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非保研法大,回顾本科四年法学学习之路

新闻资讯2024-01-06 10:31:23橙橘网

从双非保研法大,回顾本科四年法学学习之路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一位法学保研人背后的学习,是怎样的样态?本文作者则以自己本科四年的法学学习总结,展示了法学本科学习的一种可能性。从全文内容观之,作者当是一位极其认真、努力的法科生。当然,文章的内容均出自作者的个人视角,仅代表法科学习诸多路径中的一种。

作者简介:锋刃,某双非大学法本大四在读

目录

一、个人情况简介

二、从专业课学习说起

(一)“避坑”小指南

(二)实体法学科

(三)程序法学科

三、学法的空间不止于课堂

(一)课外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二)勤于练笔:下笔如有神

(三)法律节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写在最后

一、个人情况简介

2023保研上岸中国政法大学,同年以主客观题总分320+的成绩通过法考。在本科成绩方面,我连续三年成绩排名班级第一,年级前10%,专业推免排名为年级前1%,英语四六级均超过500分;

荣誉方面,连续获得校级特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科研竞赛方面,参与一项国家级大创,获得两项国家级奖项、七项省级奖项及若干项校级奖项。

从今天的镜头,回望过往的本科学习时光,笔者从懵懂到成熟,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在浴火重生般的考验中实现蜕变、收获进步。

而今,笔者选择将自己的法学学习故事撰写成文,希望以此帮助更多和笔者一样心怀梦想的法学er。

二、从专业课学习说起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学好专业课对法学本科生来说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

既能让有志于保研考研、出国留学等的学术型法学er收获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能让希冀于红圈所、考公等实务型法学er获得丰厚的知识积累。

因此,笔者始终认为,把学好专业课放在本科规划的首位,是法学er的正确选择。

虽然我们需要为了这一选择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艰辛,牺牲娱乐乃至休息的时间,但结果都会告诉我们,当初的付出是值得的。

为了更清晰地介绍专业课学习方法,笔者在此将学科类型简单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类。

但在展开说明学科的学习方法之前,笔者想说明一点:虽然学科有程序法和实体法之分,但是二者的方法不一定泾渭分明,实体法的学习方法在程序法学科上也有可行之处,没有必要根据学科类型割裂学习方法的使用界限。

再者,“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下文的分享仅为笔者的一家之言,大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借鉴为宜。笔者更推荐大家在学习实践中多加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避坑”小指南

之所以先分享一些“避坑”指南,是因为方法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后文的方法介绍,是笔者在反复的“踩坑”和“避雷”中形成的,既有个人的真实体验,也有学长学姐的用心分享。

1.再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也不能让自己脱离课堂

法学终究是文科专业中的一员,这意味着我们在接受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风格迥异的老师,其中固然会有我们赞不绝口的老师,也不乏让我们难以接受的老师。

因此,我们会在课堂上看到很多埋头“自学”的身影,这便是部分同学因为无法接受该老师的课堂而选择另辟蹊径的场景:找到法考机构或是慕课上名师的讲课视频,并结合名师的讲义或者自己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笔者不否认这些名师课堂对法学学习的辅助作用,但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停留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盘即可,不应完全覆盖本科的课堂学习。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老师和课堂,不是我们彻底脱身本科课堂的理由。

一方面,这是对本科老师的极大不尊重,甚至会波及我们的平时分成绩或最终成绩;

另一方面,抛弃本科老师的课堂,会让我们在期末考试中陷入极大的被动,我们会丧失很多把握学习重点、答题方法的机会。

日常上课用心听讲,我们便能及时捕捉老师分享的重点知识,了解老师所倾向的答题思路、方法和语言,在期末考试时抓住更多的分数,这对于保研er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错失日常课堂学习的机会后,无法短时间弥补的。

笔者的建议是,无论课外的资料再如何精美、生动,我们都要坚持以本科的教材和课堂为主。如果我们对本科A老师的上课风格不甚满意,可以去蹭B老师的课,找到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让自己的本科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PS:不要因为爱上另一位老师的课程而直接“翘课”,务必协调好“蹭课”的时间,毕竟是自己的老师给自己打分)

要知道,期末考试的出题和阅卷都是本科院校的老师进行,而非我们所喜爱的其他机构、平台的老师。这样看来,了解本科的课程和老师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2.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考前复习课和划重点上

有时候,法学er让自己在平时课堂中“放纵”的理由就是:期末有重点,不慌!

