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名校的“校招”,工资压得这么低,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新闻资讯2023-11-05 20:30:25橙橘网

985名校的“校招”,工资压得这么低,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01

在现实的职场竞技场上,985高校的毕业生们,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被一份份不尽如人意的薪资所凸显。

尤其是,当市场对新鲜血液的需求降低,企业在招聘时便开始"趁火打劫",压低薪资,让00后感到无比困惑和无奈。

曾经满怀理想主义的大学生,在校园中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与进步,希望将来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可是一旦步入社会,却发现所谓的"发展"与"晋升"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毕业后,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很多人不得不接受远低于期望的待遇。

企业招聘中的一些"潜规则",也让人倍感沮丧。



有的企业会制造一种虚假的希望,将求职者引入所谓的“储备队伍”,而后以市场困难为由拒绝签约,留下学生在职场中无所适从。

更有甚者,在明知就业市场紧张、毕业生纷纷降低标准的情况下,仍旧压低薪资,显示出一种不顾社会责任的冷漠态度。

最近,有关一所985高校的毕业生参加校招时所遇到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月四千元的起薪,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几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更别谈什么职业发展了。这样的待遇,不仅让人质疑企业的良心,也让人对教育的价值产生疑问。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不满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企业以这种方式招聘时,年轻人不仅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甚至在最好的年华里耗尽心血也只能得到微薄的薪水,而这样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也会被企业所抛弃。

可以说这样的招聘方式,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更是对毕业生们冷酷的打击。



02

经常有人叮嘱年轻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价值而战,但在"趁火打劫"式的招聘面前,这场战斗似乎已然失去了公平的前提。

这一切,从那些低于预期、甚至低于生活成本的薪资开始,企业在招聘时所表现出的无情,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不公,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忽略。

如今,当我们看到那些985名校的毕业生,也不得不在求职就业中被迫接受低薪条件时,不由得问:

企业的社会责任何在?不仅是薪资的数字,更是对人才尊重的缺失。



实际上,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被尊重,他们的价值不应该被市场的波动所左右。

他们的努力不应该因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被低估。

当我们反思这些年轻人在校招中的遭遇,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职场环境。而对于学生们自己,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指导,学长的经验,行业的分析,都变得至关重要。



03

当然,对于这种“趁火打劫”式的招聘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企业的无情或是市场的无奈。

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多年体制弊端和市场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比如,985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低薪问题,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行业市场饱和的反映。当毕业生供大于求时,就业市场自然成为了买方市场,这让企业有机会压低薪资。

而这种现象,如果不通过政策调控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来解决,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难以根本改变的。

此外,教育与就业的衔接问题也值得深思。

高校教育是否真正做到了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毕业生的技能和知识结构是否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这些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不能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那么即使是顶级院校的毕业生,也难免会面临就业压力。



再者,就业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带着自己理想和追求的个体。

他们的期望和价值不应被市场价格所左右。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也需要考虑社会责任,不应只关注短期利益。合理的薪资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这些都是企业吸引和保持人才的关键。

只有当企业和社会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尊重和机会,他们才会愿意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才华。

最后,对于年轻人自身,他们也需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更是一种对自己价值的坚守。在校招时,他们需要仔细评估企业的真实意图,不要轻信虚无的承诺。

同时,也要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学校的就业指导、行业前辈的建议,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面对用人单位“趁火打劫”的招聘方式,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公正的就业环境,一个能让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价值的社会。

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才华书写属于自己的职场故事。

本文标签: 校招  理想  希望  招聘  就业  工资  高校毕业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