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 斌 本报记者 王 冬
亚洲米价正在迈向15年来新高。据彭博社报道,临近年底,亚洲基准米价泰国白米价格正徘徊在近15年来的高位。泰国是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曼谷邮报》近日称,在11月底和12月初,泰国白米的报价为每吨640美元。另一大出口国越南的米价在每吨665美元左右。
“异常气候将影响2024年初的亚洲水稻产量。”路透社的报道援引美国政府气象部门在11月的分析称,厄尔尼诺现象将在北半球持续到2024年4月至6月。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大米来自亚洲,2023年国际米价在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后攀升,亚洲主要大米出口中心的米价上涨了约30%-40%。
报道援引评级机构惠誉研究部门BMI的一份报告称:“失去印度大米后,泰国和越南在全球大米交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这两个市场对天气状况十分敏感。”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在采购大米。由于印度实施的大米出口限制,全球大米市场供应紧张。”《曼谷邮报》12月6日的报道援引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名誉会长朱基亚特的话称,泰国大米的买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日本,以及非洲、中东和美国等,近来还加入了巴西等新买家。
报道称,泰国预计,到今年年底大米出口量将达到860万-870万吨,大幅超越去年的769万吨。但在明年,受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影响,泰国大米产量预计下降6%,越南也发出干旱预警,要求一些农民提早种植新作物。
路透社援引伦敦国际谷物理事会分析师彼得·克劳伯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主要大米出口国和进口国均遭遇减产,或导致世界大米供应吃紧。路透社称,“反季节作物”很大程度上依赖充足的土壤水分。印度水库蓄水量低于10年平均水平,许多农作物生产地区的土壤湿度低于正常水平,预计农作物产量将下降1/5。相关交易员和分析师认为,由于大米产量下降和食品通胀风险,印度或将大米出口限制维持到明年年中。
越通社报道称,菲律宾是越南大米的传统客户。近期,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菲律宾政府已要求该国贸易商增加大米进口,2023年最后一个月大米进口量至少达到100万吨。
与此同时,东南亚人口第一大国印度尼西亚2024年预计将进口约200万吨大米。印度尼西亚在过去4个月里经历了极端干旱的条件,水稻种植被推迟2-3个月。
甬兴证券副总裁许维鸿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 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遭到一些国家的削弱,这也增加了粮食问题引发民生灾难的风险。
主要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从印度大米出口限令的影响可见一斑。《日本时报》11月的一篇报道称,新德里的粮食出口限令正在伤害发展中国家。在2022年从印度进口超过10万吨大米的15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食品价格推高了该地区的通胀:在尼日利亚,通货膨胀率现已超过25%,加纳的通货膨胀率连续数月超过40%。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称,主要粮食进口国的贫困率可能上升了3%至5%,这些国家的发展倒退了数年。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马文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大米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是由于全球通货膨胀的传导。印度出台大米出口限令,就有遏制国内通胀的考虑。国际粮价大幅波动之际,受国际资本干涉较大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容易率先出现反应。大米生产相对被资本干涉较弱,感受到传导效应要慢一拍。大米的消费市场多属于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本身食物消费占比较高,主食消费价格一下子上去,可能会引发食品供应问题,甚至导致社会的混乱。目前,中国大米供应总体平稳,但也要注意控制好大米生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