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明源君在《房企库存形式很不妙》讲过,目前行业的正在经历,房产库存总量过剩、房企存货结构恶化,两大趋势性变化。
房企手里待售的现房/准现房库存,越来越多。
一方面,这些库存积压大量资金,每天都在吞噬项目利润,占用现金流。
另一方面,二手挂牌的次新房也越来越多,时间拖得越久,新房库存的去化难度越大。
未暴雷房企目前已经形成共识,当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去库存」。
万科、华润、龙湖去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对旧库存进行盘点、清理。近期,保利发展也给各个地区公司下发了新的考核指标,单独增设了「存量去化指标」考核。
到今年年底,各子公司的年终绩效考核、领导人员考核、专业线考核等都要与存量去化强挂钩。
去库存的大棒下,各城市的营销力度都在加大。房企、中介、客户之间的博弈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
房企和分销结盟,共同进退
面对行业下行的巨大风险,目前房企们不得不在利润和现金流之间有所取舍。某头部开发商最近已经出了新的促销方案,在19个城市,开展较大幅度的以价换量,调整最大的项目降幅已经达到15%。
既然在回款速度面前,利润成了次要问题,开发商和渠道分销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就随之趋于缓和了。
开发商和中介渠道的关系,开始从过去的亦敌亦友,变成如今的生死与共。
一方面,开发商开始裁撤自渠,主动依赖渠道。
前两年,房企普遍希望能尽快摆脱分销绑架,于是纷纷自建渠道。但是在市场成交量下行之后,自渠的刚性成本支出劣势更加凸显,反而不如中介的高佣金效果付费划算了。
于是,今年以来,为了节约成本,不少房企开始裁撤自渠编制,只保留大客户拓展、企业团购拓展等少数岗位。甚至有些房企,直接砍掉了整个自渠条线。
根据明源云客的取样数据,今年中介成交占比,首次超过了50%,老带新及自渠占比则一路下滑到了2%以下。不少城市的中介成交佣金已经达到8-10个点。
甚至,为了让中介多成交,一些开发商甚至把花费了大量获客成本,积累起来的项目客储资源,直接开放给贝壳去做回访,成交就算佣金。也算是官方鼓励的“飞单”操作了。
另一方面,开发商和中介互相深入嵌套,开始尝试绑定式合作。
尤其是在三季度,政策松绑,大力刺激置换需求之后,一些开发商和中介之间,开始通过一二手联动模式,进行捆绑式合作。
例如,保利上海就和链家进行了深度战略合作,推出了「置业减压计划」。针对置换的客户,可以先买后卖。旧房子交给链家去销售,指定日期内房子卖不掉,开发商配合退房。
客户可以享受开发商提供的首付分期,链家网提供的“好赞”标签流量倾斜,保利旗下公寓提供的1个月免费租住或5000元物业抵用券。
甚至,不少项目和中介的合作中,中介甚至可以指定案场销售接待客户,而不是按照案场的轮牌原则。一些中介公司,甚至要介入到项目的推广方案制定乃至新产品定位,这在之前都是没有过的。
几乎可以说,如今开发商和中介的关系,已经快从雇佣军,变成合伙人了。
销售三角中的单边关系
追求“去风险”化
目前,客户购房决策的主要障碍,还是在于缺乏信心和信任。由于现金流承压,行业各个经营角色之间,也缺乏信任。
因此,当前地产行业的商业核心逻辑,就是——去风险。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头部中介公司,都在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1、开发商和中介之间,预付佣金占比不断升高。
中介公司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一方面是挑客,另一方面是要求佣金前置。根据贝壳三季度财报,在新房业务中,国央企开发商佣金收入占比达到46%,开发商预付佣的“快佣”项目占比也保持在了54%的高位。
对于开发商来说,深陷甩货混战之中,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佣金预支付的合作模式,预付佣金+7天闪电结佣,成为开发商和中介公司之间“背靠背”的基础。
2、开发商和买房者之间,由开发商负责兜底
中介作为客户中间人,开发商都没有谈价的条件,面对客户,自然就更加弱势了。不少房企都针对客户提出了兜底方案。
一是置换连环违约无忧。也就是针对置换的客户,如果旧房子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出售,或是二手买家违约,导致新房违约,可以免费退订。试图打通目前二手房和一手房销售相互阻碍的关节。
二是最低价保证。目前不少房企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出货,让市场实际上是形成了相当强的下行预期。为了消除客户对房价持续下跌,房子买到手就降价的顾虑,不少项目打出了“降价补差”的促销政策。
例如,深圳有项目首期开盘,就承诺,从客户买房,到项目全部住宅售罄,开发商提供保价服务。如果新的备案价格和折扣低于客户购买的价格,客户可以要求开发商退差价。
开发商让渡了未来价格促销的主动权,来冲短期的销售数据,确实是兵行险着。但是对于,当下举棋不定的客户来说,开发商对价格兜底,多少能够适当缓解价格恐慌。
三是无理由退房保证。11月28日,武汉市8个在售楼盘,自愿参加“30天无理由退房”活动。目前参与活动的开发商,无一例外全部是国企,项目也都是今年下半年才开盘亮相的新项目。
目前武汉房协也在鼓励其他企业加入,通过设置“冷静期”给购房者二次决策的机会,降低购房决策的心理门槛。
3、中介分销和客户之间,全面升级服务
例如,上海链家在11月底,就进行了一轮全方位的服务升级,覆盖了二手房、新房、租房业务。
针对二手房,提出“换房解约补偿损失”。也就是,如果在“卖一买一”的连环交易过程中,卖的房子因为买家原因出现变故,导致买的房子也出现连锁违约,由链家承担一定程度的损失赔偿。并且把范围扩大到了配偶、父母和子女范围。让客户置换的风险更低。
针对新房,链家则提出,让客户享受上海一手房最低价权限,也就是说,开发商的全部折扣链家都要帮客户争取到,如果争取不到,则补偿差价。由链家推荐购买的新房,如果开发商同意退还意向金,但一个月内没有收到款的,也由链家先行垫付。
针对租房,提出3天解约无理由退,换租方便,押金快退等权益。
可以说,目前开发商、中介、客户三者之间的话语权,已经完全逆转。
中介巨型玩家
正在摆脱路径依赖
地产销售情况不理想,对于中介巨头的冲击,不弱于房企。2021年,贝壳近6成的营收来自新房业务,也就是说,是由开发商贡献的。
但去年,开发赛道萎缩,直接造成贝壳新房业务规模萎缩了38.35%,是贝壳四大业务板块中,损失最惨重的赛道。
但贝壳Q3财报却显示,前三季度,贝壳净利润不降反升,高达52.2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负的-17.69亿。
原因就在于贝壳正在摆脱路径依赖,新兴业务正在爆发式增长。
一是租赁,也就是租赁住房的管理运营。
三季度,贝壳以租赁为主的新兴业务板块,实现了净收入同比增长202.7%!并且还落地了不少创新举措。
例如,11月7日,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与贝壳签署战略合作,正式在济南开启“公积金直付房租”模式。
二是家装。三季度,贝壳家装家居业务的净收入达到32亿,同比大幅增长72.1%。
创新业务增长点的爆发,补齐了房产交易赛道的业务萎缩。目前,这两项业务加起来,已经占到了贝壳总收入的30%。
从贝壳的经验可以看到,围绕着“住得好”这个关键词,的确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新房改”的背景下,行业里的玩家,都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和“一锤子买卖”的生意模式,从“好房子”、“好服务”、“好生活”入手,来找到业务发展的机会。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