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留学生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国内,有的是短暂的过个假期,有的则是在进行人生的下一步打算...大多留学生在回国之前都是满揣着期待的心情,希望能在回国的短暂假期里“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然而很多留学生发现,过了刚回国的那阵开心之后,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了...不仅有妈妈的嫌弃,还有自己的迷茫,明明离家没多久,可是好不习惯?!
From Panopath过来人留学
微信号:Panopath_liuxue
刚回国是哪哪都开心,首先当然是疯狂喝奶茶!!!
在国外动不动40人民币一杯的奶茶,令人望而却步的外卖配送费以及服务费,去餐馆吃饭需要自行在菜单价格上加上的税费与小费,直接让我丧失奶茶,当然更可怕的是有些国家奶茶店少得可怜,别说奶茶自由了,那是“奶茶荒漠”。
然后就是“疯狂美食天天炫”,真羡慕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
比起外国昂贵的物价以及不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调味,中国琳琅满目的食物简直就是天堂。
还有的小伙伴表示“回来不点外卖感觉像亏了”...
除了饮食方面以外,还有出行。在国外,我是徒步达人、公共交通爱好者,什么寒风烈日完全打不倒我!!!在国内,八百米需要一辆滴滴...
毕竟lyft和uber短距离出行一次基本在15美金左右,而国内打车软件不仅起步价便宜还有各种出行优惠券选他!!!
当然网购的机会也一定不能错过!!!
在国外,网购不仅配送超慢,商品数量还异常稀少,直接抑制购物欲。尤其在我花高价购买了“made in China”的小饰品之后,冤大头就是我!!!
=-=当然回国之后,还要美美享受夜生活,月亮不睡我不睡!生活在超大型城市的留学生一定理解夜晚的城市有多么危险,路上随处可见的流浪汉以及黑暗的街道让人放弃了对夜生活的追寻
国内夜生活不仅安全还丰富,还会在夜店里蹦迪的时候遇到一些同在国外的小伙伴~因此留学生们一回国朋友圈基本都是“夜生活约起”的消息。
然而习惯了这样的愉悦之后,烦恼也随之而来。
虽然才出国几年,但是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交圈的变化以及国内的飞速发展...整个儿一不适应。
01、消费的反向culture shock
好不容易习惯了花外币的感觉后,回国人民币结算有时甚至需要习惯一下换算回外币,紧接着感叹一句“真划算啊”,或者是“国内物价也涨了哎”。
由于已经习惯了花信用卡或是apple pay,回国之后看着自己余额空空的的微信和支付宝,在支付的时候总要担忧一下“我到底还有多少钱”,在询问能否信用卡付款被拒后有时也会被反向culture shock一下。
还有扫码点单、优惠券、直播间购物,学不会,完全学不会。别人的瑞幸9.9,我的瑞幸20+。
02、语言退化
留学之后成为了“0国母语拥有者”,中文水平显著下降,英语水平也不见得很好...满口的“sorry”“excuse me”“thank you”,还有由于在国外经常用一些英语/当地语言代替一些专有词汇(比如说最常见的ddl以及due),以及使用英语短句来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常见的比如说I'm literally shocked)导致各种中英文交杂,被某些人觉得“你是不是在装”???
有时候,和国内上大学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时,由于学习的语言不一样有时竟不知道对方居然在和自己说同一样东西。在与不懂英语的父母交流时,习惯性地想要使用一些单词时总要犹豫两秒,转换成中文再说出口。
03、被judge
每次介绍自己的留学经历,就会遭遇一堆刻板印象的洗礼,尤其是“有钱&不学无术”,还有因为看了PDF觉得我们留学生私生活混乱的...莫名其妙,我就成“纨绔子弟”了。
还有各种“你回国就做这个啊?”“留学回来工资这么低啊,对得起留学的钱吗?”“你们在外面是不是经常喝酒蹦迪啊”...的问题,感觉有被冒犯到,还不好反驳。
04、date被误会是海王
社交平台上经常看到帖子“谈恋爱别找留学生,尤其是英国的”,在网络上到处疯传的pdf带出了类似的舆论,以致于我无辜躺枪。
当我提出“date”时,进一步“坐实”了我的渣男形象。还有提起“我是留学生”的时候,别人给我回了句“不好意思,我是认真谈恋爱,不想玩,你找别人去吧”
05、生活节奏快,薪资水平远低于国外
习惯了外国商店每天下午五六点关门,十点基本街上就没有普通小店开着了,回到国内,看到到处都是灯火通明的样子,即使是半夜写字楼依旧长明,尤其是其中还有我加班的灯光的时候
虽然辛苦,但是钱也没有赚多少...美国加州的最低时薪是16刀一小时,打工的底薪是2400刀,而国内,我只能赚2400刀的一半别人都以为我是留学生不差钱,其实我是赚不到钱。
每次一看到这个话题,总会有人在评论区留下“才出去几年这么装”的评论...然而,我们确实是真实的不开心。
据我所知,大部分留学生回国都有四种轨迹——
1、回国继承家业或者从事家庭相关行业
这种就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种“家里有矿的富二代”。他们出国完全是镀金+兴趣,回国无需担心求职、职场问题,直接继承家业或者在长辈帮助下,从事相关行业。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去学着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准备好未来承担这份责任。
2、拿着title去找工作
这是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处境。在毕业之后,拿着自己新鲜的学历以及应届生身份回到找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学校在国内认可度不高的话,那更是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面对着无穷无尽的简历投递,面试等等。
3、创业
