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瑞士公立学校上学,该‘躺’还是该‘卷’,我有些困惑…”

新闻资讯2023-11-13 08:30:42橙橘网

“孩子在瑞士公立学校上学,该‘躺’还是该‘卷’,我有些困惑…”


看点以“精英教育”和“昂贵学费”著称的瑞士私校,吸引着全世界富豪家庭的目光。相比之下,瑞士的公立教育体系,则显得亲民、低调。那么,就读瑞士公立学校,究竟是什么体验?下文中,华人妈妈Sarah分享了自己在瑞士养娃的经历。在这片风景如画、教育宽松且自由的土地上,她却也有一些育儿的困惑.....‍

文丨周滢滢 编丨May

说起瑞士教育,我们脑中浮现的大概率是“精、贵”二字。

在低龄留学圈,瑞士私校一向以“精英教育”著称,甚至要超过英美,成为很多明星富豪的首选。自然,它的学费也不亲民,《福布斯》曾评出“全球十大最贵私立寄宿中学”,前9名竟被瑞士私校包揽。

比起瑞士私校的“非富即贵”,这些年,瑞士的公立学校,在华人家长眼里要显得更“亲民”。毕竟,父母一方只要申请到3个月以上的瑞士居留许可(比如通过签订劳务合同或申请留学签证),孩子就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

在瑞士的公立体系养娃,会是什么体验?它值得放眼全球的华人家长“跃跃欲试”吗?

2016年,从北京搬来瑞士定居的华人妈妈Sarah,颇有感受。


Sarah和孩子在瑞士

她曾求学于瑞士并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她回国工作,和瑞士籍丈夫在北京组建家庭、养娃。直到儿子3岁时,夫妻俩才又带着孩子回到瑞士,如今陪娃就读于瑞士的公立体系。

尽管对瑞士这片土地并不陌生,但是在瑞士养娃,直面这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对于Sarah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

几年下来,Sarah经历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

在小学五年级的家长会上,目睹老师被一群家长“群攻”;

考试前发现某一门学科根本没有教材,更不知道娃学了啥;

一边弱化竞争,一边却将职业教育的分流轨道,提前至小学毕业...

总之,在瑞士自由、宽松的佛系教育背后,也有很多让她这位华人妈妈感到困惑的地方。

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自己究竟是该“躺”还是“卷”?她也在摸索和平衡当中。


Sarah拍摄的瑞士风景


华人妈妈的“作业保卫战”

儿子沙小恩在瑞士苏黎世德语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就读,正在念五年级。

和很多精英家庭将孩子送来瑞士求学,是为了以瑞士私校作为跳板,进入世界名校不同,Sarah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在瑞士公立体系就读,走一条和普通瑞士家庭一样的教育之路。

但是走着走着,她发现,自己作为华人家长,依然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

最近的一次冲击,就是开学前两周的家长会


小恩在瑞士学校

新学年,儿子的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担任全科教师。这次家长会,主要就是这位新老师做自我介绍,并向家长介绍这一学年新的科目、以及各学科的学习目标。

结果,还没等新老师介绍完,瑞士家长先开始了吐槽,“怎么一上五年级,作业就这么多?”很快,教室里的抱怨和质疑,就如排山倒海而来。

有家长抱怨,孩子每天需要太多时间来写作业;

有的抱怨,自己要给孩子讲题,根本搞不来;

甚至有家长抱怨,孩子每天背作业回家,书包太沉了!

这令Sarah哭笑不得,“作业多吗?儿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明明还比不上打游戏的时间。而抱怨孩子书包沉的家长,明明住得离学校最近,过个马路就到......”

