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自身积累的知识储备量越多,越能够充实自身,并且对学习成绩也能够“手到擒来”,但若是书籍阅读量较少,那也可能会出现“胸无点墨”的情况。
很多学生从小便要学习并背诵古诗词、成语以及三字经等等,而传统文化故事,更加陪伴着诸多学生的成长,但素质教育越发推动,学生们接受到的教育也更加先进,面对传统故事,也会有着新的看法。
例如《董永和七仙女》、《孔雀东南飞》、《宝莲灯》等传统故事,以往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美好,但用现代思维去看待,这都是什么“封建糟粕”思想?而小学生对牛郎织女故事,也有着不同的看待。
“只有王母娘娘的脑袋正常”,小学生眼中的牛郎织女,清醒又现实!
牛郎织女,是我国传统神话故事,常用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而当牛郎织女被选入小学生教材,也引来了诸多学生的吐槽和质疑。
江苏连云港某小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为学生讲解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提问学生对该故事的看法,但没成想,小学生们的回答一个比一个“有趣”。
在男同学的眼中,认为牛郎偷看女生洗澡,是“流氓坏蛋”,不明白为什么织女还要跟他在一起结婚生子,甚至是与家人“断绝关系”。
而在女同学的眼中,也同样不理解,牛郎要文化没文爱好、要颜值没颜值,而且还没有钱,就是个“放牛娃”,但织女可是天上的“神女”,这不是典型的“恋爱脑”吗?
不得不说,小学生眼中的牛郎织女,故事里两个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是不可理喻的,而小学生直言:“只有王母娘娘的脑袋最正常”,可谓是清醒又现实了。
的确,放在现代来看,家长如珍如宝似的养育了数十年的女儿,放着诸多的优秀人才不选,却偏偏选了个偷看人洗澡、偷人家衣服的“流氓”,这谁能受得了啊?已经不是“下嫁”的问题了,而是思想和三观都不端正!
更何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尤为重要,而再看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瑕疵的同时还违背常理,也难怪会引来诸多小学生的吐槽了。
虽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本意是打破“阶级观念”、打破“门第观念”,更表达出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但再看小学生们的吐槽,也可谓是很中肯了。
但也侧面反映出,当代小学生的思想更加端正且独立,对传统故事并不是一味的背诵,而是用清醒的思维去看待,同时批判故事的不合理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很简单的道理,但真正想要做到,光靠小学生一个人是达不到的,还需要家长注重家庭教育,老师注重学校教育,才能够传输学生更端正的三观。
小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课本故事?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引导
小学生的想法更加个性且独立,一方面源于家长的思想更先进,一方面源于网络信息的推动,而当学生对故事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客观的看待,并且给予适当的引导,以免学生想法陷入“牛角尖”。
虽说大多数的古代传统故事,离不开“孝顺”二字,部分还是穷书生笔下的美好幻想,他们整天郁郁不得志,只能将“幻想”寄托在作品之中,但归根究底不过是“幻想”罢了。
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学生时,切莫“照本宣科”的搬读,那意义并不大,毕竟学生自己也会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冰心奶奶传输给学生们的真理,学生通过不断的读书,自然而然也能够提升思想与格局,并且明理增智、乐思好学,而不是只看到书本上的浅显话语,一知半解。
当学生的思想更加个性,且带有一定的批判性,那也意味着学生的想法更加独立且成熟,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家长和老师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努力跟上学生成长的脚步,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
写在最后: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故事所传递出来的想法也并不相同,小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本就是一件好事,家长和老师也要加以重视,并耐心讲解知识和道理,可别不以为然。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