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走70%藤校Offer的公办国际部,进了就离名校更近一步吗?

新闻资讯2024-03-02 16:20:53橙橘网

薅走70%藤校Offer的公办国际部,进了就离名校更近一步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国际教育视界(ID: FindingWIE)

美本提前录取、牛剑陆续放榜的offer季,头部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身影在榜单上从未落下。有没有家长们在择校上又开始动摇了?到底是让孩子去国际化学校还是走公立学校国际部这条路?

国际部不仅能拿国内名校的学籍和毕业证,录取成绩也十分可观,学费比很多国际化学校都低不少,看似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家长真这么考虑,就真的想简单了!

录取成果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国际部的优势,但这只是冰山显露出来的一角,更多外人看不到的是海平面以下的部分,比如课程设置、师资能力、生源质量,这些才是内核。走公立学校国际部这条路,还有几个方面需要父母们意识到:

公立学校国际部少数由自己运营,大部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办;

国际部看重中考成绩,生源都是掐尖的;

国际部升学结果不会差,多来源于孩子本身自律好学;

自学 + 补课是国际部的普遍现象...

把择校工作做到前面,结果就不会太差。

文丨克兰

编丨Zoe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国际高中,真伪难辨


追溯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历史,就能发现这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1995年国家教委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较早成立的国际部,如成都七中国际部,成立于1999年。

2001年,北京的公立高中初设国际班。设立前提是北京一些重点中学中有很多成绩好、家境好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参加高考,而要准备SAT和托福。学校自然是不能完全对这些学生们“放手”,由此有了“国际班”的雏形。

到了2003年,国务院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后,公立学校国际部进入“黄金十年”,江苏、广东、浙江等省份拥有最多数量的公立国际部。大量公立学校开始与企业或组织合作开设国际班,提供AP、A-Level、OSSD课程。

这个历史背景就值得家长们注意,以教培机构名义举办国际高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不合规的国际高中数量甚至是超过合规的国际高中的。

有很多国际部有着公立名校的背书,但这不意味着国际部的课程设计、师资招聘与管理等实际运营也是公立名校自身,反而是教培机构在实际运营,有很多中部、尾部的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合作企业并不具备专业完善的服务链。

所以,知乎上不乏有一些国际部在读学生表示:好的国际部固然好,差的国际部不如选择国际化学校。有人留言指出,“在二三线城市第一梯队国际部水平的人,不如到一线城市第二梯队学习,出路都比在二三线城市的国际部往死里卷极其有限的名额好。”

还有些国际部在读生罗列出自己就读的国际部所开设的课程体系和具体学科划分,并建议到“对于IB体系而言,传统意义上的理科很好,但对中文文学不感兴趣且不愿意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在美本申请上,是很难申请到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都让人满意的学校的。所以不建议这类型的学生选择入读国际部。”

此外,在2023年,广州和苏州两地新增多所国际高中课程项目被纳入中招。在招生录取流程上,苏州规定国际课程实验类将实行单独报名,加试外语,而一经录取不得转入普高班。而且国际部的招生分数线仅次于本部,所以过不了中考分数线也将无缘国际部。

政策的颁布,其实也向家长们强调:其一,国际部根本不是备选;其二,不合规的国际部面临停办、整改,所以择校千万要注意办学资质是否合规。

02

超强自律的学生

才有申请名校的一席之地


的确,中部、尾部的国际部开设的国际课程学科数量、种类不够全面,而很多海外大学专业对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的学科有明确的组合要求,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学生在校外补课。一方面是补校内没有的学科,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科成绩。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在国际部就读的学生都必须要很自律很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机会出成绩。

尽管许多公立学校国际部是第三方机构在运营,但实际掌权方属于公立学校。即便引进了国际课程,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所以,马术、棒球、艺术设计这种课外特色课程在国际部几乎很难见到。学术课程已经占据了主要时间,加之国际部的学生要想拿到学籍还得在高二阶段准备小高考,如此一来,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依靠着自学和补课是撑不下来的。

海外大学申请存在信息差以及很多申请技巧,但学生的学术成绩、GPA、语言能力都是基础条件,否则找最贵的升学规划老师也没有用。但是在国际部,怎么才能拿到高标化呢?一位国际部的理科教师曾提过“理科要想获得足够的学科理解,实验就少不了。但学校的实验设备远不如一些国际化学校,还是靠刷题才能提高成绩。”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国际部招生时会格外看重学生的中考成绩、校内成绩,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力。所以大多数国际部学生都有比较好的底子,才能支撑他们高质量地刷题。

03

国际部升学:

不仅要和同班同学竞争

还得为下一届学生考虑


小编曾经在采访外籍校长时得知,他会在参加许多海外大学组织的活动中向招生官们介绍自己在国内任职的国际化学校,这个举动会给招生官们留下个浅印象,在申请季中也许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上千份申请中获得机会。

同样的道理,国际部每一届接offer和拒offer时,也会考虑学校给大学留下的印象分。假设国际部是采用AP课程,今年有学生同时拿到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offer,升学指导老师会建议学生最好选择美国大学的offer。有一部分原因便在于如果拒绝了美国大学的offer,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下一届的申请。

因为美国大学每年在国内发放的offer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给国际部发了offer,但学生却拒绝了,大学会有哪些想法呢?下一届是发还是不发?毕竟能够向名校提出申请的学生都很优秀,那大学为何不选择给他留下好印象的学校,提前锁定好苗子。

而到了申请季,国际部学生面临的第一批竞争者其实是同班同学。一位升学指导老师曾告诉我“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申请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早申而言,非必要不要和同班同学申请同一所大学。但有些学生会钻牛角尖,认为自己的绩点也很好,不一定会比不过其他人,然而最后的拒信往往很打击人。”

试想海外大学招生官在看到来自同一所高中的两份或三份申请人递交的资料时,他会怎么做。就像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样,大学也不会从同一个学校选择n名新生,而是更倾向于从不同学校选择n名不同特色的学生,使得生源多元化。

越早走国际路线的孩子,学术与非学术发展会越全面,英语思维更接近母语者,升学选择会更多。高中才转至国际路线的孩子,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从而拿到扎实的学术成绩,再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优化自己的背景,最终拿到offer。

回到最初的问题,家长们是否在择校选择上又动摇了?其实,伴随着国际教育在国内蓬勃发展,已经有很多家长们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和教育观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从选择最好的到选择合适的。

学校的录取成绩要看,但更重要的是先想清楚为什么要给孩子选择国际课程这条路,以及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毅力坚持读下来。

来源:国际教育视界

编辑:李嘉祺

统筹:刘洁

终审:姜乃强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后台私信联系留学君

联系电话:010-67071542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