但从笔者的亲身经历以及和其他院校法学er的交流来看,期末重点的出现率越来越低,甚至有部分老师在学期开课时就明示:“我们这门课没有重点”。

长期以来,我们也会遇到某些“反转”剧情:老师先前预告有重点,但期末重点却杳无音信,或是整本书的重点(相当于没有重点)。

鉴于此,我们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时上。对于期末重点,顺其自然即可,不要怀着过高的期待。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倍关注老师课堂所提的“重要的知识点”,将其整理到专门的笔记本或文档中,以便于期末时分“救急”。

当然,倘若老师在期末考试之前开设了复习课,我们要确保完全记录清楚老师强调的要点,然后进行“全覆盖式”背诵掌握,不要凭着自己的感觉“押题”。

笔者的学长曾经分享过一句话,笔者记忆犹新:“不要做赌徒,会一无所有”。

3.专业课学习是重中之重,拓展学习需要适可而止

每一位法学er都深有体会,法学学科所接触的知识丰富多彩,从经济学、心理学,到医学、文学等等,“法学+”所呈现的局面对法学er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诱惑。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案件所牵涉的一处知识细节钻入海量的资料中,或直接开启一个新科目的学习,为了一时的兴趣,砸进大量的精力,不惜将自己的本职专业——法学专业搁置在一旁。

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看了马皑教授在b站上讲课的小视频,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购买了相关的课程和书籍,开始了漫漫的心理学求学之旅。

但是很快,法学专业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让笔者感到了压力:既不想抛弃心理学的知识,也不想落下法学专业的学习。

直到一位学长的提醒,笔者才有所醒悟:没有法学基础知识的扎实,追求“法学+”的领域只能做出“夹生”的效果,到头来法学不精,自己所喜欢的其他专业知识也只能学到皮毛,终究是得不偿失。

正是这一席话,让笔者重新审视了心理学学习的地位:心理学固然对法学的研究和未来工作有关键影响,但在法学还没有学到家的情况下就想着研究法学的相关学科和拓展学科,是一种不成熟的决定,会让自己陷入纠结的痛苦中;这样一来,心理学的学习就不是一种兴趣和快乐,而是一种负担和折磨了。

直到现在,笔者都万分感谢当初学长的提醒和自己的觉悟。法学本科生能够学好大量的法学专业课程实属不易,我们应当集中精力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

即便有其他专业的兴趣感应,也要冷静地面对之,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调节即可,不要让这些学科过多占用法学专业的学习时间,更不要一直打着“帮助法学专业学习”的旗号,放任自己本末倒置的错误。

4.不要“偏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也许已经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学科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大家也许还会有些许担忧,实体法和程序法区分视域下下设的专业课程数量众多,必修课已有近20门,加上选修课,或许会达到30-40门的程度。

而在众多的学科之中,我们很难做到对每一门学科都兴趣盎然,对于兴趣度不高的学科,我们很可能会有所懈怠。继而表现出上课不积极、考试分不高等等情况,陷入“偏科”的局面中。

诚然,喜欢上每一科对法学er来说是苛刻的要求,但法学er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未来的工作,我们需要面对的考核都不会完美击中我们所喜爱的学科,更不会因为我们的个人喜好而绕开对某些学科的考查。

故学好法学专业的各个学科,即是对现在的成绩负责,更是对未来的考验打基础。

想到这里,也许我们就有了引领自己跨过“兴趣”这个坎的理由,带着对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知识内容实用性的向往一直走下去。

