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有网友爆料,其向吕梁孝义市教育科技局局长反映问题时被爆粗口,引起广泛关注。下午,当地责成教科局作出详细情况说明,作出深刻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源自九派新闻)
我们详细拆解网传电话录音,看看究竟谁是谁非?
家长向局长反映情况,称一二年级学生现在需要填写“成长档案”,不知道是学校的行为还是教育局的行为?
局长回答,是统一安排。
家长说,一二年级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弄这个“成长档案”毫无作用!并且要求必须彩色,黑白的都不行,还要求打印出来,这种行为符合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吗?
局长询问其孩子就读什么学校后,说“知道了”!
关键来了,家长说,“正经做(事),不行了举报你们,去地区(吕梁市)评理去。”
局长不淡定了,爆了粗口cnmb。家长说,嘴巴干净点!随后两人争吵。家长称要举报局长,局长说,“你爱找谁就找谁去”“我啥也不怕”。
从录音内容看,这是一起典型的带着情绪沟通,导致沟通不畅。说简单点,就是话赶话。
成长档案的设立有无教育意义?有,可以帮助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方向。但是家长不懂,用自己的理解判断毫无意义。对局长来说,这就是在否定教育局的工作,局长当然不高兴了,但是忍住了,没有向家长解释成长档案袋的意义。
局长问清了是什么学校之后,回复一句知道了。这是局长常用的话术,一般是表达“我再去核实一下”的意思。但是家长没有听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威胁要举报。
一次被否,一次威胁,导致局长情绪失控,爆了粗口,随后两人话赶话,开始争吵。
家校沟通不畅,始于家长认为教育是服务业,老师们选择忍。
教育是个专业的活,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可是,在家长眼里,教育是服务业,我认为你做得不对,你就得按照我的意思来做,不然我就去投诉。例子就不举了,详情可参加教育人的文章《女教师一学期被投诉10多次,理由五花八门,想想都好笑》。
这两种心理产生了冲突,就导致现在家校沟通不畅,家校冲突不断。这不是好好说话的问题,是两种不同心态的问题。
老师们理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所以,老师们遇到家长气势汹汹的指责,选择耐心解释,争取让家长理解其教育意义,没办法,家长不理解就不会配合;遇到家长放言举报投诉,选择笑笑或默不作声,老师们知道,这是家长的权力,老师只能忍。
但是这位局长同志,貌似没有学校工作的经历,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先指责,再威胁,最后举报的某些家长的沟通套路,忍不住了发飙。
教育人结语
家长反映问题遭教科局局长爆粗口,反映了目前家校沟通中的主要障碍,在于家长把教育当成了服务业,把自己当成了教育权威,动辄指责投诉,恶化了家校关系。家校沟通,应该努力以理性、平和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声音。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我们才能增进理解,共同解决教育环境的问题。
当然,局长的做法一定是有问题的。虽然面对质疑和威胁可能会让人感到压力和不满,但作为公职人员,应该以冷静、理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情绪失控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损害公众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和尊重。就像当地回应的一样,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