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陈锋 见习记者 李娜 北京报道
岁末年初,有无丰厚的年终奖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成绩的指标之一。决策层推出合理的奖励方案能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成为外部人员眼中的“别人家的老板”。上市公司的主要奖励方式往往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形式出现,2023年A股市场的情况如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2023年A股一共发布了747份股权激励方案,其中671份已经实施,50份处于董事会预案状态。另外,年内共有212份员工持股计划出炉,并且因定价、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受到市场关注。
科创板及创业板占比超六成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A股共发布了747家股权激励计划,其中147份采取期权模式,仅有3家采取股票增值权,其余均采取第一类或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方案。
从板块来看,主板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281份。其中,采用一类限制性股票的179份,期权激励101份,仅有一家激励标的为股票增值权。
创业板发布股权激励计划259份,科创板180份,不过,创业板和科创板激励方式主要以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为主。其中,创业板发布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87份,科创板发布153份,均占了极高的比例。
这是因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于2019年下半年在科创板推出,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其被推广至创业板。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兼具折扣和出资时点优势,逐渐成为创业板及科创板的主流股权激励工具。
北交所的27份计划中,一类限制性股票占了14份,其余全是期权激励。据悉,北交所不适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但允许股票期权的定价低于市场参考价。
总体来看,年内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中,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占比近六成。对此,万联证券资深投顾屈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新型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增长空间明显提升,包括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等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未来成长与员工深度绑定。”
从比例来看,雪榕生物以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16.23%高居榜首,其激励标的物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采取方式为上市定向发行。
另外还有4家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超过10%,分别是零售业的吉峰科技、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格利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飞鹿股份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的泰德股份,激励方式有期权和一类限制性股票。此外,有近500家上市公司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超过1%。
总量下降背后的几大原因
不过,从总数来看,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仍较2022年减少了114份。
在屈放看来,主要受以下几点影响:首先是,前几年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目前仍在实施中,抑制了2023年数额的增长;其次,二级市场低迷表现不利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甚至出现了二级市场价格远低于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价格,使得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积极性不高;再者,减持新规等对未来股权激励计划的减持确定了标准,也促使上市公司更加全面谨慎地制定股权激励计划。
据悉,减持新规发布之后,由实控人控制的有限合伙型主体的减持行为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此外,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前景时,倾向于减少成本支出,因此,一些企业可能更加谨慎地考虑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以免增加财务负担。”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则向记者表示:“随着员工群体多样化和职业发展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传统的股权激励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员工的需求。未来,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制度设计。其中,长期激励的发展与短期激励相比,长期激励更能够激发员工的长期创造力和积极性,例如股票期权的授予需要满足一定的持有期限,以鼓励员工长期关注企业的发展。”
三一重工推超7000人持股计划
作为另一种激励方式,员工持股计划也受上市公司追捧,2023年A股共发布了212份员工持股计划。
持有人数最多的是三一重工,股票来源于上市公司回购,共有7131人持有,员工认购比例达到95.69%,其余是高管认购。据悉,三一重工连续四年推出以奖励基金为资金来源的员工持股计划。
居然之家在今年2月推行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已回购的股份,股票规模为不超过423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65%,该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数达到了6000人,员工认购比例90.22%。
对于上市公司激励方式的区别,屈放对记者表示:“股权激励计划主要是针对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而员工持股计划则是针对广大基层员工;相对于股权激励计划往往伴随着业绩经营指标才能实现,而员工持股计划则没有硬性要求。”
此外,屈放称,员工持股计划不涉及较多纳税问题,而股权激励则是在行权日后必须缴纳足额的个人所得税;同时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的股份额度往往较少,其行权价格较股权激励计划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多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被市场关注,主要原因是其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等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进步,预计未来相关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