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所具有的科创金融元素,中国都有,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很多中国化的创新。”
当前,面对部分西方舆论持续唱衰中国,我们应如何更客观全面地把握中国的未来发展、从而强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近日,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接受“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访谈时发表了上述关于中国科创金融发展的观点。
访谈中,刘元春详细阐述了他提出的“新三驾马车”,即基础创新、产业升级和现代金融对于准确衡量中国经济前景的意义。他认为,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正处于持续升级和持续创新的前夜,甚至已经进入了全面爆发的阶段。”
刘元春指出,在大国博弈、全球结构重构背景下,部分唱衰中国经济的人只看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没有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支配整个民族发展的主要脉络”。
他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增长质量、增长速度和可持续性不是来自于消费,而是来自于它的供给端,特别是来自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所提供的供给。
“纵观人类历史,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和缓解。而发展的核心是靠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提供新动能、新需求,从而为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提供缓和空间。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它最为辉煌的时刻,无一例外都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取得了最为前沿、最为突破的成绩。”他说。
刘元春就此提出了一个认识国家整体经济的科学分析的新范式:从看短期的消费、投资、出口到看中期的资产负债表,再到看中长期的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现代金融,这三个阶梯也是准确全面认识中国发展的核心,其中科创金融尤为重要。
他补充道,中短期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或者存量资产负债表都不能对一个民族的特性进行很好地概括。而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和现代金融三大要素,才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否成功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从而实现供给端持续改善,为人类提供持续能量、产品和服务的关键。
因此,“中国不像很多外国人说的,在需求端处于转型的艰难期,甚至可能处于‘崩溃’的状态。”
刘元春表示,从“新三驾马车”的角度来看,由于新型举国体制的改革,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确定,各大研发机构、企业以及各个层级政府全方位的推动,我国在国际发文、国际专利,在一些基础设施研发以及创新的核心参数上突飞猛进,已经进入到世界最前沿的方阵中。
同时,我国的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是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大量汽车、轮船、精密仪器的生产,都已经证明了中国是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能化生产的新阶段。
此外,从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产业体系的支撑来看,我国不仅仅有VC/PE这样的现代科创金融,同时还有大量的政府创新基金、产业基金进行全面支撑。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地方债、乡村振兴、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4年中国经济。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