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司马南调转枪头盯上了潘石屹,发力点有两处,一是潘石屹转移资产,把国内众多的固定资产换成了现金转了出去,只留下了不值钱的水汽瓦块;二是暗指转钱出去存在外汇方面的违法犯罪。
不得不说司马南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和当年盯上联想和柳传志一样,先从商业入手慢慢拓展到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犯罪上。这招很好使,一下子就把围观者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支持者蜂拥而至。
当然,司马南这回说得有一定的道理,SOHO创始人潘石屹确实做到了不仅跑了和尚,顺带把庙也带走了。更加牛掰的是老潘早就在国外建了新庙。
SOHO中国是国内第一批房地产开发商,恒大、融创、碧桂园们刚发展起来的时候SOHO中国已经是国内商业地产的佼佼者了,这家企业的巅峰期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除了与商业地产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外还同潘石屹的主动缩小规模有关。
经历高光后的2014年潘石屹第一次出售位于国内的地产项目,当年2月以52.3亿元出售位于上海的两个商业地产项目——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9月出售44%的凌空SOHO股权套现30.5亿元。
2015年至2018年老潘加快了套现速度,位于外滩的地王、虹口SOHO、SOHO世纪广场、凌空SOHO剩余股权均转卖于人。累计回笼资金超过285亿元。
2019年第三季度SOHO中国一口气又卖掉了旗下11个项目。
卖掉大量项目让SOHO中国拥有大把现金,潘石屹是如何处置这些资金的呢?答案是在还在投资。
早在2011年潘石屹靠着从SOHO中国获得的现金分红买下了美国曼哈顿广场旁的戏幢大楼,花了7亿美元;2012年又斥资7亿美元拿下曼哈顿公园大道广场49%的股权;一年后的手笔更大,花14亿美元买下得到40%的美国通用大厦股权。
投钱购买固定资产还不过瘾,潘石屹为了融入美国上流社会开始“捐校”。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不久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以个人名义为母校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的事情吧?潘石屹也捐钱,只不过捐助对象是国外名校,先后向哈佛和耶鲁捐款1500万美元,并拿出1亿美元在哈弗成立基金会。
老潘的儿子小潘靠着父亲的“钞能力”顺利进入全球顶级高校哈佛大学。
此外,2021年潘石屹差一点就彻底把国内的庙全部带走了。
SOHO中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潘石屹家族拟出售近55%的股份并套现142.8亿港元,交易完成后老潘夫妇将从控股股东变成仅持有9%股份的小股东。
“遗憾”的是这笔收购最终因未能获得我国反垄断机构的批准而告吹,潘石屹没能彻底撤离中国市场。
买卖自由,没有人能够在这上面挑潘石屹的毛病。不过,我国目前依然对资本性项目实施管制,潘石屹卖资产后的部分资金是如何汇出国内的呢?司马南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直接定义为“违法犯罪”的行为。
任何针对违法犯罪的指控都需要讲证据,不能靠猜,同时潘石屹到底有没有问题不是司马南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以司法机关的结论为准。所以绝不能直接扣帽子,当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SOHO中国没有留下“烂尾楼”。
前文说过SOHO中国最牛的时候是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2014年开始“缩量”,出售资产的同时大幅减少开发投资,从企业资产规模上能够看出端倪。
2014年6月底SOHO中国的总资产规模达到814.1亿元,达到历史高点,今年年中为689.2亿元。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也没什么吗,从814亿下降到689亿元而已。大家要知道2014年是十年前,当时的房价远没有现在高,即便商业地产的涨幅没有住宅高但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涨个百分之六七十是有的。
换言之,2014年的814亿元资产(主要是商业地产)放到现在怎么也得有1000多亿元了。
2014年至2020年是中国楼市的黄金年代,诞生了大量巨型房企,他们靠着杠杆让自己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绝大部分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有的在90%以上,也就是属于公司股东的财富不到总资产的10%,剩下的全是欠别人的负债。
SOHO中国的杠杆不高,最近几年均在50%以下。这样的杠杆率有多低?比华为还要低。
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反正SOHO中国没有疯狂加杠杆,采用高负债高周转打法积累高额负债,最终因房地产信贷政策变化而留下烂摊子。说实话对普通人来说潘石屹的钱是怎么来的,有没有转到国外并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或者说不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建造的项目有没有“烂尾”与购房人息息相关。
从这一点上来说老潘再精明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远比许家印们要小得多。
另外一方面,紧盯潘石屹外汇问题的司马南老师是不是应该向大家解释下那套原本不承认、后来被网友挖出美国房地产税税单证据的小房子是怎么回事。
当时的外汇管制比现在严格多了,投资美国小房子的钱是怎么转出去的?亦或是司马南老师或其家属本就很早在美国赚钱,资金根本没进入到国内?
不知道北京东城区居民、知名大V于力先生何时给支持者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