面对家长的一番诘问,新来的年轻老师也不反驳,只是将问题一一记下来。

家长会后,Sarah特意留到最后,对这位老师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也转达了“不一样”的声音——对于有的孩子来说,作业量并不多,比如儿子小恩。作为家长,自己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配合好老师的工作。

这番安慰,让年轻老师差点热泪盈眶。

最后,这场“作业大战”的结果是,老师很长时间没有布置任何作业。

娃高呼万岁,Sarah愁容满面。

她承认,在瑞士学校,四年级升五年级,的确是一个“分水岭”。

相比四年级,五年级不仅新增了法语和媒体两个科目,作业也要更多一些。开学第一天,小恩背了四、五本书回家,直呼累死了。因为之前他的书包一直是空的,啥也不用装。


很长时间里,小恩的书包就是个摆饰

Sarah鼓励儿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功课和作业多一些很正常,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混着玩了,得正经学习了。”正向的暗示和鼓励,让小恩心态积极、蓄势待发。

另一方面,Sarah也的确为小恩打下了良好学习习惯。

瑞士学校布置作业,一般不会当天布置、当天完成。哪怕是小学生的作业,都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比如,会让孩子在几天内完成。

大人都会有拖延症,何况是小孩。一开始,小恩也经常上演“前一晚疯狂赶作业”的戏码,或者玩到压根忘了作业这回事。于是,Sarah和儿子立了一个规矩——当天留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

就这样,小恩渐渐养成了高效利用时间、以及自主管理作业的习惯,比如每周二、周三下午的时间,学校没课,他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根本不需要Sarah操心。而空下来的时间,小恩照样可以打打游戏,松弛有度。

“五年级的学生,每个星期的作业量,加起来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真的不算多。”

Sarah的“佛系生活”,被这场始料未及的家长会,打破了。

作业消失以后,她只能自行给儿子“加餐”。这也意味着,她需要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还要批改和讲解,凭空加了不少工作量。

其实,家庭作业的取消与否,一直是瑞士教育系统争论的问题,每年都要拿出来讨论一番,有的州支持,有的州反对。

作业,看似只是一件小事,这背后却折射出东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在Sarah看来,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是“温故知新”,还有她所看重的“自主管理、自律克制、延迟满足”等品质的塑造。当然,作业之外自由玩耍的时间、对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得到保障。

作为华裔小孩,在学科作业之外,小恩还比其他同学多一项任务——学习中文。

瑞士的中文教师很稀缺,Sarah接触到的中文辅导机构,也更多是俱乐部形式的兴趣班,缺乏系统性。于是,她只好担任小恩的“中文私教”,配合从国内带来的语文教材,抽空给小恩补习。

虽然家里有中文语言环境,但是中文阅读和书写,才是最具挑战性的。因此,她坚持每天让小恩读一篇汉语小短文,另外每周末抽出两小时进行生词识记和默写。


小恩的周末,德文阅读和中文阅读两手抓

如今,上五年级的小恩,中文差不多可以达到国内小学二年级的水平。

Sarah目前还很难和小恩说清楚,学好中文,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尽管他3岁就离开北京来瑞士,和爸爸一样都是瑞士籍,但是Sarah始终认为,学中文,是儿子的人生功课。


当孩子上了一趟“慢车”

其实,在“作业保卫战”之前,已经有很多个教育瞬间,在这位华人妈妈的心里慢慢发酵。

Sarah回忆,小恩在三年级时,曾有段时间居家上网课,学校给家长发来邮件,布置本周学习任务——要求熟记乘法表的第三行和第六行。

这让她感到难以置信:一周的时间,只需要记忆两行乘法表?

“上幼儿园时,小恩就能推演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了。就算教学进度再慢,这么简单的内容,到二年级也该记熟了吧。”她不由怀疑,孩子一天到晚,到底在学什么?

还有一件小事,事关阅读

在瑞士很多学校里都有Antolin读书积分系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鼓励孩子们坚持阅读。

这一点,让Sarah很认可。毕竟,对于低龄段孩子来说,校园阅读积分这一手段和工具,非常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动力和成就感。

可现实是,不同学校的实际落地情况差别太大了。儿子所在的学校,阅读积分到现在还没有提上日程,而在其他州上学的朋友家小孩,校园阅读积分系统上,已经有上千分了......一对比,Sarah有些焦虑。

她没想到,同在公立体系,不同州的学校差异有这么大。再联系瑞士各州的教育现状,也就不奇怪了。

自己所在的苏黎世州,虽然是经济最发达的州,但高考通过率仅有13%,在各州里排名倒数。而瑞士各州的教育情况也千差万别,从科目到教材,再到学习进度,有很大的自治权。

也就是说,如果把瑞士各州的教育水平和升学成绩,比喻成不同类型的列车,那么有的州是高铁,有的州是普快,而自己所在的州,则像是一列慢车。


小恩

当孩子上的是一列“慢车”,怎么办?

