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八个坚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八个坚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保证。
金融市场的逻辑是共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决策机制,有利于凝聚党内共识、扩大各方共识、促成市场共识,以共识的价值奠定政策效力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难题在于协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整合到同一目标下,促成政策的系统协调,避免由部门主义导致的金融监管真空,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课题。
金融市场需要的是信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广大金融市场建设者、参与者的关键信心来源,是“两个确立”在金融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定盘星。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金融工作具有深刻的政治性、人民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异化逻辑的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理论问题。要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正视资本具有逐利、扩张、剥削等属性,在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上、宏观经济结构和微观经济基础上等各方面加以规范引导。
三是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关键在于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天职要回归本源、引虚向实。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强,是为了经济强;经济强,需要金融强。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预见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具有脱实向虚的倾向,指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有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做中介而赚到钱”。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金融资本全球化加速扩张,一步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与之伴行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加剧。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可以说是“再造金融、挽救金融”,是金融去异化的逻辑开端。
图为今年9月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前为建设中的中银金融中心大楼。 新华社 发
四是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是与风险打交道的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是“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四类风险:
一是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二是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三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四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防范国际资本冲击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是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化和法治化相互交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创新必须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法治化要求金融创新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准绳。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需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受西方理念的影响,金融创新或多或少被视为“钻金融政策法规的漏洞”,或者通过创新来规避金融监管。“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即与此有关。这说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治建设尚未完备,未能及时跟上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也说明金融创新理念有待校正。
下一步,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同时,有必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理念。
六是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主线,关键在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比如,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此外,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一个着力点。这既在一般意义上要求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证明,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可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稳定的宏观环境;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创新调控方式,可提升金融资源结构性投放的精准度,更好实现政策意图。
2023年11月,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上海汽配是浦东北蔡农村集体企业的典型代表,从立足国内发展到放眼全球,已跻身世界一流主机厂全球供应商行列。近年来,上海汽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布局,已成功进入头部企业供应体系。 孟雨涵 摄
七是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必须充分了解国际金融形势,掌握资本运动规律,研究金融战略选择,提高金融战术技巧,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一方面,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就开放而言,发起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等金融组织,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展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下一步,要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更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构建公正高效的国际金融治理新格局。
就安全而言,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八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方法论。金融市场具有变化快、风险大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应当加强宏观思考与顶层设计,遵循渐进路径多方试点、情景推演,在保持战略坚定性的同时注重策略的灵活性。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中求进,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在确定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以进求稳、以稳促进。
(作者: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跃生)