能力强或者对求职期望低的同学选择的一条路。拿着一部分启动资金,或是白手起家创建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或者公司,一般这类同学在在校时就有过创业经验。
4、留学顾问
总有人调侃说留学生的尽头是留学顾问,带着各类名校毕业的title去做留学顾问的留学生比比皆是,其中一个原因是留学顾问的业务留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去给未来的留学生做顾问自然是轻车熟路,但是许多人选择做留学中介也是因为自己没找到完全合适的工作,本质上还是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除了第一类人有人保驾护航承担风险外,其他三种都承受着就业压力。
其实我们听到的大部分不开心的声音都涉及到一个情景,那就是——身份转换:学生到职场人。
读书时,虽然面对着学业压力,但是大部分同学而处于被家里供养阶段,除了自己的事情也不用操心其他。而等到了工作之后,求职、工作任务、职场关系等压力随之而来,我们也再不好意思去在经济上求助父母。也不会再有人无限度的包容你的小缺点,以前最难过的事也就是和小组成员撕X,现在动辄就得被批评。
没钱没时间,还有一堆糟心事,这个时候总会想起留学时无忧无虑的岁月。
除此之外,还有外界对留学生身份的期待——
求职时
在递交了精心修改措辞了无数遍的简历后,在简历关就被刷了下来,询问HR得到反馈“不在target school”里面。更为心碎的是在北美提交工作申请时,有时都没有提交简历,当系统问是否需要sponsorship,如果回答需要sponsorship的话会被自动拒绝。
家庭聚会时
在北上广好不容易找了个月薪10k的工作,过年的时候被亲戚询问“留学费用几年能挣回来”,这时只能苦笑一下“我也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能挣回来”,表面上豁达,实则心中暗暗担忧着自己是否有能力挣回父母花在自己身上的钱。
吐槽时
发个小红书吐槽秋招,有人在地下非常真诚的评论“为什么你都去留学了还要担心找不到工作啊”,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求职的方式有时不止投递简历,还有network以及善用各种学校资源,而这一切并不会有人主动教给你,都需要自己去琢磨学习。
当然,还有自己对留学生身份的错估——
留学前,信心满满,总觉得留完学,高薪工作任我挑,没想到,留学后,找不到工作了!!!
除了这些问题,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内真的太卷了,不光卷,还就业寒冬...我和HR,都在找,她找人,我找工作,然而我们没见过。
留学前的我,以为留学之后的我会成为华尔街精英;留学后的我发现,我不仅留不下来,还回国从事了我根本想都想不到的工作,比如村委书记、高级保姆、小镇做题家...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少走20年弯路的感觉
除此之外,甚至许多留学生都开始考虑当“高级保姆”——当然这个职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进入这个市场的竞争者简历大多写着“985毕业”,“海归”,“硕士”,“英语八级”,“教师资格证”等等,其中不少都是海外大学毕业,他们需要承担辅导学业,健康管理等等职责。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多元环境+各种乱七八糟的自由”
对比国内,生活在国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拥有非常多元的环境,你可以在同一个社区内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火花。
同时,由于外国的文化更为开放,个人主义的风气更浓厚一些,因此如穿衣自由等各种自由都会更开放一些,走在路上着装比较“另类”或是传统更不容易被judge,也不会听到别人的指指点点。
在国内,不化妆出门可能会被外貌PUA;染了个鲜艳的发色可能会被长辈苛责;对新生事物非常喜爱可能会遭到质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可能会被说不合群...主打个啥啥都不对。
有一些小伙伴留学是为了留在国外,也有些小伙伴只是为了学习,毕业后就想回国,但是这并不是一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我们留学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进行评估,自己更适合回国还是留在国外。当然学习和工作属于两个阶段,我们在评估时,最后是为自己找到一份实习。
如果说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更加适合在国内生活,或是想要未来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留在国内,那么可以尽早选择与国内接轨的职业道路规划;如果发现自己更倾向于留在国外,那么可以尽早了解一些在本地就业的资源等等。
另外,已经回到国内还不习惯的小伙伴,我们也有2个小tips给到你~
调整心理
工作和读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我们当然可以怀念读书时的美好,但是不应该一味地沉溺。做好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心理调整,我们不仅多一份责任,也多了一点自由。
如果工作不开心,或者职场关系让你难以接受,也许我们应该做的是评估这份工作的必要性。
建立新的社交
很多留学生表示“回国0社交”,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平台或者线下留学生聚会去认识一些新的人。多认识一些和你具有相似经历以及相同阶段的人,可能更有助于你对现阶段迷茫的缓解与看清。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鸥酱,From Panopath过来人留学,微信号:Panopath_liuxue。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