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在家吃饭市场捧出一个IPO,锅圈的作业不好抄

新闻资讯2023-11-11 08:05:58橙橘网

5万亿在家吃饭市场捧出一个IPO,锅圈的作业不好抄



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是个什么概念?

作者 | 孙佳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想在家吃火锅、烧烤,又不方便购买食材,这时候的你,会不会想到用手机下单,或者干脆去附近逛一逛锅圈(2517.HK)呢?

11月2日,锅圈登陆港交所主板。事实上,直至2017年锅圈才在郑州开出第一家社区门店,而截至今年10月11日,公司在全国的总门店数量已达10025家。过去的2022年,锅圈总订单数过亿。

在国内,能够达到万店规模的品牌屈指可数。《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指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餐饮行业万店的连锁品牌共5家,分别是蜜雪冰城、华莱士、绝味鸭脖、正新鸡排和瑞幸咖啡。每一家能够跑出来的品牌都不是偶然,锅圈也不例外。



从《招股书》来看,锅圈的定位是“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撬动的是——按零售额计,总收入由2017年的3.1万亿元强劲增长至2022年的5.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56%的“国内在家吃饭”万亿级大市场。

那么,锅圈一路走来,建立了怎样的护城河?想达成目标定位,还有怎样的故事可讲?

万店规模,改变了什么?

事实上,锅圈出现前,市场中也有在家吃火锅的解决方案。消费者可以选择火锅店的外卖,或者去超市购买食材。但前者是按堂食价格送餐,后者则无法满足消费者半加工的需求。

火锅五大类:肉类、水产海鲜、蔬菜瓜果、菌菇、滑丸,下锅前至少也需要清洗、切片等处理过程,一些个别单品甚至是个人无法加工完成的。火锅食材,还有种类多、分量少的特点,一般渠道很难满足。

锅圈创始团队曾在火锅产业内摸爬滚打多年,他们还发现上游存在食材供应不规范、采购价格不透明、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于是一个从供应链端切入,面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火锅食材的点子应运而生。

这个想法的妙处在于,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差异化、且高度标准化的赛道。在以复杂性著称的中餐品类下,找到这样的一条赛道并不容易。

而标准化,通常对应着可复制性强,是开连锁店的必备条件,这让锅圈具备了万店的基础。不过,只有标准化是不够的,截至今年4月底,锅圈有6045家加盟商。这意味着至少这6045家加盟商相信,开锅圈是能赚到钱的。

时势造英雄,锅圈快速发展的背后,在家吃饭餐食产品作为一种新选择,市场规模正飞速增长,2018年-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5%,至2022年已达3673亿元。



而且锅圈还抓住了商场红利褪去后,社区门店崛起的趋势。极海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锅圈开在社区的门店比例超过90%。

此外,锅圈不收取加盟费,也不分割加盟店营收的裂变方式,导致其对单店投入成本要求并不高,也间接助推了门店拓展。2022年,锅圈71.7亿元收入中,只有1.6%是向加盟商收取的综合指导服务费,98.4%都是产品销售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3年前四个月,同时经营两家或两家以上门店的加盟商数量在不断增长,由892家增至1765家;同期,企业加盟商的数量也从1家增至54家。间接证明了锅圈商业模式对生态伙伴的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锅圈才能用不到7年的时间,实现“破万店”的成就。

而规模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021年-2022年,锅圈牛肉采购量提升了73%,牛肉采购单价下降2.7%,同期牛肉市场平均批发价上升0.5%。而这只是公司集采优势的缩影。《招股书》提到,与过往相比,向锅圈提供采购优惠的供应商数量大幅增加;另外,销售规模的提高,也摊薄了广告营销等支出项,提高了营销支出效率。

得益于此,锅圈毛利率从截至2022年前四个月的13.8%增至今年前四个月的21.1%;同期,公司在营收略有下降,从21.6亿元降为20.8亿元的情况下,毛利由2.97亿元升至4.39亿元,并实现净利润1.2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500万元。

而在品牌层面,一位在河北涞水开了3家锅圈的加盟商表示:“县城随便走两步就能看到锅圈的店,大家就会觉得你是个大品牌,买了放心也有面子。另外一些用户看到店这么多,就觉得肯定很多人吃,会主动来尝试。”



孵化100个10亿品牌,有何底气?

