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已经反超中美”

新闻资讯2024-01-05 16:08:50橙橘网

“中欧已经反超中美”

(观察者网讯)据德媒当地时间4日报道,受欧盟资助的奥地利社会创新中心(ZSI)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即便不时传出对华“去风险化”的鼓噪之声,但欧洲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合作仍在持续增长。自2011年以来,中欧联合发表的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论文的数量稳步上升,11年来翻倍10倍多,并且在2022年超过了中美联合发布的有关论文的数量。

这份报告的其中一名作者,菲利普·布鲁格纳(Philipp Brugner)认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论文的合作趋势有所下降,可能与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局势和中美局势紧张有关。

据德媒“Table.Media”报道,布鲁格纳还进一步表示,中欧学术合作呈上升趋势,中国更有兴趣关注欧洲,因为欧洲在研究合作方面更开放,而且针对中国的言论“还没有那么严厉”。


每年各地区之间就各学科领域的人工智能方面联合发表的论文数量 “Table.Media”制图

据“Table.Media”介绍,这项研究是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计划”之一,“重新连接中国”(ReConnect China)部分的内容,旨在调查欧盟与中国在哪些领域“有希望、可能或不可能”进行合作。

研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关键词,对收录于全球最大学术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另一部分是对欧盟专利局的数据库进行梳理,研究中欧科研人员在不同学科领域就数字和人工智能方面联合发表论文的情况。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011年在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的学术产出还很低,但11年以后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而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迅速增长,也带动了与欧盟国家的学术合作。从2011年到2022年,中欧在人工智能领域每年合作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从822篇增加到9500篇,增长了10倍多。

研究还发现,从欧洲的情况来看,英国大学与中国机构的学术合作最多。在所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中欧合作论文中,有44%至少有一位作者来自英国。此后为德国(15%)、法国(11%)。

而在中国方面,中国科学院与欧洲机构合作的人工智能领域论文数量最多,11年间共同发表的论文达到了4632篇。此后是清华大学(1936篇)和上海交通大学(接近1600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从总体数据来看,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论文总数量(75000篇)仍大于中欧(57000篇),但在2022年,中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论文数量已经反超中美。并且总体上,中欧在学术论文的合作呈上升趋势,中美则有所下降。

对于这一趋势,这份报告的其中一名作者布鲁格纳解读称,“我们认为,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局势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

他表示,中国可能因此加强与欧洲的合作,因为欧洲相对而言在学术合作上更为开放一些,“中国有兴趣更密切地关注欧洲,欧洲对中国的言辞还不那么严厉。”

布鲁格纳声称,虽然欧洲今后也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学术合作被“滥用”,但他不认为欧洲会像美国现在这样,在科研合作中如此明显地远离中国,而是更愿意保持一种平衡,以便未来有选择性地前进。

“Table.Media”称,布鲁格纳等报告的作者们建议人们提高风险意识,但他们明确表示不赞成欧洲因噎废食,与中国停止科研合作。

上个月月初,布鲁格纳在接受奥地利大报《新闻报》(Die Presse)采访时也提到,地缘政治正在极大地改变各国与中国科研合作的氛围,他们呼吁合作双方应建立信任,“与中国的合作正在经受考验,这里面有政治原因。美国的观点非常严格,而俄罗斯等国家则对中国非常友好,欧洲正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路。”


截图自布鲁格纳的X(原推特)

报道还提到,这份报告也研究了中欧在其他学术领域合作发表的论文情况。其中指出,中欧在学术论文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应用科学领域,占到总体数量的65%,人工智能也属于这一领域。其次,自然科学占到18%,健康科学占12%,经济和社会科学占3%。

报告的共同作者,苏迪(Gábor Szüdi)认为,中国的研究人员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不会特别考虑政治问题,“他们希望与最优秀的国家合作,包括德国或荷兰。”

“我们猜测,中方寻求建立合作关系的那些欧洲大学或者机构,他们可能名气并不是最响的,但在某个细分学科或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布鲁格纳补充称:“中国正在观察欧洲的研究和技术部门,然后非常有针对性地寻找那个能够补上其研发拼图所缺失的那一块,以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中欧  欧盟  美国  学术论文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