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随着相关项目敲定,这笔资金在12月开始陆续下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项目和国债金额,商有关部门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一批项目清单,近2900个项目。据此,财政部日前已下达第一批资金预算2379亿元。
按照此前部署,今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资金中,今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底前或还将有2621亿元国债资金将下达。
此前财政部明确了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有八大投资方向,而首批2379亿元国债资金主要聚焦其中的三大投资方向。
这具体包括了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1075亿元,涉及项目1500多个。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254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0亿元,两者涉及项目1300多个。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副司长魏高明介绍,此次下达的1254亿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将用于支持全国1336个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及修复灾毁农田共5400万亩。
那么这些国债资金具体怎么用?
以上述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为例,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介绍,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补助标准低,成为突出难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结合此次增发国债大幅提高了补助标准,亩均投资补助从1500元左右提高到2400元左右,并明确地方出资部分主要由省级承担,确保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用好一亩。
另外,上述1254亿元高标准农田补助资金,还优先支持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并制定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近日公开表示,将加快推进其他领域项目审核,成熟一批,下达一批,力争尽快下达完毕。对已下达项目,将加快资金拨付使用,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出台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调度,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地方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建成,发挥效益,切实增强受灾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下一步将根据项目审核情况,分批下达其他领域国债资金预算。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加严格的要求,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确保将资金用出实效。
此前财政部表示,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