(二)实体法学科

1.明确重点,有的放矢

在民法、刑法等实体法学科中,知识主要呈现出体量大、内涵深的特点。

笔者犹记得民法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阐释民法学科“难”的原因:“我们在讲前面章节的知识时,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后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没有一定的集中性,大家很难预习,只能临场接受、消化,这就让大家感到我们民法学科学习的不易了。”

也许这样的情况在刑法学科中并不凸显,但在其他实体法学科,法学er都会对以上情形产生些许共鸣。但即便如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

知识之间联系性强、知识总体数量庞大固然是需要接受的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在应对期末考试时需要全盘啃下,只要把握好重点内容,我们不仅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还可以收获不错的成绩。而关于把握重点,笔者认为有如下渠道:

(1)直接渠道

老师授课过程中直接提及的内容。也许这些不是期末重点,是老师根据考研、法考的情况总结的重点,但也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况且,学科考试向来强调“重者恒重”,学院的期末考试题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偏离这些主流考试的重点。

(2)间接渠道

学长学姐分享的复习资料和口述的期末真题回忆+本院校在该学科的历年考研真题及其重点知识+近五年的法考真题及其重点知识。

在老师没有给予关于重点知识的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长学姐的分享和其他考试的重点是我们拨开学习云雾的重要依据。

笔者就有这样的真实经历,在期末考试中遇到法考原题或改编题。

也许大家会担心本科期间有的放矢会让之后的考研、保研应试受阻,但在本科阶段,比较现实、合理的做法还是从拿下期末考试的层面入手,先处理好当务之急。

笔者并不回避此种考虑存在的功利性,但在当时和现在,笔者都坚持认为在学习的路上少一些瞻前顾后,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轻松、更长远。短期内考虑太多,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2.重视体系,真正理解

鉴于实体法学科的信息量巨大和知识深度高,笔者认为有必要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成知识体系,帮助自己整理好知识信息和理解思路。

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章一图。每半月或一月,根据该阶段的学习笔记和课本内容,整理出该章节的知识体系。

其中以关键词描述了每一章中各个分节的主要知识点,既借助标题把握主干,又不完全依赖各种标题,仅是将标题作为重点知识的一类“风向标”,帮助自己反映出本节的关键内容。

同时,从实用角度出发,笔者并不局限于“点”的整理,还会在各个点的分支中展开写出该知识点所涉及的关键信息,并让自己借助这些关键信息反映出完整的知识内容,从而减轻背诵复习的压力。

在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笔者也拥有了提炼和归纳知识的经历。如此一来,知识点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又多了几分。

随着知识拆解、归整的程度加深,笔者还能逐步消除自己的理解盲区,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完全理解。


图 1 部分思维导图笔记展示

3.案例学习,神助力也

在学习实体法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在本科课堂上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案例,从最高法公报案例,到时政热点,再到老师自行编写的案例分析题,我们不止一次地和案例打交道。

久而久之,笔者发现,案例不仅是活跃学习氛围的选择,更是检验知识理解程度、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良方”。因此,笔者将案例学习纳入实体法专业课的学习计划中。

首先,笔者会将老师课堂讲授的案例完整检索、仔细整理好,然后根据老师的提问和讲解,将具体的案情和抽象的知识点对接起来。

以此帮助自己理解该知识点在实体应用时引起的现实反应,从而让自己形成一种知识反应能力:看到某一现象,应该联想到某个学科的某方面知识;在某种情况下,应当如何应用某些知识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

通过自主反思、剖析,我们不仅可以将案例用“活”,还可以将知识学“活”。


图 2 部分案例资料截图

(三)程序法学科

1.强化练习,练中求知

程序法学科同样存在实体法学科的体量大问题,但笔者认为其区别于实体法之处在于理解的难度有所降低,多以“步骤式”“规范式”的形态加以呈现,少有理解难度高的内容。届时,背诵的压力会稍有增加。

虽说易于理解的程序性规则少却了钻研的烦恼,但要想熟悉掌握,我们在背诵方面掉的头发也会大大增加。

在海量记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借助日常练习可以借助题目帮助自己强化印象、避免陷入知识盲区,故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练习的方法。

