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北交所谋变

新闻资讯2024-01-13 10:02:08橙橘网

【金融头条】北交所谋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一帆 2024年1月11日,一家名为云星宇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上市。

就在前几日,这家新股公司刷新了北交所打新冻资金额的纪录。IPO募资额仅有3.36亿元的云星宇,却吸引了超2000亿元的打新资金。在2023年11月下旬,机科股份IPO吸引了21万投资者参与打新,冻资金额为1181亿元。彼时,北交所的冻资金额纪录才刚突破千万级别。

北交所二级市场也“与此同热”。2023年11月以来,北交所上市新股的平均首日涨跌幅明显维持在较高水平。开源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11月、12月的均值分别为100.36%、135.69%。

曾经交投冷寂的北交所市场,在2023年寒冬突然火爆“出圈”。资金源源不断地通过打新和二级市场加速涌入这个热岛。

敏感的资金发现,北交所的一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北交所官网显示,2023年12月,合计有44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获受理,其中仅12月29日一天就达21家;沪深交易所同期合计为23家。北交所新近获得受理的企业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TMT(科技、媒体和电信)以及生物医药等多个不同行业细分领域,企业的创新特性突出。

2023年8月,IPO、再融资阶段性收紧的新政推出,沪深交易所受理IPO的数字明显收缩,而北交所上市与受理IPO则保持较快速度。

北交所正迎来全新机遇。

一位中小型券商的投行业务负责人感受颇深。去年9月份开始,他的工作就越发忙碌起来,目前其团队还在吸收新成员。“北交所应该会继续火爆。”他对此毫不怀疑,“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还在招人,就是因为我们判断后续项目充足。”他建议,目前正在考虑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要“赶紧挂牌”。

近两年,为支持企业上市,北交所在制度层面不断谋变。随着转板制度的畅通、直联机制(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对于优势企业自新三板上市北交所的支持,北交所正成为企业上市的新选择。此外,市场各方仍在焦急等待北交所直接IPO政策的落地。

去年11月,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公开表示,近期将以推出IPO为牵引,以投资端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建设,进一步汇聚更多优质投资标的,扩大投资者规模,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

“推出直接IPO规则,意味着北交所在A股市场直接融资制度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得以极大提升。同时,丰富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北交所上市迎来双轨制,区分不同企业质地,可以选择直接IPO,以及先新三板挂牌后北交所上市两条路线,同时北交所的改革明确了稳妥有序推进常态化转板的目标,种种改革措施的设计使拟上市公司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北交所上市“快车道”

2023年8月,证监会作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安排,此后,A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有所放缓。

直到2023年12月25日之后,沪深交易所才有新的IPO企业被受理。而北交所并未受到IPO放缓政策的影响,在A股IPO市场“一枝独秀”。Wind数据显示,自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1月11日,北交所受理上市申请的企业达73家。在该时间段内,一共有63家A股IPO企业处于“已受理”阶段,其中,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上证主板、深圳主板的企业数量分别为39家、4家、7家、7家、6家。

从北交所申报企业的业绩来看,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兴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潜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均超过了1.43亿元。受理时间在2023年9月份以后(包括9月份)的北交所排队公司,最近一年的净利润平均值达到了5980.41万元。

在上市速度方面,记者注意到,自从去年11月以来,多家新三板企业挂牌不满一年,便迅速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且这一速度不断被刷新;同时,二次挂牌的企业也频繁出现。

例如,丹娜生物于2023年10月16日在新三板挂牌,仅用2个月就获得受理。该公司申请采用北交所的直接连接审核监管机制,旨在更快地挂牌新三板,为冲刺北交所上市做准备。

此外,晶华光学在获得北交所受理时,挂牌时间还不到1个月,打破了之前的最快申报速度。

北交所在IPO方面的突出表现,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2023年9月1日,北交所宣布设立两周年之际,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提出“深改19条”,进一步推进北交所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从而拉开了北交所深度改革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晶华光学是“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后首家二次挂牌、申请北交所直联审核的新三板企业。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诸海滨团队指出,2022年12月21日,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该机制联动“挂牌审核—日常监管—上市审核”等各环节,形成优质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快车道”。通过直联机制,优质企业可以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 (即“12+1”和“12+2”)。

此外,“深改19条”对于“挂牌满一年”的计算口径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原先申报时需满足“新三板挂牌12个月且是创新层企业”的条件,调整为“北交所上市委召开审议会议之日已挂牌满12个月”。

诸海滨认为,从“申报时点”调整为“上会审核时点”,可以大幅度缩短上市时间,结合直联机制,大幅提升了企业申报北交所的效率。受益于直联机制的创新和效率,已有不少曾计划赴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选择“变道”北交所,部分新三板摘牌企业也选择通过直联机制二次挂牌。