Sarah没法像其他瑞士家长那样佛系,只能亲力亲为,不仅关心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也对校内的每一场考试颇为上心。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小恩所在学校每周会有一场“小测试”。当然,考试成绩不会公布排名,只有孩子本人和家长知道。学习扎实的小恩,基本都能拿满分回来。

Sarah说,瑞士小学的校内成绩,其实还有“升学”的作用。

瑞士有一项政策,那就是小学升初中有一次“分流”,它取决于小学阶段的校内平时成绩。

每年只有一部分孩子升入普通初中,剩下的则进入类似职业初中,在学习之余学一些职业技能。当然,这两类初中都属于强制义务教育。最终,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会进入职业教育。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瑞士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里,其中,红色部分所代表的职业教育路径,与蓝色部分所代表的普通教育路径,各自成体系,却也有所交叉,留有一些通道。


瑞士双轨职业教育体系

Sarah自然不愿意孩子这么早就被“分流”,走上职业教育的道路。“一个小学生,他哪里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职业。”

不过,在督促孩子“备考”上,Sarah也经常有一些有心无力的时刻。

小恩在学校的几门主课里,有德语、数学、英语、法语,还有媒体、社会人文与科学。(这里顺便插一句,因为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四种官方语言,公立学校的授课语言,是所在州的官方语言。因此小恩所在的德语区学校,德语是主要授课语言,而英语和法语相当于外语。)

其中,社会人文与科学这门课,相当于一个“大杂烩”,完全基于老师个人的兴趣,内容无所不包,却没有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

有一个学期,小恩的老师因为对“蝴蝶”感兴趣,就在这堂课上讲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蝴蝶,涉及各种蝴蝶的种类、生活习性等方方面面,甚至还教了一些关于蝴蝶的歌曲。还有一个学期,这节课则全部在讲“自由与平等”。

更让Sarah哭笑不得的是,临近考试,她发现这门课没有教材和大纲也就算了,甚至一学期下来,孩子手头拿不出一张和这节课有关的笔记和复习资料。

这门课到底学到了什么?课堂上没有掌握透彻?孩子自己也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Sarah原本打算和老师反馈一下,提点建议,没想到,这位老师很快就被其他家长“投诉”了,原因至今不明。

令她欣慰的是,新来的任课老师起码开始准备课件了。新学期的学习内容是“世界各国宗教”,老师不仅给孩子印发了相关资料,也布置了一些课堂任务——比如,分小组学习,并上台做演讲和展示。家长也可以随时来听公开课。


小恩在复习功课


再看瑞士教育的“自由与宽松”

从2016年带孩子来瑞士读书,到现在已有8年。Sarah对瑞士教育的“自由与宽松”也有了更多的心得。

首先,不可否认,瑞士的父母在教育上是比较松弛的。

作为一个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的高福利国家,因为有非常庞大的教育支出托底,使得瑞士家庭在教育花费上很小。


小恩在国际象棋俱乐部

就拿小恩的兴趣班来说,日程排得很满,却并不费钱。

周一是足球课。一年只需交200瑞郎的会费,每周有两次训练,可以免费参加比赛、连队服都免费送;

周二是国际象棋俱乐部,完全免费;

周三是网球课,每节课20瑞郎,每个班只有4个人;

周四是钢琴课,一对一教学,一节课40分钟,大概40瑞郎;(这一项算是兴趣班里最贵的,由于本地音乐学院对孩子有半价优惠,原价估计要80瑞郎)

