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22年,一步一脚印,成都老师用实际行动拓宽教育边界

新闻资讯2023-12-27 20:31:03橙橘网

从业22年,一步一脚印,成都老师用实际行动拓宽教育边界

记者丨樊英 图据受访者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从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研学在教学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在那之前,市场上的研学产品一片繁荣,但优质、精品,真正称得上“课程”的研学产品,却需要家长慧眼识珠。在那样的背景下,当时在金苹果当幼儿园园长的周虹,决定转型做集团自己的研学产品。



自2015年成立“行走课堂”至今,9年间,周虹陪伴着超过10万名亲子家庭和大小营员,行走在山河湖海、城市与博物馆,带领着团队,创建了金苹果无边界教育空间创生体系,研发了6大系列,100多个丰富的课程,书写了上千份教案,研发了几十种行走课堂和营地活动中独有的教学材料和游戏玩具(竹板凳、竹子笔筒、肥皂盒汽车、儿童木制滑板车等等)。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每一次活动的亮相、每一段实践的探索,都是周虹对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尝试,用真实的一步一脚印,拓宽着教育的边界。



2001年,周虹从成都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来到金苹果学前教育做了一名英文老师。回忆当时的就业,父亲也对她的选择表示了不解,那时候,幼儿园老师里中专生还是占多数,而且她学的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但是周虹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我大学学了英语和日语,当英文老师从专业技能上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最打动我的,其实是金苹果学前教育的理念,‘为一个尚未诞生的世界培育新人。’”



周虹说,有一份学界很知名的调查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对世界教育发展和各国教育政策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经发布过该报告。她读大学时就对这个教育理念非常认可,认为教育就该立足于当下和未来。2006年,她开始担任金苹果儿童美语培训学校校长,开始了系统的学前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和尝试。在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她深知语言学习需要浸入式的情景,因此,开创了户外英文沉浸式体验营和冬夏令营。这给她后来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随着办学的深入,金苹果人发现,园所那方小小的天地很难培育出鲜活完整的儿童。因此,必须打破园所的物理边界、课程边界、人际边界、物我边界,引领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主题场景,聚天地大美,为孩子创设一所无边界的学校、一个行走的课堂,给予孩子万物的滋养。那时候,金苹果的幼儿园已经在成都拥有较高的家长认可度,而众多家长,对金苹果怎么打破幼儿园学习边界这件事,也有着很高的期待。2015年,周虹从园长转型,参与筹建金苹果“行走课堂”。在周虹的规划里,行走课堂倡导突破学习的空间、关系、角色,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让孩子在广袤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实践学习。





“我至今记得‘行走课堂’的第一堂课,叫‘花的邀请’。我们请到了四川大学相应的专家学者来给课程的学术进行把关,那种区别于当时市场上简单的‘春游’‘秋游’的真正研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自己都很激动。”“行走课堂”正式运行后,作为负责人的周虹也与同事们一道,踏上了一场与孩子携手走向世界、领略天地之美、体验多元文化的旅程。从三亚的热带丛林到北京的鼓楼白塔、从“东方之珠”香港到“狮城”新加坡,她将世界作为孩子们的成长课堂,在“以自然为师,以万物为友”的理念下行走于城市、乡村、自然与博物馆之间,用脚步丈量着广袤无垠的大美山河。



凡是曾经参加过“行走课堂”的家长都知道,每一次活动名额,甚至需要“秒杀”,受欢迎程度在研学市场上看起来难以置信。这是一份“看上去很美”,但做起来很累的工作。每一次旅途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总是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可能性”与需要细致衡量的细节——上下车地点如何确定,行走路线有几种方案作为备选,在建筑物中带孩子乘坐直梯还是扶梯,活动线路中是否分布了足够的卫生间,孩子们何时饮水、擦汗、穿脱衣服……在不同的场馆与景点之间,周虹和团队成员始终在探寻“既能够满足孩子发现与探索需求,又能兼顾游学团队安全有序”之间的“黄金分割点”。





2016年,金苹果云上森林营地启动创建,周虹依然是创建的“元老”之一,她甚至很激动,“如果说,‘行走课堂’让我们明确打破了教育的边界,那我们自己营地的建设,是让梦想有地方生根、实践,有太多课程想在营地实施了。”创建期间,无论是基建准备还是环创设计,都能看见周虹专注而忙碌的身影。对待营地,她就像在期待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早在营地还处于开发阶段时,周虹就已经成为了这片希望田野的常客,她每天会开很长时间的车,亲自去现场探访可供利用的动植物资源,思考未来的活动与课程如何与眼前的草木山川和谐相融。在难得的休息时间,周虹也会浏览各式各样的自然户外类短视频、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不断扩充思维边界。





在周虹的规划里,云上森林营地,孩子们有100种成长的可能,“行走课堂”的对象,也不仅局限于金苹果自己的孩子,3到12岁的孩子们,只要对自然教育、教育实践感兴趣的,都可以报名。为了筹备“行走课堂”在营地的各类活动,她会提前向当地的农夫“取经”,了解、规划哪些作物适合孩子进行种植与收获,哪种耕作布局适合孩子们高效参与活动,哪种活动方案能够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思考,如何将音乐、艺术和劳动相融合……周虹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总会亲自检验每一条活动路线与流程环节的“含金量”。当孩子们在自然之旅中尽兴探索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脚下的土地上,早已布满了周虹对教育精益求精的鲜活足迹。



专业课程和深度教育体的打造,除了核心课程体系和强大导师队伍之外,还需要依靠与外界资源的高效联动,实现良好的营地教育循环生态。除了自己的投入和努力之外,云上森林营地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周虹多方奔走、拜访,联动了大量自然生态、非遗传承、国际交流、新闻传媒等多领域专家资源,力图提供儿童艺术、户外探究及更多专业的自然教育课程。9年间,在专家的支持下,周虹和同事们研发了6大系列,100多个丰富的课程,书写了上千份教案,研发了几十种“行走课堂”和营地活动中独有的教学材料和游戏玩具。



“行走课堂”和云上营地特殊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她在工作中需要多方协调和进度追踪,周虹计步器上的最高纪录一度达到40000步以上,大约28公里。熟悉周虹的人都知道,在她的车上,你总能找到好几双沾满泥巴的鞋子。考虑到孩子们喜爱昆虫,也对昆虫的生长环境充满好奇,天生对“虫类”有些忌惮的她主动担当“昆虫考察队”的排头兵,积极带领专家和老师一道跋山涉水,在营地周边植被繁茂、昆虫聚集的自然环境中开展考察与探索,商讨课程的构思和设计。“对我而言,这何尝不是一次‘化茧成蝶’的历程。”

营地在大邑,游学营地的活动总是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在周虹的家人们看来,她从事的似乎是一份没有假期、且经常不在亲人身边的工作。“他们会抱怨,有时也会劝我,干嘛不找个朝九晚五的正常工作呢?”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周虹内心虽有愧疚,但总是一笑置之,“就像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说的那样:我所收获的,是我所种下的。



周虹说,人们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时,往往很少提及自己的幼儿园老师。这是一个最容易被遗忘的教师群体,因为6岁前的记忆本身就更容易被遗忘。而周虹从幼儿园老师转到研学,就更是没有存在感的一个群体了。“营地课程和幼儿园不同,孩子们在这里不太容易与老师们长久相处,很多时候,一场活动结束后,就真的很难再与孩子们相见了。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或许有些伤感和残酷,但我们不遗憾,只要能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埋下一粒种子,留下一点烙印,我们就满足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