规模效应影响者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一个环节,现在的锅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而这个生态的内核,则来自公司自始至终对供应链的改造。

截至2023年4月底,锅圈有多达710个SKU,与266名食材供应商合作,其中包括知名品牌安井、三全等。

锅圈的供应商,大多分布在原产地附近。以锅圈虾滑供应商“逮虾记”为例,其工厂就设在广西北海的北部湾,距离最近的虾塘仅五公里。

此外,锅圈还参与孵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全国搭设了14个中心仓,上千个前置仓,配合数字化供应链,逮虾记的产品从工厂送到门店,最快可以一到两天内完成。即使从广西送到东三省,也可以在三天左右送到。

如此一来,锅圈便将复杂的食品批发链条,简化成田间地头到工厂再到门店三个环节。这种直采直供的模式,不仅可以打掉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提高流通效率,让食材更新鲜、品质更可控,还可以为供应链赋能。

这里还要提到成规模后带来的两个优势。从上游供应商的角度来说,当采购规模上来以后,单个工厂只生产一种食材成为可能,这种单品单厂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逮虾记方面就表示,锅圈渠道能贡献30%的销量,锅圈之外的渠道,很多也与锅圈生态有关系。锅圈的供应商品类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客户又是相同的,互相还能带来增量客户。

而在下游配送的环节,数据逐渐积累起来之后,则给优化整个体系提供了条件。比如在数据的支持下,锅圈可以找到一个理论上通往各个运送终端效率最高的点,先在这个点上建中心仓,把一个大区需要的商品送到仓里,再向四周分发。而分发的过程,则是继续不断寻找效率最高点的过程。



这一整套流程,可以像模板一样,在逮虾记这类供应商品牌的身上不断复制。这也是为什么,在2023年的锅圈大会上,公司创始人杨明超会提出,未来在C端,锅圈计划用有限预制食材打造无限吃饭方案;在B端,计划通过单品单厂孵化100个10亿新食品品牌。

这些品牌的价值并非简单的收入叠加。以2022年7月锅圈推出的巴适黑毛肚为例,目前该产品已成为最受终端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之一,而其高毛利的属性,还能帮助公司改善利润率。

想要做成全食材的供应链十分复杂,这已经成了餐饮业的共识。但如果锅圈能够从火锅、烧烤切入,最终达成100个10亿品牌的目标,那公司无疑离解决消费者全食材的需求更近了一步。



饭好吃,作业难抄

任何企业崛起都不能忽略时代的因素,锅圈也不例外。而这也是锅圈作业难抄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累计获得五轮融资,资本送来弹药的同时,锅圈的门店捕捉到了社区的流量红利,如同毛细血管一样铺设到了全国各地。

而且锅圈早在开店前,就积累了速冻食材批发的商业经验,起初就自带供应链基因,这让后续公司做起供应链生意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可谓是打了一场有准备的仗。

等到市场回过神来时,锅圈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建立了上山下乡配套的供应链体系,这让公司的根基不再容易被撼动。

随着品牌势能和规模优势的扩大,锅圈的“雪球”也越滚越大。这套体系中,除了供应商、冷链、仓库、门店外,还积累了大量消费者。截至今年4月底,锅圈的注册会员数量达到约2240万名。

为了串联起整个体系,锅圈构建了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数字化实践从2018年开始,目前锅圈App的功能升级与线下门店实现了全品类的协同,线上线下数字化一体化服务。此外,锅圈还设立了大数据锅圈云信息中心,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闭环,指导门店销售。

《招股书》显示,由于数字化门店管理体系的运营效率提升,每名门店运营人员可管理的门店数量上升。从2020年的每人管理3.2家,增加至2022年底的每人管理10.7家,在今年前四个月进一步增加至12.8 家。

得益于此,在加盟店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锅圈运营管理门店的成本支出依然在逐步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锅圈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样本。以其销售的鲜笋为例,不仅帮助数百个高山地带的村落解决了滞销问题,为当地百姓增收,锅圈在当地的笋产品供应商,还解决了当地1000余人的就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锅圈未来继续深入各地探寻美食的过程中,类似的案例还会出现。公司在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正在挖掘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不过,锅圈的前路也仍需要面临竞争。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预制菜赛道,都在不断涌入新玩家;同时,火锅企业与生鲜超市也都在进行自我变革,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万店只能算是锅圈的新起点。

你最近有在锅圈食汇购物过吗?在家吃火锅会选择从哪里购买食材呢?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标签: 火锅  烧烤  牛肉  锅圈  富硒土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