周六是中文课,两节课共计36瑞郎。

除此以外,再加上一些季节性的运动项目,比如滑雪班、滑冰班、假期各种营地,Sarah算了一下,大概每年3千瑞郎的教育支出,合计2.5万左右人民币,主打一个“聚划算”。

要知道,这可是在物价高昂的瑞士,相比住宿、饮食、交通、购物等生活成本,普通民众在教育上的开支,简直不值一提。

比如,因为停车和燃油成本高,一个普通瑞士家庭,每年在交通上的开支接近6万人民币;由于食材价格和人工成本高,平均每年伙食费也要在10万以上。


小恩在滑雪营地

其次,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得瑞士家长可以淡定地应对“分流”。

瑞士公立教育体系里,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均有分流的情况,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进入职业教育体系,接受技能培训。这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来是自于主动选择。

Sarah表示,20年前自己在瑞士留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如蓝领吃香”的情况。是否念大学,在毕业后的薪资待遇上也差别不大。

比如,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4000瑞郎,而一线操作工人也大致相当。各行各业的薪资差距主要在于,能否往上晋升到管理层。

瑞士的职业教育通道也很灵活比如,45%的学徒,毕业后会接受进一步培训,29%的学徒会完成一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16%的学徒会完成应用科学大学的课程,获得学士学历。


学徒培训五年后的职业生涯变迁

Sarah的侄子就选择走的职业教育,毕业后进入汽车保险公司工作,后来又继续读书,在25岁时拿到了应用科学大学的学士学位,如今已经成了一位车险领域的专家。

既然两条路都可以走,在大多数瑞士家长心里,未来怎么走,主要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是读书的料,就去一路深造;不是读书的料,就趁早学门手艺。

这也是为什么,在瑞士的公立体系里,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家长,几乎都很佛系。像Sarah这样稍微对孩子学习上点心的家长,已经算是家长圈里的“卷王”了。

不过,随着对瑞士教育的深入了解,Sarah也有一些困惑。

1.过于前置的“分流”,真的是一种“人尽其才”吗?

她不否认,有一些孩子的确在分流之后,反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岗位。但是,一定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孩子,需要更多时间和空间的探索和试错。

当然,瑞士教育中有一种鼓励“社会实践”的文化,小恩所在的学校,也会要求大家体验“XX职业的一天”。在瑞士很多企业公司里,也经常会看到15、16岁的学生在“半工半读”。

不过,职业体验的机会,并非由学校提供,而是需要父母自己在熟人圈里打听,帮孩子申请。能体验到什么样的行业和企业,既看孩子兴趣,也看家庭的人脉资源。

这学期,儿子小恩,刚刚体验了“保险公司的一天”。目前,他对金融领域比较好奇。

至于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他还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在手工类科目上非常不擅长,对面点师、花艺师这些常见的技能岗位,不感兴趣。

而Sarah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儿子不要被过早地分流出去,直到他有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小恩

2.一边是过于宽松的基础教育,一边则是淘汰率高的高等教育 ‍

不同于国内,瑞士的高等教育阶段采取“宽进严出”,大学毕业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入学压力。也因此,瑞士大学里,每年挂科、乃至被淘汰的学生比例非常高,也有很多学生因为适应不了压力,只能转专业。

这让Sarah不由担忧,小恩如果继续被学校“放养”,未来他能胜任大学阶段的学业竞争压力吗?

而各州的教育现实,也让她觉得,自己的担忧并非多余。

在瑞士,由于各州的教育自治,导致不同州之间的教育政策较为独立,无论是教科书、教学目标和大纲,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州可能对教学、阅读、作业等抓得严,而有的州,则比较松散,在家庭作业、学科安排上也较随性。

不过整体上,瑞士的教育环境还是比较自由、宽松的,一如它恬淡宁静的自然风景。

眼下,Sarah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在佛系环境里保留一份清醒认识,认清自己的需求,做好平衡。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sarah_SH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本文标签: 瑞士  学校  小恩  私校  教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