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家长多半会比孩子小学时候累。
这其实在孩子小时候是想不到的。
初中家长多半是心累。小学时候动不动就考300来分的娃,不管小升初形势如何变化,至少校内学习这部分家长底气都很足。
然鹅,到了初中之后,情况突变。不但要学一大堆课程,孩子还每天忙乎完作业都很吃力。
这让心理上没准备好的家长很受震撼。更不用说,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老师还要公布分数段了。
大考小考之下,林林总总、忽高忽低的分数,让孩子原形毕露,家长也跟着心塞难受。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初一还能保持一个不错的状态。尤其是有提前学打底的孩子,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初中环境,也不用过度忧虑成绩的问题。
但是到了初二,很多科目提前学已经不太奏效,再加上小中考不时出来“捣乱”(当然,现在只剩体育小中考了,虽然训练量很大,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分数上的压力并没那么大),且离决定孩子能不能提前确定一所好的高中的时点越来越近,家长的忧虑会更上层楼。
都说初二是初中的分水岭,现实感受确实如此。
体测之后,马上期中考试,因为小四科不计入中考成绩的政策变动之后,尚无前例可以参照,所以各校在自己安排考试的情况下,出现了极大差异,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底气和实力。
海淀很大一部分学校并没有明显受到政策影响,期中考试仍是八门全考,还有数理加试,且道法依然闭卷,考试时间也安排得相当紧凑。这反映了海淀的一贯风格:
相信天道酬勤且从学校到家庭一贯兢兢业业。
西城大部分学校小四门不会放入正式考试之中,或者随堂考或者不考,相比之下,氛围略显轻松。
其他区因为没有家长出来交流,所以情况不详。
总体而言,各区风格差异显著。
比较紧张的是初三家长,因为这次期中考试要统考统判。一旦考试是这种规格和待遇,那就意味着考试可能带来机会。
初三家长们肯定着急,但是很可能这时候孩子们自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格和排位。
知道努力的孩子自己会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感受到困难的孩子如果在之前没有及时解决问题,这时候很可能就会陷入破罐破摔的状态。
孩子不愿意复习,不愿意直面困难,家长能做的很有限。
要么想方设法走进孩子心里,让他们愿意接受外部援助,要么就只能干瞪眼。
突然醒悟和迅速行动带来逆袭只发生在极少数孩子身上。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影响因素太过复杂,对孩子关注越多,家长越容易痛苦迷茫,主要是等到了中学阶段你很可能找不到用力点。
初二以来,是我作为家长感受冲击最大的时候,自信完全被打碎,需要一点一点进行重建。
反思自己这几年的问题,有时候摸不着头脑。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倒是让我稍微能够解一解疑惑了。
那篇文章有一个观点启发到我,就是孩子三岁以前的母子依恋关系可能是问题根源。
年轻妈妈们产假四个月后就要复工,身心都在巨大变化和压力之下,如果缺少有力的外援,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对婴幼儿的关注。
一个焦躁疲累的妈妈,没有很多心力投放到婴幼儿身上,早期亲子关系就会埋下隐患。
孩子青春期后的很多问题和早期亲子依恋关系有关。即便是等到孩子快要小升初,家长意识到问题,放下手头的事情专注孩子陪伴。
还有的家长会在中考或者高考前夕放弃工作陪伴孩子,这时候对问题改善有帮助,但是也不会彻底解决了。
这也是为什么留守儿童犯罪率高的原因。
实际上,城市里隐性的留守儿童也很多,比如父母天天996忙于工作应酬的,比如父母天天忙着刷手机不能高质量陪伴的等等。都会带来很多衍生问题。
所以,真鸡娃家庭,可能需要从怀孕开始精心准备:):)同时也再次说明,孩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家庭方面可以追溯三代。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弃努力了。人的一生都在努力奋进,哪怕只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可能是更高维度下的实验体,是农场里的公鸡母鸡。
至少在我们自己有限的世界里,男人为了工作事业熬白头,时刻昭彰野心,女人为了生活家庭劳劳碌碌,不断自我放弃。
今天大概因为阴天,心情比较down,早上送娃回来路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想起《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最后的一个总结:
我的整个人生,不过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依然非常震撼。
可能40多岁的我们确实没办法体会60岁的放下和80岁的淡定,甚至没法摆脱孩子每一次考试带来的影响。
那么,如果你被一件事困扰着,实在没有解决办法,那就交给时间处理吧,苦熬就好了。
你看,哪怕是最平淡最没有成绩的人,到了80岁也会变成人生哲学家。
没有任何人会对一个80岁的人说:
你评选上副主任了吗?
你家孩子事业成功吗?
你咋没住上大豪宅呢?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它终会让一个人做回自己,而不再是谁谁的妈妈,谁谁的女儿,谁谁的老婆......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看文胡猜八猜、幸灾乐祸、满嘴胡说,我还要说一下:
我娃最近一切安好,虽然有很多鸡毛蒜皮的烦恼,但是大方向没差。
我有时候就是厌倦现在这种过度内卷的环境,找个地方安放一下怨燥的心灵。
说完了该干嘛还是干嘛去,比如一边看期中考试题,一边读佛经,笑cry。
希望大家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