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晖:王毅关于中美关系的最新表态,释放什么信息?

新闻资讯2024-01-06 23:10:49橙橘网

苏晓晖:王毅关于中美关系的最新表态,释放什么信息?



王毅在出席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的招待会上讲话

直新闻: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出席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会上,王毅就中美关系发表重要表态,提出了落实中美元首共识的三点主张和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三个启示,王毅表态释放何种信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苏晓晖:从这一次的招待会以及王毅的表态当中,我们看到中国对于中美关系正在进行理性的判断,同时中国也试图塑造中美关系。其实关于中美建交45周年,大家会注意到2024年对于两个大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刻,45周年本身应该是回顾以前关系发展的一些既往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再启航的一个关键节点。但是今年又恰逢美国的大选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有一些复杂性、不确定性的。

说到中美建交45周年,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此前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现在中方格外强调的是要落实共识。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一个信息?是因为我们看到近年来,美方有一种惯性,或者说有一个老毛病,是往往达成了共识之后,美国国内会发生一些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双方达成一些积极的共识的时候,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反而会兴风作浪,对于共识的最终落实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中国方面更强调落实共识的重要性。其实在此前中美元首会晤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看出中美关系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来定性的问题,两国之间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必须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很显然中方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尽管有一些复杂的因素,尽管在大选年往往两党都会打“中国牌”,但是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现在美方也有一些理性。如果相向而行,会产生更多积极的效能。



拜登政府打算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和一些重要矿产品的关税

直新闻:美国政治新闻网站Axios称,拜登政府正在努力维持前总统特朗普对约3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并打算提高对电动汽车和一些重要矿产品的关税。报道还称,这是拜登总统竞选连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为了体现其对华强硬立场的需要。您对此有何观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苏晓晖:我们会看到在关税的问题上,拜登政府曾经经历了一些纠结,拜登政府没有落实此前的承诺。在美国国内一些反华力量不断地进行搅动,某种程度是限制了美国政府,包括拜登本人政策的空间。而同时现在美国的经济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大选年,美国的经济将是两党斗争的一个关键议题,而对于现任的美国政府来说,经济方面的表现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这个时候我们来判断今年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从数据上来看,美国政府一直强调数据很好。但是从经济发展的实质来看,美国政府也非常担心通胀等一系列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民心和民意。

那么另外一方面我们会看到,涉及到电动汽车等方面,美国试图在回应国内的民意。所谓的制造业回归美国,给美国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强壮美国的制造业,一直是拜登政府所打出的口号,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以中国作为一个借口,在对华政策方面示强,来回应美国国内的一些诉求,就成为了一个便捷的通道。

如果在经济领域对华强硬、对华施压,甚至拜登希望在此前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这种政策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方面的支持,争取民众的这种好感,那么这种错误的路径最终只会导致对于美国国内经济的冲击,在通胀等问题上造成更多的压力,最终得不偿失。



美国国内真正的“中国通”逐渐减少,图为中美国旗

直新闻: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期发文,称有美国专家担心,在中美战略竞争激烈的时候,美国缺乏“中国通”。为何近年来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越来越少?这将给中美两国交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苏晓晖:我们会看到美国国内真正的“中国通”的减少,应该说是有多重因素影响的。从我们学界直观的感受来说,此前很多愿意与中国来进行交流,希望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的美方学者,现在确实受到了一些现实的影响,意识形态方面所谓的“政治正确”成为了束缚他们到中国来进行交流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另外美国国内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一系列操作,也直接影响到对外交往。

其实在近一时期我们在与美方进行交流的时候,包括一些视频会议的时候,中方一再强调的是欢迎美国学者到中国来看一看,更亲近地了解中国,看到中国的现状和现实,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来看,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或者是被迫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而很多学者表明他们希望到中国来进行交流,但是同时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担心。比如说他们反复提出的所谓中国的反间谍法对于美国对华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其实在我们来看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确实在美国国内对华“妖魔化”的这种风潮之下,使很多人产生了担心,这是一种负面的现实。

而同时我们会看到现在在美国国内,尤其是拜登他的决策圈,一些“中国屋”“中国组”纷纷成立的时候,是不是真正了解中国并不是选人用人的关键标准,而是对于中国的这种态度方面,与政府、与华盛顿圈的这种“妖魔化”保持高度一致,才是参与相关工作的所谓门槛。

所以这个时候有很多可能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人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当中,而一些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希望进一步了解的人反而没有更多的机会,这也使中美之间未来在相互了解方面,美国方面出现短板,而这个短板在进一步地恶化。也就是说当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时候,意识形态方面等一系列的偏差在进一步地加剧,而这些偏差会进一步地导致更多的人难以进一步地了解中国。这种恶性循环,对于中美关系,包括双方之间民意基础以及高层交流,这种政府间往来等一系列的这种机制化,都会产生更长远的一些影响。

作者丨苏晓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