(1)资料选择

在某宝直接搜索“XX法练习题集”,会出现人大出版社和中国法制出版社两家的习题,二者相差无几,择一即可。同时,还可以选择法考真题进行练手。

如果本院校老师有推荐的练习或自主编撰的习题则最好不过,否则可以以法考真题为优先选择,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看练习题集。


图 3 法学练习题集检索界面

(2)展开训练

练习练习,通过练才能习得真知。因此,我们一定要真正动笔写题,而不要只是将练习题摆在书桌上作为一种心理安慰。有效的练习需要配合着学习新知的进度同步进行,每学完一节或者一章,就可以打开练习题集或者刷题软件(如竹马法考APP)进行练习。

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主要完成选择题,单选多选都不能忽略;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选取案例分析题进行练习。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询问本校的学长学姐,大致了解本校期末考试的题型和题目设计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类似的题目进行训练。


图 4 竹马法考网页版民法练习截图

(3)错题分析

题目写完之后,练习的工作并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错题分析是我们刷题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带着答案回到题目中,思考答案的产生过程,我们才能准确地发现自己出错的原因:知识点记忆错误、粗心漏看了某个法律关系,抑或理解错了某个制度,等等。

在距离答案分析有3天左右的时间后,再重做一遍错题,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正确的答题思路、确切理解了知识点内容,不要用单纯的答案印象来欺骗自己。

做对答案是一回事,答题思路和方法无误才是最关键的。


图 5 练习题错题笔记截图

2.自主整理,笔记至宝

由于程序法学科涉及的制度、环节、流程等问题较多,且知识点的碎片化状态较为明显,故我们一定要做好笔记整理工作,将分散的知识点“化零为整”,为自己整理出清晰的学习头绪。

笔者所采用的笔记策略是“课堂随记+课后补充”。在课堂期间,笔者会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同步分屏浏览电子版课本或相关讲义(一般选择可复制版),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随听随记。

遇到无法跟进的部分,则写下页码和关键词,待课后补充。有的时候,笔者会和自己的小伙伴分工,即在课程节奏紧张的时候,我们会在课间时分达成一致,下节课我记录哪一部分,他记录哪一部分,然后相互交换,在共享中减轻彼此的笔记负担。

同时,上文提到的练习错题分析也是笔者重要的笔记来源。笔者尤其喜欢记录笔记中的“解题方法”“易错提醒”等内容,这些小tips帮助笔者顺利解决了期末考试中的一道道“陷阱题”,也让笔者的做题思路愈发成熟,可谓功不可没。

最后,笔者还会自主设计一些流程图、对比表格等笔记,以此整理出流程繁琐的制度和易混易错的知识信息,让自己在背诵的过程中有更清晰的思路,不必再陷入密密麻麻的课本文字中抓耳挠腮。



图 6 个人笔记部分截图

3.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前文提到,程序法的学习需要面对繁琐且细碎的大量知识。因此,日常的学习复盘必不可少。

建议大家在每周或每两周安排出一天左右的复习时间,将该阶段的学习笔记仔细复习一遍,尤其是当初标注的重难点信息。

我们需要在此时细细回顾一番,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的内容,是否打破了悬而未决的理解状态。复习的重要素材,当然是我们亲自整理的笔记。

也许我们会遇到许多市面上的现成复习资料,以及本院校各路“神仙”整理的笔记,但这些都不如自己整理的笔记看起来亲切、实用。

在复盘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止步于回想,更要把复习的战线延伸到背诵上。

具体而言,即是在日常复习时将老师强调的重点进行一轮记忆,不求烂熟于心,但求加深印象,以便让我们在紧张的期末复习时间能更快地回忆起相关知识,减少背诵的负担。

三、学法的空间不止于课堂

在展开介绍其他的学习路径之前,笔者想再度声明一点:耕耘好本科的教材和课堂,才是法学本科生之本,其他的学习途径如果不能锦上添花,不如果断舍弃,不能让这些课外学习的安排成为专业课学习的干扰。

