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海珠区又有动作了,五个教育集团发生调整,其中五中、南武、九十七中、四十一中这四个教育集团分别新增了初中成员校。
有家长让我分析一下变化。其实简而言之,集团化的目的就一个词:均衡,本质上还是我昨天文章的论点,没看过的可以顺带看看:。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集团化第一反应是“没用”,但正如我之前在讲荔湾区集团化的文章和《讲三讲四系列》视频所说的一样,都一潭死水了,反正不会更差了,此时作出改变为何不欢迎呢?
什么资源共享你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但有一点是白纸黑字写在报考指南上的,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成立教育集团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按集团内农村初中学校和集团内上一年中考总分平均分低于全市中考总分平均分的初中学校的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考生数 30:1 的比例,确定直接分配给集团内相关初中学校的名额分配计划数。
这是一条实打实的,能让集团内弱校受益的规则。只要满足这个条件,该学校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该集团额外的名额,妥妥的帮扶了弱校。
在2023年名额分配最低控制线下调了20分后,流标率大大降低,更令这些额外得来的指标意义更大。不要觉得自己成绩一般,这个额外的名额也轮不到自己,正是由于名额是额外的,你原本竞争不过的对手,可能就因为用上了这个额外的名额,不成为你的对手了。所以它对这所学校的多数学生其实都有益处。
哪些学校是幸运儿?有官方数据,下面两张图分别是2023年和2022年老三区获得额外集团名额的初中学校名单。
2023年
2022年
仔细对比分析一下这两份表格,还是很值得玩味的。
最受益的学校,无疑是广州市东风实验学校(原东环中学)。因归属执信集团,学校平均分达不到广州市平均分的它,连续两年获得了额外的7个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名额。
要知道,获得省市属学校的名额比例已经只有4%出头,即原本大概每25名额考生才可以获得一个市属学位,约200个名额考生规模的东风实验,原本应该只有8个省市属名额,如今差不多翻倍,而且多的都是执信的名额。
曾经的东环你爱理不理,如今的东环你高攀不起。
在东环之前,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天胜校区)是另外一个最大赢家。19~22年,作为省实集团成员校的它,连续四年获得额外的省实高中名额。
那些年,但凡碰到省实越秀,并且在校内成绩不错的学生,我一律鼓励他们名额分配填省实。由于这几年名额分配限制分数线标准还是“三年均分下降20分”,所以每年都有不少流标,简直暴殄天物。
这里就延伸到第二个值得分享的点,即23年为什么没有了省实越秀。原因很简单,它22年的中考平均分已经超过了广州市平均分,所以23年不满足“弱校”标准。
从满足标准到不满足标准,恰恰就是这个政策起到作用的例证。越来越多人觉得省实越秀的名额吸引力大,发现折腾到名校,到头来可能还不如当时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考到的高中好,那何必折腾。
下一个论断,东风实验中学未来两三年内也必然会从这个表格上消失。不用怀疑,这就是因为它整体水平的提高。整体水平提高,就是因为有更多高水平学生的家庭选择它,而选择它就意味着小学阶段不需要再为了民校而卷得飞起。这难道不是集团化带来的好处吗?
2023年,全市共有75所集团弱校,获得合计466个集团核心校高中的额外名额。由于非中心城区的学校平均水平更低,所以更多的名额来自这些区域。
虽然多数关注度是更为人所熟知的核心区域的学校,但是不要少看了这些你们不关心的名额,这些初中弱小的学生,受益于名额分配,能够有更大的机会到资源更优的示范性高中学习,说不定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另一方面,看看上面的两个表格,我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同一集团有不止一个高中校区的,这些集团内部弱校额外获得的名额,是如何分配的,依据是什么?
这两年,真光、十六、五中、南武这四个集团给到的额外名额都是非本部校区。倒是培英中学和邝维煜纪念中学给到录取分数较高的本部校区(培英给的是白云新城校区)。
给哪个校区,以什么为标准,我没有在报考指南或者其他相关文件上找到相关说明。
尤其是老三区这四个名校集团,都给到了集团内相对低分学校的名额。难免给人一种“好嘢留翻自己,猪头骨先益你”(好东西留给自己,可有可无的才便宜你)的感觉。
虽然我常常替学校和教育部门说话。但公道地讲,这些学校多了一个校区之后的一些行为,例如众所周知的有前提的包捞签约,以及本文这个很少人关注的“猪头骨名额问题”,以及在招生等某些地方的一些蛛丝马迹,真的很难怪大家在听到集团化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负面的,想到这些学校集团化是别有用心的。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出发点是好的,执行起来不加监管很难保不会“走样”。所以我一贯主张,对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给点耐心和宽容,但遇到不公的事情,也应该挺身而出进行监(jv)督(bao)——比如那些占了自己名额的挂读生,这样做既是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也让这些违规的人不能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