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很多媒体按照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份出口同比数据,做出了出口重回正增长的判断。不要急于做出11月出口增速开始转正的判断,因为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增速与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金额存在较明显的误差。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增速与用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金额计算的增速误差,存在逐月扩大的趋势。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速比实际计算的增速高、并且越来越高,是何原因?
一、很多媒体按照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份出口同比数据,做出了出口重回正增长的判断
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的进出口数据,前11个月,我国商品出口21.6万亿元,进口16.36万亿元,按照海关公布的数据,出口同比增长了1.7%,进口同比增长了0.6%;贸易顺差为5.25万亿元,同比下降1.5%。
如果按照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商品出口30774亿美元,进口23293亿美元,按照海关公布的同比数据,出口同比下降了5.2%,进口同比下降了6%;贸易顺差为7481亿美元,同比减少6.7%。
单看11月份,按人民币计价,我国商品出口2.1万亿元,进口1.6万亿元,按照海关公布的数据,出口同比增长了1.7%,进口同比增长了0.6%;贸易顺差为4908亿元,同比减少0.7%。
如果按照美元计价,11月,我国商品出口2919亿美元,进口2235亿美元,按照海关公布的数据,出口同比增长了0.5%,进口同比下降了0.6%;贸易顺差为684亿美元,同比减少2%。
从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速看,的确是今年5月份之后的首次正增长。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进入四季度,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反映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占比均有提升。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进出口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而很多媒体和研究机构、分析师依据海关公布的11月商品出口同比,人民币计价增长1.7%,美元计价增长0.5%的数据,做出了11月份出口同比延续改善态势,略好于市场预期的判断。
还有分析师认为,伴随我国10月出口降幅未现明显扩大,11月出口增速开始转正,四季度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将明显弱于三季度。
二、不要急于做出11月出口增速开始转正的判断,因为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增速与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金额存在较明显的误差
从事经济分析的专业人士都清楚,同向的增减幅度,误差零点几并不会影响我们做出趋势判断。但是,如果在数据面临方向性转折时,也就是事物发生质变的时候,我们肯定需要剔除误差对趋势性判断的干扰。
三郎在整理海关总署官网发布的11月份进出口数据时,发现海关公布的11月份出口增速与我们数据库读入11月份进出口金额后,电脑自动计算出来的增速存在较大的误差。比如11月份海关公布的美元计价的出口为2919.3亿美元,同比增长0.5%,扭转了自5月份以来出口同比下滑的趋势。但电脑给出的11月份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4%。海关给出的进口同比下降0.6%,电脑给出的为下降1.2%。
继续检查发现,海关给出的11月份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1.7%,但电脑给出的为下降0.2%;海关给出的进口同比增长0.6%,但电脑给出的为持平。
这就意味着,海关公布的进出口同比增减幅度,与按照海关公布的去年和今年11月份的商品进出口金额直接计算的增减幅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其中按人民币和美元计算的进口同比增速海关都多了1.9个百分点,人民币和美元计价的进口同比增速,海关都多了0.6个百分点。
至关重要的是,11月份海关给出的人民币计价和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都转正了,但电脑按照海关公布的出口额计算的增速,都为负值,即下降;不仅存在接近2个百分点的误差,还存在方向性差别。
这一现象意味着,按海关给出的出口增速,11月份商品出口终于转为正增长。但如果按照海关公布的出口额直接计算增速,11月份人民币计价、美元计价的出口依然是下降的,并无趋势性改变。所以,三郎认为,不要急于做出11月出口增速开始转正的判断。
三、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增速与用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金额计算的增速误差,存在逐月扩大的趋势
三郎安排骑牛研究所的分析师们,从海关总署官网下载了2021年以来的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出口金额数据。为了方便读者们自己验证,我们在“2021-2023年中国商品出口分月金额”条形图上,特地标注了具体的金额数据。
我们对比了2022年以来海关总署公布的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速(以下简称海关增速),以及用海关公布的出口额计算的同比增速(以下简称实际增速),我们发现,2022年10月份之前,这两个口径的增速都基本一致。其中8月份的海关增速比实际增速多0.1个百分点,可以视作正常误差,因为9月份又完全一致了。
但从2022年10月开始,两者的误差逐月扩大,并且一直都是海关增速高于实际增速,规律性非常明显。而且这一现象与2022年4季度开始商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高度重合。
海关增速从2022年10月份比实际增速高0.2个百分点,一路扩大到2023年11月份,高出1.9个百分点。
2022年四季度,海关增速比实际增速高平均高出0.2个百分点;2023年1-11月,海关增速比实际增速平均高出1个百分点。
四,海关公布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速比实际计算的增速高、并且越来越高,是何原因?
统计数据出现误差,比较常见。有的属于技术性的,有的属于造假,有的属于工作失误。一般来说,如果计算时间序列的增速存在超过0.1个百分点的误差,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调整了基数。
比如国家统计局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房地产数据,如果直接用去年和今年公布的绝对值计算,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是负的,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增速是正的。房地产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虽然都是负的,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下降幅度,比用两年的数据直接计算,要小十几个百分点。
但国家统计局在公布数据时说明了,由于统计口径、统计调查单位不一样等原因,本期的数据不能直接与基期对比。亦即基期的数据进行了调整。
当然,成熟的、透明度高的基数调整,一般会单独做出数据调整说明,并公开调整后的数据,比如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在调整GDP预估数时,会公布一份与预估指标完全一致的新表格。国家统计局在这个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但三郎查找了海关总署官网的每一个栏目,都未找到海关总署调整基期进出口数据的说明。
二是计算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工计算错误一般具有非常偶然的特征,不可能存在规律性。但海关总署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速与两年出口额计算的增速误差,从“近2年每月海关公布的出口同比与按出口额计算的同比误差直线扩大”条形图来看,应该属于存在明显的规律性范畴。
三是有计划的人为调整。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人为调整一些统计数据,在我国比较常见。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开批评一些这类行为。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点名陕西和贵州两省,指出这两省在统计工作中存在造假问题,认为违规干预统计工作问题仍有发生,批评他们尚未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危害性和防治的紧迫性。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样一个节点上,诚实可靠的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客观的数据是制定政策、进行资源配置、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乃至维护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基础。
当然,三郎并不认为海关总署商品出口增幅数据与两年出口额计算的增幅存在误差,属于数据造假。这其中也可能存在海关调整了基数但忘记做公开说明的可能,还存在海关的数据库从2022年10月份开始出现了严重的BUG,在计算出口同比增速时,按照某一函数添加数据的可能。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待海关总署做出解答。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