(一)课外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也许本科老师已不止一次和我们提过阅读的重要性,尤其强调法学er要打开阅读面,多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视野。

笔者一直十分赞同这一点,也将其付诸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之中。

虽然每个学期都要为专业课学习和各种科研竞赛忙忙碌碌,但笔者不会放过寒暑假这样宝贵的休闲时光。

在选择书籍方面,笔者以法学为主、社会学为辅的思路展开搜集。法学类书籍,笔者选择的关键词是“名家”和“实用”,让自己每读一本书,都增加一分对法学的了解、学会一项法律实务工作的技能;其他书籍,笔者则根据法学老师的推荐进行选择。

接下来,笔者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本科期间读过的部分书籍:

实用类

《法学论文写作》(何海波老师主编)《法学写作思维六讲——法意文心》《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一封信》《法学野渡》《犯罪心理学》等

案情类

《一个刑警的日子》《重案检察官》《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重案实录》等

知识类

《刑法学讲义》(罗翔老师主编)《刑法罗盘》《圆圈正义》《法律的悖论》《严肃点,我们在讲法哲学》等

社会类

《地下室手记》《乡土中国》《沉默的大多数》《小王子》等

(二)勤于练笔:下笔如有神

结合上述的读书经历,笔者想延伸介绍一下写作。法学是一门强调思考和逻辑的学科,除了口头表达的以理服人,我们还需要做到以“笔”服人。

而写出文字的说服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地练笔、感悟。

笔者在日常学习中便有写作的爱好,每读完一本书,都会写1k+的书评;走在路上,看着风景、听着歌,文思泉涌之际,也会马上飞奔回宿舍或图书馆,打开电脑快速写出一篇散文。

如果看到学校举办的征文比赛、竞赛公众号推送的论文写作大赛,笔者也会欣然投稿参与,不论比赛结果,只为给自己多一个练手的机会。

经过长期的训练,笔者的写作功底日益精进,在本校校刊的投稿命中率也有所提升,本科期间也收获了一些论文比赛的奖项。

通过个人经历的分享,笔者想向大家说明的是,写作是一项表达性、长期性工程,无论篇幅长短、类型如何,只需要动笔写,我们就能积攒出一定的“笔感”和“文思”。

当自己真正遇到需要论文写作的时刻,不必为“有话写不出”而烦恼,更不会因为词不达意而陷入尴尬。

如果大家有兴趣写论文,笔者的建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每日推进一点点,哪怕多写一个字,都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离成文又近了一步”。

写作过程中,不要因为搜集资料的困难、写作辞令的匮乏等等阻碍而轻言放弃,坚持到写“结语”的那一刻,我们不止收获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更让自己从基础知识到学术理解都上了一个台阶。


图 7 练笔文章部分展示

(三)法律节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一直把各种法律节目视为法学学习的“第二课堂”,在这些节目中,我们可以接触最真实的法律案例、聆听法学专家或法律实务工作者最真实的分析讨论。

从中认识到法律最真实的一面,培养自己的法律学习兴趣,更让自己更敏锐地发现法律的问题,形成熟练的法律分析思维。

出于对法学的浓厚兴趣,笔者在一日三餐、散步休闲时,都会打开手机里的B站、央视影音、喜马拉雅等软件,收看各式各样的法律栏目,帮助自己广泛了解法学的热点信息。以下是笔者日常阅览的主要节目:

1.喜马拉雅APP:《新京报快评》《央视新闻》

2.B站:《罗翔说刑法》《马皑教授》《Wayne调查》

3.央视影音:《今日说法》《法律讲堂》《一线》《天网》

四、写在最后

法学是一门值得长期钻研、持续热爱的专业,法律更是如此,公平正义亦然。为了热爱,让我们继续奔赴在漫漫山海路程中,在法学的天空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或声音。

谨以此文,与法学小伙伴们共勉!祝大家拥有愉快的法学学习体验!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确幸

本期编辑 ✎十月-鲲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本文标签: 法学  保研  本科生  研究生  心理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