻学、新传学科理论、新闻实务、中国新闻史、广告学知识清单等。
同时,最后冲刺默写并不需要像最开始的默写那样做到一字不拉万无一失,冲刺背诵和默写的核心在于「确认自己的记忆」和「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大家在最终默写的时候,只需要把每一个需要默写的理论的关键词进行简单罗列即可——如上图「冲刺班ppt所示」,把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这些厚重的书本,里面大量曾经让你痛苦的理论,全部都用关键词的形式默写在几张纸上,真正做到把一本书读成一张纸——或许你可能会听过说,新传考研最后要回归基础,这种基础默写方式,实际上就是一次全面的、彻底的回归基础。
当然,默写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就是「我怎么又忘记了」,或者是「我怎么还有这么多不会的」,那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极强的心理暗示:这是最后一次默写了,一定一定不能再忘记了。最好是把没有默写出来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笔纠错,未来四周时不时拿出来巩固复习,保证自己的记忆。
可以说,最后的冲刺默写,实际上便是对过去所学的一次系统性的总结,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最终了解和认知:当你全部默写完成后,或许就能说:整个新闻传播基础知识领域,没有你写不出来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了。
第二自然是默写「热点专题」。诸如今年非常关键的「智能传播」「新闻舆论」「网络治理」「国际传播」等热点专题里所有的答题框架都要进行再次默写,默写时只默写答题框架,最好是做到每一个专题默写就是一道完整的、全面的专题论述题框架——简单来说,即默写一个包含了「概念、现状、特征、作用、困境、措施、趋势」大专题框架,来把每一个复杂的且字特别多的专题,读成一张薄薄的纸。
把基础知识点和热点专题进行一次全面的默写——实际上也是把那些之前背过因为时间久远而忘记的内容重新巩固一遍;再给那些还没有完全背会的知识点最后一次机会——等你全部默写结束时,看着厚厚一沓默写好的知识点,那就是你确定感和安全感的来源——你都会了,你可以去考试了。
⚫️第二步,综合的查漏补缺,可以让你考试适当扬长避短。
⚫️目的:在个人尺度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查漏补缺的第一件事,是保持答题手感。就像始终需要做英语阅读、写英语作文保持手感是一样的,我们一直需要保持进行答题练习(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至少每天练习2-3个答题框架,隔一天写一道完整的题目一直到考试。在这种不间断的、连续30天的大量练习中,你的反应速度、调动知识的能力、答题语言的流畅度、写字速度、想理论和案例的速度都会达到快速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大量练题找到自己现阶段答题中的不足,或者发现知识点的漏洞并及时弥补。
查漏补缺的第二件事,是整理、回顾和总结你写过的所有题目和做过的所有模拟。考前大家一定要把所有自己写过的题,包括论述题、新闻评论、实务题甚至是自己之前的默写都进行一遍完整的回顾和阅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做好两件事:
第一,整理自己常犯的错误,把所有类似于「忘记写案例」「特征写成原因」这类的问题进行一次统一的总结,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再犯就是大笨蛋。这样的总结,至少在考场上能有效的帮大家规避掉30%的错误和失分:毕竟人总是一个,喜欢犯同样错误且不知悔改的动物。
第二,寻找自己过去某个时刻灵光一现,但现在却再也想不起来的思路。掐指算算,如果大家真的有积极的按照之前的学习计划来复习的话,到目前为止评论啊、题目啊、真题和模拟题啊应该也写了不少——这么多的题目不可能每一题一无是处,因此你需要把你得过高分的题,把你自己觉得写得还不错的题单独挑出来装订在一起,和你的默写笔记一起时不时的进行碎片式的翻阅,唤醒自己的记忆,模仿自己的逻辑和行文,并始终以这些练习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
简单来说,给自己一个参照物,告诉自己努力在考试的时候还原曾经厉害过的自己,只要达到这个标准,你就能考上。
那如果真的出现过去的自己一无是处的情况,我建议大家可以整理几篇你认为有能力模仿的、但确实比你自己写的更好的「优秀作业」「推送」或者是其他答案,像刚刚一样和你的背诵笔记装订在一起,时刻翻阅。 但记住,一定不要贪多,你的时间和精力在最后都是有限的,因此只需要整理十篇左右的作业进行回忆、巩固或模仿就够了。
⚫️第三步,知识整合、构建框架、给你最后的勇气。
⚫️目的:明确自己的知识体系、调整心态、拥有遇事不慌的勇气
知识整合之一,是画非常非常庞大的知识框架。就像前文说的,我在12月的某一天,找了一个沮丧的下午,拿着一张A4纸把几个月复习以来脑子里留存过的全部知识点、传播学的、新闻学的、网络传播学的、广告学的、广电学的、外国新闻史的全部都写在了a4纸上,最开始写的时候只有一些模糊的框架,但在把一个又一个零碎的知识点写在纸上的时候,我慢慢找到了传播学和新闻学的联系,找到了广告学和传播的联系,找到了广电学和新闻学的联系,甚至把外国新闻史也和新闻和传播学划分在了一起——这就是知识体系;由一个知识点可以联系到非常多的知识点,由一个内容可以展开对无数内容的讨论——这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只有最终整理出了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框架,那些你背诵过的、你理解过的、你思考过的、你默写过的知识,才会最终变成你自己的、可以在考场上被任意调配的知识点——这件事看起来很难,但非常非常重要,对于回顾知识点,和稳定心态而言,都非常的重要。
知识整合之二,则是在我考完研到我26岁第五次考研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即知识框架整合之后,如果可以用答题的逻辑进行整理,本身就足以应对所有题目的知识框架,就会更具备应试的框架性——具体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推送:。这篇推送里的宏中微框架,其实就是所谓的万能知识体系,这份知识体系如果再进一步和传播学或者新闻学现有的学科思路结合在一起,就足以把你会的题写完美,把你不会的题蒙出点分数。
因此,冲刺期的最后一步,就是用知识体系给自己绝对的安全感。这样,基础知识稳了,答题的速度思路和自己的优劣势都一清二楚了,知识框架和编题的方法也有了,可不同时拥有了了自信+安全感+勇气+一往无前的瞎编精神——会的自信的写,不会的自信的编,真好。
⚫️如果你还需要一些帮助
*TTS2024冬日冲刺班课件
那么,我们一起期待,奇迹发生。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冬日冲刺帮扶班」
十堂课程|女娲补天
40个小时|上岸救命
՞•Ꙫ•՞
「全真押题模拟与押题手册」
热点押题卷配套院校模拟卷
100道新传热点题目
ᑋᵉᑊᑊᵒ ᵕ̈ ᑋᵉᑊᑊᵒ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试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