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3 日,捷尼赛思( 中国 )韩方首席协调员李哲在全员会议上抨击现有的营销策略。
按照他的说法,捷尼赛思从回归中国以来,一共亏掉了 30 亿。而真金白银换来的,却是一年只能卖千把辆车,营销费用平摊到每台车上高达 71 万。
难怪有网友开玩笑称:还不如放弃营销,把售价砍一半,甚至能少亏点。
在大会上,这位身居高位的李哲欧巴还炮轰员工对公司没有感情。( 不买自家车 )
对于这点,说句公道话,捷方最好还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能尽快学习某些车企,给员工们开出 5 折的巨额优惠,相信销量马上就能起来了。
说到这儿,肯定会有不熟悉韩国车的差友想问: “ 捷尼赛思?啥牌子? ”
说实话,脖子哥自己都还总把它写错成 “ 杰尼赛思 ” 、 “ 捷尼赛斯 ” 或是 “ 捷尼塞斯 ” 。
反而那些常看韩剧的女生会对这个品牌更有感知,只要亮出它的车标,一定有印象:这不就是韩剧里财阀、霸总们最常开的那个牌子嘛。
其实简单讲,捷尼赛思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独立豪华品牌,类似雷克萨斯之于丰田,林肯之于福特,或是智己之于上汽。
虽说这个牌子讲起来可能没多少人认识,但它跟中国的渊源挺深,迄今为止已经 “ 入华 ” 三回了。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 2008 年,那时候它还叫 “ 现代劳恩斯 ” ,是现代品牌下的进口高端线。代表车型是辆双门轿跑:劳恩斯酷派,售价 19.9 万元 - 32.5 万元。
这个价格放现在可能感觉不是很贵,但要搁在 08 年,这些钱能在北京买小 20 平房子。所以毫无意外,现代劳恩斯在中国完全卖不动。
而在当了 7 年小透明之后,劳恩斯更名为捷恩斯,并作为独立品牌二次入华。
这次带来的是中大型豪华轿车 G90 ,依旧是纯进口 + 高价的配方。37.8 万 - 64.88 万元的售价没有在市场上激起一丝水花,才卖一年就润回韩国了。
第三次,也是最近一次,就到了 2018 年。现代集团眼馋中国爆发增长的豪华车市场,终于又想起了捷恩斯。这回韩国人不是小打小闹了,带来了旗下包括燃油、纯电、轿车、 SUV 在内的全系车型,还重新起了个雅一点的译名:捷尼赛思。
中国市场,我终于又回来了思密达。
但来来去去这么多回,捷尼赛思咋就没整出名气呢?
只能说战略上多少有点大病。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它家的卖车策略,那就是 “ 在西洋基础上添加一些中国元素 ” 。
就拿营销来说,捷尼赛思走的是欧美卖车那套畜牧业逻辑:投放海量线下广告,把知名度搞起来,自然会有客户乖乖地来看车。
但看这不明觉厉的广告吧,只能说确实是很有调性、很有想法。
再例如 2021 年的那场外滩无人机表演,据说用上了 3281 架无人机,还创了个最多无人机架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场面整挺大,但对卖车有多少帮助?就很难评。。。
这些花活儿忽悠忽悠老外或许还行,对我们从小看惯了大场面的天朝人来说,那纯属关公面前耍大刀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广告打得再好,也只是增加顾客的进店几率。但放眼全国,捷尼赛思只开了 17 家门店,比劳斯莱斯还稀罕,看来是真不想卖车啊。
也难怪韩国总部会紧急派出审计组,全面调查中国区的的所有花费。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区前 CEO 何睿思 Markus Henne 肯定有责任,所以这个德国佬在不久前的 10 月 25 日就拍屁股滚蛋了,而接替他位置的就是开头提到的韩方首席协调员李哲。
据说李哲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把公司内官方语言从英语变为中文。
照这么说,过去数年内捷尼赛思的状态都是 “ 一家韩国车企,雇了个德国人,带着群中国和韩国人,说着英文,在中国卖韩国车 ” 。
离了个大谱。
不过谈到这儿还漏了个问题,捷尼赛思车究竟咋样?
如果只谈外观的话,脖子哥 10 分里能给捷尼赛思打 9 分。
随便选一辆 GV80 来说,看看这 buling buling 的菱形格栅还有大轮毂,嘶哈嘶哈。英国那个宾利品牌知道吧,大家都叫它小捷尼赛思。
但除了 G90 出了个行政加长版以外,其他车型都是全球统一的标轴版,跟 BBA 同级别那些带 L 的车型一对比,后排空间吃大亏,家庭用户根本不会考虑它。
标轴就标轴吧,至少操控好,但捷尼赛思又不肯给中国市场引进大功率的 V6 引擎版本,国内车主只能凑活着用 2.0T 引擎小马拉大车。所以本来心水操控性的那批人,也不会选捷尼赛思。
不给力的不仅仅是车内空间,科技配置也一齐拉跨。例如悬浮式的 14.5 英寸小屏,是触屏,但不太方便够到。
还有这块触控板,镀铬和金属雕刻的确很漂亮,但印象里这应该是前触屏时代的老古董了。
至于中控台上,也是密密麻麻一片按键和旋钮。对比新势力布满大屏的车舱,就像 iPhone 遇上了诺基亚。
说实话,脖子哥个人其实非常欣赏实体按键,因为用起来是真的方便。但老实说,现在看捷尼赛思的这套内饰,我能感觉到它很好用,但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感觉它过时了。
总体看下来,感觉捷尼赛思还是偏于维持全球统一策略,一心想着保住油车基本盘,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做细化。
这也带出了捷尼赛思 “ 三进宫 ” 却依旧败走中国市场的根本因素:我们不缺所谓 “ 进口豪华品牌 ” 的平替。
对正在崛起的新中产来说,大家的买车预算基本集中在 20 至 50 万之间。捷尼赛思看起来跟这群人挺适配,但他们多数要么选 BBA 的入门车型( 要凤尾 ),要么会购买蔚来、理想这样的自主品牌高端车( 选鸡头 )。
至于捷尼赛思这个带点老气的 “ 进口大现代 ” ,不是鸡也不是凤,硬要用禽类部位来类比的话,最贴切的可能是鸭脖。高不成低不就,定位很尴尬。
其实败走中国的也不光是捷尼赛思,这两年几乎所有韩国车都开始有些卖不动了。
就拿捷尼赛思的母公司现代汽车来说,先是在前年把北京顺义一厂卖给了理想,又于今年 8 月挂牌出售 2017 年刚建成的重庆工厂,并计划在将来进一步关停、出售更多工厂。几乎就是把 “ 断臂求生 ” 四个大字写在了脸上。
还有现代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品牌:起亚, 2016 年时还能在中国年销 65 万辆,而今年的 1 - 8 月,就只卖了 3 万多台。现在对这些韩国车企来说,中国市场就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至于捷尼赛思在中国该怎么自救,只能说网上键盘叫好党中要是有十分之一真买的话,这牌子早就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