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交所对有上市计划的企业,尤其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新的上市融资渠道。

该负责人表示,“在项目开发方面,国金证券积极挖掘新三板和北交所挂牌项目,同时持续不断地向存量客户企业宣导北交所定位、服务宗旨、上市规则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叠加上现阶段沪深交易所上市节奏放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上市场所转向北交所。北交所实施深改措施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研讨,对内优化现有投行业务流程,对外鼓励项目组动员推荐符合直联机制适用条件的企业参与适用直联机制,也有部分企业已与北交所沟通直接申报IPO的要求及机制。”

直接IPO政策落地的预期延后

目前,北交所直接推出IPO机制是市场当前最为期待的政策。“深改19条”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

一位华东中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不需要通过新三板挂牌,可以直接申请IPO。北交所首次使用“首次公开发行”的表述,“在沪深IPO收紧的背景下,北交所直接IPO的政策为市场打开了一条上市新通路”。

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认为,直接IPO机制的推出,将提升北交所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推出直接IPO规则,将意味着北交所在A股市场直接融资制度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得以极大提升,且北交所上市标准预期在行业和理念上将更加包容,有望直接带来市场增量,为融资主体、券商及各市场中介、市场投资者均带来积极的业务机会。“我司已经储备了多家企业,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内部立项。后续静待北交所直接IPO新规落地。”该人士称。

不过,直接IPO政策及相关细则迟迟未见亮相。此前,市场预期该政策最快将在12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对于直接IPO政策落地的预期正在不断延后。

记者致电北交所咨询,北交所方面的人士表示,现在没有最新动态,相关文件没有落地,也没有听说。

记者了解到,有部分市场声音认为,该政策预计将在春节后,即2024年3月份左右“亮相”。此前,有券商正在按照“930”基准日准备材料。

所谓基准日是指IPO申报审计报告的数据节点时间。申报基准日确定之后,监管要求在申报基准日后的6个月内申报。根据IPO申报规则,申报基准日只能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天,即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因此简称“331”“630”“930”和“1231”。

按照时间要求,该部分按照“930”基准日准备材料的券商正是预判2024年3月份相关政策将有可能落地。

记者采访了解到,有券商已按照“1231”的基准日准备材料。

有市场观点认为,选择“1231”为申报基准日,这样企业申报时就是以2023年完整会计年度为计算。企业选择以“930”为基准日并不“划算”,企业报告期会因此多出一年,多出一年就可能会多出不少问题。

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如果企业存在问题,有可能会借此甩掉一年报告期,采用“1231”作为基准日。而采用“930”的企业,有可能是因为前三年较为规范,同时企业今年业绩较好,采用“930”可以起到预测今年业绩的作用,抢上几个月的时间也很正常。该人士称,“一般而言,加一期报告都有加一期报告的原因。”

前述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从其他板块(包括创业板、科创板)过来的,年利润超过6000万元的,有超百家公司都等着上北交所。其中,有相当部分正在等待直接IPO政策,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新三板挂牌进程中。”

该人士表示,北交所和其他市场上市并不尽相同,有自身的规则,中间有很多细节和需要沟通的地方。现在企业到北交所上市没那么容易,去年相对容易上。现在,该人士会劝企业先在新三板挂牌。

多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是按照申报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为6000万元以上的标准在准备项目。

华东中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因为之前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的平均净利润已经到达了6975万元,这一数字已近7000万元。他判断,北交所直接IPO的首批上市企业财务指标也会朝此看齐。不过他认为,对于利润的要求还是要看具体行业。

在上市企业所属行业方面,北交所显然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

早在2021年,北京市就启动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北交所上市服务培训。所谓“专精特新”,就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彼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推动北京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一批、晋层一批、挂牌一批和储备一批。彼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公开表示,北京还将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优质服务机构,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的服务生态圈。

上述国金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行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联动财富管理体系业务部门、直投部门和做市部门等兄弟部门,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一方面挖掘优质新三板或北交所挂牌项目,重点在拓展“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战略新兴产业客户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加快现有客户的培养和转化,鼓励其在新三板或北交所挂牌和上市。

开源证券判断,“深改19条”目标明确了未来3—5年提升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因此,这为北交所关键扩容建设期。转板通顺资本市场发展途径,助力流动性提升,直联机制、优化上市路径有助于优质企业供给,北交所直接IPO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市场地位,将吸引更多尚未在新三板挂牌、规模较大的优质公司进入北交所,大量未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北交所提供丰富资源。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黄一帆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