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打造“六级”家长学校体系,促进医教结合

新闻资讯2023-12-18 20:30:44橙橘网

成都七中打造“六级”家长学校体系,促进医教结合

记者丨许雯



“成绩不该充当孩子成长道路的宣判书,更不该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肇事者’。”
“每次学业水平检测都只有一个‘第一名’,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做了自家娃娃的天敌。”
“家长输出什么样的能量,孩子就会接受什么样的能量。”……

前不久,一封由成都七中教师团队执笔的《致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以其娓娓道来的温柔笔触和一针见血的亲子关系剖析,加上极具实操和指导价值,迅速刷屏成都教育圈和家长们的朋友圈。

这封信发出时,恰逢学校半期考试放榜时,显然,这不是一次巧合,而是学校为家长和学生安排的一次心灵疗愈。在一封信的背后,亦是成都七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成都市聚焦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先后出台《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成都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此背景下,成都七中携手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立体网络,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主动、社会参与的“政校家社”心育共同体,为学生心理健康护航保驾。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 (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也就是说,每5名孩子中就有1名患有抑郁倾向。另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抑郁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也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至20%。

青少年身心健康关乎国家发展活力,关乎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系列举措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身心的伤害,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学生发展中心外景图

成都七中心理教师梁振介绍,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它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支撑,很难识别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学校在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面临着更加具体的难题。比如,即便是同龄学生具有普遍、共同的心理特点,但因每个学生成长环境、背景,以及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期待的不同,学生所呈现的心理特点千差万别。

事实上,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不足、心理健康教师由行政人员或德育教师兼任等情况不在少数。成都七中副校长马健表示,尽管成都七中专职心理教师数量符合教育部要求,但面对数千学生的体量,个位数的专职心理教师仍是凤毛麟角。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多,变化多,且涉及众多专业难题,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马健谈到,这是学校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之初就达成的共识。为此,成都七中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主动、社会参与的“政校家社”心育共同体,以多方合力共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成都聚焦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先后颁发《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成都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旨在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马健介绍,成都七中积极响应政策,通过“学生开学,家长会先行”、放缓开学节奏、减少在校时间、成都市ABC学校辅导员培训、心理普查、一生一策等形式,缓解学生心理负担,同时,集中全校教师力量,做好护“心”使者。截至目前,学校外聘心理咨询师3人,取得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A级证书的专职心理教师4人,另有约140名教师取得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B级证书,80余名教师获得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C级证书。

不仅如此,学校以“表达性艺术疗法”为理论依据,以“1+12”心理团辅为课堂模式,开设了积极心理学、青春期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三大特色课程,并称为“1+12”表达性艺术心理团辅的心育模式,即1位专业心理老师+12名左右学生,每班分成4-5个小组,按照两周一次的频率行课。据悉,该模式自2007年创立以来,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表达性艺术心理团辅之卡说半期考试

作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梁振坦言,虽说团辅以课堂为平台,课程为依托,但“心育”并非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在聚焦学生情感体验、情绪表达、认知行为调整、关系建立等心理活动参与。具体来说,以关注自我认识、情绪管理、适应、优势能力、支持系统、人际交往、边界冲突、考试焦虑、目标管理、生涯规划、家庭沟通等为主题,通过沙盘、绘画、卡牌、团体游戏、舞动、鼓圈、戏剧等心理学工具开展多样化教学,从而实现“育心”目的。





减压团辅:彩虹人生

在此过程中,学校还根据学生常见10类心理困扰,为每类困扰提供3-5种消除困扰的“锦囊妙计”,并制作成卡片,学生根据需求自取即可,缓解学生轻微焦虑的同时,也尊重他们不想被打扰的隐私。同时,给每位学生发放“心理热线”卡,当遇到心理困扰时,有24小时专业人士为他们护航。

梁振表示,考虑到中学生面对的升学困境,学校采取录制“学长说”的方式,以过来人视角向学生传递面对学习生活中困扰的方法,并采取送给学生考前、考后一封信,帮助学生调整考试心态,同步又汇编《情绪自我照顾手册》,让每位学生成为自己的情绪掌握专家。“学校还创立了心育‘陪伴计划’,邀请学科老师、心理学研究生担任学生心理‘陪伴导师’,固定关护有需要的学生,让学生的情绪表达有出口。”



心理“解忧锦囊”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家长也是心育共同体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以学业指导、心理健康、人格品质培养、生活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为家长学校的核心内容,引导家长主动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

据介绍,成都七中研发出6个年级的“六级”家长学校体系,打造“三维”家校共育模式。聘请华西医大、西南民大、川师大、西华师大等家庭教育专家成立家长学校专家组,全面参与学校家长学校工作。期间,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一线教师经验分享、家长沙龙、优秀家长经验分享、校友分享以及发放家长读本、书刊杂志、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理念、教育方法等。

据统计,每学年举办讲座约32次,至今25届近500场,家长沙龙约5次,接待家长咨询约70余次,并编写家长读本《和孩子一起成长》,同时借助公众号、网页等新媒体载体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料等,前不久成都七中刷屏朋友圈的《一封信》则诞生于此背景。



“身心舞动”团辅小组汇报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更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马健表示,学校重视医教结合,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等专业医疗力量,发挥医教联动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包括借助华西医院专业测评系统,定期开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回访、咨询,着力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同时,邀请医院专家、大学教授、心理学领域专家为家长和学生开展讲座,科学普及如何识别常见心理问题、怎样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等方面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都七中进一步加强了与卫健系统的合作交流,促进双方对话、增进协同共建,构建了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医转介机制,共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